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到繁荣,回顾中国近代饮食变迁史
最近,国家在大力号召广大人民一起抵制铺张浪费,爱惜粮食,合理饮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当我们回顾几十年来的饮食文化变迁,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我们经历了从解决温饱,到丰富花样,追求品质,到如今追求绿色、健康的饮食的非凡历程。
改革开放前
解放初期,市场商品供应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国家决定实施“计划经济”,发放各种商品证来分配商品。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老百姓进入了30年漫长的“票证时代”,这些票证深深地烙进了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我国当时的票证包括粮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甚至还有粪票、尿票等,小小一张票证,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这些名目繁多的票证,覆盖了全国2500多个市县,堪称“世界之最”。
排队兑换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挂着咸鱼吃馒头,成为大家广泛调侃的故事,逢年过节开荤是大家最幸福的事情。
不缺钱只缺票,家里最怕来亲戚
中国的票证历史以及当时的饮食文化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史,是囊括中国农业、商业、工业的发展史,它贯穿了一代人的生活,也留在了历史长河中。
改革开放后
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解决温饱过渡到追求更健康,更营养,更美味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的餐桌前所未有的丰盛起来,木耳、丝瓜、西红柿、蘑菇和荷兰豆称为主流。到了中后期,中国人的菜篮子,一年四季都可以装满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再也不用看着别人家的水果流口水了!
20世纪后期,鸡鸭鱼肉再也不是奢侈品了,中国人形成了一日三餐,有荤有素的习惯。
21世纪初
KFC、麦当劳在中国出现,成为儿童最向往最喜欢的美食,人们对外来的饮食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不再追求吃饱,更追求新奇与品质,鲍鱼、海参、甲鱼、鱼翅等食材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西餐、日料、韩料、意大利披萨、泰式菜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就可以吃遍世界。
日料中的生鲜
现在
饕餮大饮之后,各类疾病发病率也显著提高,尤其是肥胖、三高问题普遍。人们开始为自身健康着想,更加重视饮食的健康。“大鱼大肉”已经不再是追求的主流,绿色健康食品成为了餐桌上的主角。
代餐麦片,减肥奶昔等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食物。
倡导粮食节约
很多人以为,只要多花钱,粮食就有多少要多少。事实上,中国的粮食产量,是中国政府花了大量真金白银补贴出来的,浪费粮食就是浪费政府的钱。
据农业专家测算,以我国的土地资源,农产品自给率只能到80%,而如今满足了国内90%的谷物、油料等农产品需求,这是在农业资源超负荷运行、环境代价高昂的条件下实现的。
所有的浪费,最终都会落到能源和环境头上,最终导致资源枯竭、重度污染的时候,人类再也没有办法生存……
节约粮食,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当我们回顾历史,就会知道如今的繁荣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居安思危,做对的事情,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袁隆平描述过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内循环时代,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