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固常在 新颜独焕发
泸州市1978年
陈作丁先生的画作,早期趋于写实,1975年画的《泸洲市》,浩瀚的江流从远处扑面而来,以俯瞰的方式选择景观,并着眼于从远方汹涌而来的沱江转弯处,透视,解构,全然是接受过近现代中国美术学院良好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够达到的效果;重要的是,在此作品中,陈作丁先生做到了既能高层次地解决融汇西方写实手法,但却又能旗帜鲜明地保持中国画本色的时代课题。
陈作丁先生对这个时代课题的解决,在近现代中国画史中是一大贡献;因为他的探索影响过许多同代人,为诸多同时代的画家探索提供了难得的参照系。陈作丁先生所画《泸洲市》,用的是中国古代诗人登高望远直抒襟怀的方法,章法的构成方式采取的是传统山水的深远法,故而令人观止有江流依旧之慨,但画面中整个沪洲市却是现代的,这就使得热爱民族国家和热爱现实生活的双向主题得到完美的结合。
高山人家2009年
陈作丁先生的《泸洲市》,下笔不惑,手法从容稳健,一方面表现出了他扎实的写实功底。另一方面表现出了他高超的笔墨功底的运用自如。事实上,要想通过扎实的写实功底将所表达对象的表达主旨表现得一目了然,而又能在这种一目了然之中让中国画抽象的笔墨韵味表现得令人玩味无穷,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画家既能做到对所表现的对象胸有成竹,又能做到对所表现对象的精神归属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
二
仔细品赏陈作丁先生的画作,他对所表现对象的精神归属确有高出许多同代人清晰而准确的认识。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找到自己生命中最迫切需要的情感与精神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源自我们心灵中不可或缺的对自身母体文化的感情和思想的共鸣需求。这是在陈作丁先生所生活的年代里,他与许多同代画家迥然不同的地方。这是非常值得珍视的历史资源,值得化大力气继续深入研究。
山村春晓2010年
从陈作丁先生的画作画面分析,他的这种认识,一方面,来自他一贯用《水经注》的作者那样方式、方法,在自然山水中俯仰往还,饱览饫看,另一方面,则能通过流连忘返于自然山水,乐在其中之中,怀想圣人如何含道暎物,并通过在此中的澄怀味象,而在应会感神中,让自己神超理得。于是,通过如是的积累待机,积年累月,灵感便能时时如火山突发,创作时也就会时时能够言不加点,取象不惑,一挥而就——他的《泸洲市》是如此画成的,他的《高山人家》、《山村春晓》、《绿水藏春日,青山淡晚烟》等作品,也都如此画成的。
陈作丁先生画于2010年的《高山人家》、《山村春晓》、《绿水藏春日,青山淡晚烟》,以及2007年画的《泉落寒岩响,萝依古木垂》,无疑是自然山水通过有文化修养的人转化为中国人的笔墨文化形态的上乘佳作。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倾听到自己内心正在形成的人文旋律和节奏,这是老庄的自然观哲学和儒家的绚烂人生理想结合成的旋律和节奏。南朝时的宗炳的《画山水序》中说:“应目会心,类之成巧,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宗炳的这句话,能充分说明,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陈作丁先生的画作倾听到自己内心正在形成的人文旋律和节奏,乃是他的作品蕴含着中国画画理理路的存在论的基础,所以他的作品,能够让我们通过画面中的那“转型形态的外物”而“求其理”,并由此达到明心践道,发明本心的目的。
绿水藏春日,青山淡晚烟2010年
在上述意义上,陈作丁先生的作品表现的世界,既是一个情感的世界,也是一个属人的世界。重要的是,他的才华能够通过他的笔墨,准确地表达出其精神意象,这就使得在中国文化重新大放光芒的当代,他的作品中通透潇洒与从容自如,能有效成为当代画家的有益营养,能启迪当代画家完成时代给出的崭新课题。所以他的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绝对不可小视的。
三
陈作丁先生的画作,超迈入神,既有清雄绝俗之态,也有凌云之气;观之,瞬间即能令脱俗之心蹶然而起。在当下的消费时代,可以洗净心头毒瘴。这当然缘于他的画,水墨恣肆淋漓,但一团和气,即便随意下笔,在勾皴点染和泼墨撞水的效果中,即能有效地触动他人的心弦——那是由他的笔墨触发出的感情或激越奔放或悠扬和畅的和弦。
泉落寒岩响,萝依古木垂2007年
陈作丁先生的画作,首先就是他内心深处的和弦的显现,然后,才是让我们观看到了瞬间感到视觉上特别过瘾。爱伦堡曾说:“在最鲁莽的人的内心深处也有和弦”, 陈作丁先生的画作,打破了刻板的镜象再现的局限,同时,也没有落入随心所欲的只有自己才懂得的“私密化”情感表达的窠臼;他能够在具象与抽象的有机结合中,让他的作品进入大格局,进入大境界,达到自由恣肆而不逾矩的终极效果。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是真正常年“游走”在自然山水饱览妖看,把握自然山水之形、之神,同时,另一方面,还是更多的真正的常年“生活”在人文文化之中,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合时代发展的生华,而且,在技术方面,也能够一方面会通古今中西,另一方面能进行适合自己血气性情、文化素养主体风格的建构,只有如此,才能够在“道”和“技”两方面,创作出具有“元典性”属性的作品。
目前,山水画有点泛黄宾虹化,原则上这并没有错;黄宾虹追求的是元典性的“常与变”化育出来的笔墨,陈作丁先生的画作,追求的也是元典性的“常与变”化育出来的笔墨,这与黄宾虹的古风式的经典型山水,可谓双峰对峙。只是,陈作丁先生的山水,较之黄宾虹的古风样式,很少积墨,多了些极简主义式的现代性,譬如,陈作丁先生的《峡江云》,近似吴冠中的极简主义式的现代性探索,但陈作丁先生为了“痛快感”而使用的泼墨,却又是吴冠中的样式中所没有的,从中,也可以看出陈作丁先生作品特有的价值与意义。
峡江云1989年
四
陈作丁先生的成功,与他一方面善于将写生形象转化为写意意象(如《高山人家》中的一只牛的画法)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他善于挖掘地域文化精华息息相关。他的作品,在看似单纯的洒脱中,有不露声色的精致处,即看着轻松,却能耐人寻味,这之中的奥妙,乃是他善于让自己对个性化的地域文化的归纳、总结和研究,包含在大中国文化之中使然。
陈作丁先生出生在四川,又成长在道家的发源地——荆楚大地,从《参差老竹当窗出,冬日寒泉绕舍流》《一行疏树对柴门》这两幅作品可以看出,他把两种地域文化给予他的精神营养,作了高屋建瓴式的结合,所以其作品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放、大气势,又有南派的自然细腻、典雅。在陈作丁先生所创作的《湘西凤凰古城》这幅作品中,源自自然真山实水的意象变化成了对文化境界的营造,所以所谓“写意”对他而言,就是他所追求的以作品承载中国文化的“元典精神”,他的这些作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令人肃然起敬的。
一行疏树对柴门1996年
陈作丁先生是吕凤子先生的入室弟子,晚年又是晴川画会的领军人物。他的《古城新貌》《巫山与天近,烟景常青荧》,是吕凤子先生主张的“中国画画的是心象”的观念的最好的注脚。他的逸品方向的艺术,写形的简约,能够使欣赏者一眼看到底,但内中的抽象意味,却又能够令人在反复玩味中得到灵魂的净化,这其实就是吕凤子先生一生主张的在通过绘画作品“修身养性”以“全人格”的文化精神的最好践行。在这个意义上,陈作丁先生的《石宝寨》《清江古镇》,有书写性,不雕琢,立足修心视野,为当下的中国画溶入世界范围内的新的中国风格、中国样式的生成,奠定了良好的形态学基础,所以,陈作丁先生取得的艺术成就,在当今仍然具有引领潮流的普适性。
总之,中国画家怎么应对外来的影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路子,也能取得不同的成就。作为湖北晴川画会的会长,陈作丁先生的《祖孙》,是用水墨语言表达的诗意化生活情景,表达的是对乡土田园生活的真挚情感,《牧归》放在当下的中国的城市化进城中,则能瞬间唤醒离开乡土的人们对家乡的记忆。其审美效果,是能让离开乡土的人们用记忆中的美,摈除心灵中因转型期带来的心灵杂质,也带来轻松。陈作丁先生一生,生活在乡土田园生活中,心浸染在乡土田园诗意中,对此,他爱得浓烈,画得饱满。在这个意义上,他在上个世纪蔚然成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当下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无疑应该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情。
2012年8月6日于北京付京生
湘西凤凰古城2003年
古城新貌2006年
巫山与天近,烟景常清荧2006年
石宝寨2009年
清江古镇2010年
祖孙2010年
牧归2007年
陈作丁,1922年出生,四川永川人。1943年毕业于四川壁山正则艺专,受教于吕凤子先生。现为武汉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美术家协会顾问、晴川画会会长、湖北书画院院士、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画。1948年在重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展出峡江劳动人民众生相,时报载:“这个26岁的海员的作品是属于人民的。”新中国成立后,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湖北省、武汉市的美展及国内外交流展。1964年创作的人物画《女领航员》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79年湖北省有代表性的10位画家组成晴川画会,被推举为会长;同年,晴川画会展览在武汉、北京、西安、重庆、成都等地巡迴展出,引起轰动,被誉为“长江画派在崛起”。1984年,率领创作组到长江源头和沿江考察写生,历时3年,完成长150米的大型画卷《万里长江图》;1987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赞誉如潮。1990年获中日美术交流协会颁奖证书和金质奖章,1993年获中国残疾人协会颁赠的金质奖章。1988年和1999年两次在武汉举办个人展览,得到同行和各界的好评。
近年来专攻大写意山水画,或游山揽胜,或穷书究道,往往神气纵横,时时意笔纷披,一笔画力能扛鼎,泼墨染满纸云烟,着意构建以笔墨为主体地位的现代的大写意山水画新格局,在表现醇厚的中国文化精神的同时,张扬当代活泼的生命气象。偶及花鸟、走兽及书法,另有一番情趣。其作品广为海内外收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