儿时年味知多少
又是一年除夕。
窗外的蒙蒙细雨正在润泽龙凤大地,墙角的几株梅花也吐出了些许春意,周遭的爆竹声声未断,林间的鸟儿腾跃不止,外面的世界似乎是极热闹的。但小区里却特别安静,安静得几乎没有匆忙走路的步声,也鲜有邻居交谈的人语,甚至感受不到多少人间的烟火气,自然也就没有多少年味了,浓浓的年味恐怕要在记忆里才能追寻得到吧?
记忆中,过年是从腊月杀年猪开始的。年猪,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养起来过年的猪。年猪以大为佳,在土家人看来,年猪越大意味着来年财运越旺,以致于有些年猪可以重达四五百斤。杀年猪的日子,主人家会在早上烧好一大锅开水,等杀猪佬一到,再把亲朋好友招呼过来帮忙,一群人杀猪,砍肉,吃肉,热闹极了。杀年猪那天,小孩子最惦记的是一块盐铁,只要杀猪佬把那一尺长的盐铁从猪身上割下来,小孩子就会立即拿去火上烧烤。当然,有的小孩子还会把猪尿包放在柴火灰里滚几下,然后吹起来当球踢。
年猪除了用来过年之外,还会用来炕腊肉。土家人喜欢吃自家烟熏火炕的腊肉,仿佛只有自家的腊肉,吃起来才够味。在土家人看来,腊肉象征着一片热情,也象征着丰收和富足。当家家户户的火炕上挂满了腊肉,当一日三餐的饭菜里多了油水,当一家老小的面上堆起笑容,一个村子的年味也就慢慢地弥漫开来。
过年的正日是除夕,主要活动就是吃年夜饭。一顿年夜饭,准备起来可不简单。除了要有几样听起来吉祥的炒菜之外,还得蒸鱼,宰鸭,杀鸡,炖猪蹄。菜的品种可以是八大碗,象征八大发,也可以是十样,象征着十全十美,还可以是十二种,象征着月月发财,不论总数多少,有些菜是一定要准备的,比如鱼象征年年有余,竹笋象征节节高,鸡爪就是抓钱手。
吃年夜饭颇有讲究。从时间上来看,有的是早上吃,有的是中午吃,也有的是晚上吃。无论是什么时间段吃,都讲究一个快字,家家户户都会想着争先而不愿落后。每年除夕前夜,母亲就会提前把各种菜品都装盘备好,甚至把硬菜提前炖好,除夕当天一大早起来只要煮饭炒菜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家的年夜饭总是吃得很早。值得一提的是,年夜饭备好,筷子摆上,酒也满上之后,可不能直接吃,还得放鞭炮,敬菩萨,等祖先吃过之后,一家人才能举杯动筷子。吃完母亲做的年夜饭,小孩子就盼望着父亲发压岁钱了。
除夕在白天体现于一顿饭,在夜晚就是看春晚。春晚,从小看到大,除了主持人的那几张老脸之外,大人小孩都能记住的恐怕就只剩赵本山的小品了吧?其实,看春晚,节目次之,最在乎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守岁的氛围,就是千家万户团圆的味道,就是中国人天涯共此时的美好。
除夕守岁,守着守着,就是初一了。只要十二点一过,家家户户都会争先恐后地燃放烟花爆竹,喜迎新年。天刚蒙蒙亮,小孩子则会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服,提着大口袋,挨家挨户去拜年。拜年也争先,谁要是最先进门,就叫踩财门,主人家除了给瓜子水果之外,还会给钱呢。新钱拿在手里,年味留在心头。
正月里,大人们也会相互串门,或是为了喝酒聊天,或是为了娱乐打牌,因各地民风不同,目的也就各异了。在我的老家农村,最让人怀念的新年活动,莫过于几家人聚在一起看《西游记》。我深深地记得,那些年,我们家买了一口天锅,可以收看十几个台,但正月里只锁定一个台看《西游记》,一直要看到十五之后。每天播送时间一到,只要有人站在院子里大喊一声,“《西游记》来啦!”,哪怕是正在坡上种洋芋的村民,也会丢下锄头,迈开大步,急急忙忙赶回家看电视。不过,那已是上个世纪的旧事了。
年齿长矣,年味淡去。在我看来,过年是小孩子顶喜欢的事,大人几乎没什么盼头。所以,儿时的欢乐最多,儿时的年味最浓,儿时的记忆最美啊。
收心斋小编祝朋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