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在鄂南抗日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回顾鄂南抗日斗争的历史,鄂州在整个鄂南抗日斗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开辟鄂南的桥头堡,是坚持鄂南抗日斗争的活动中心、指挥中心和交通中心。
笙鄂南抗日根据地的桥头堡
鄂州成为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的桥头堡,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决定的。
鄂州的优势有四个方面:一是地处长江南岸,与鄂东抗日根据地隔江相望,成为抗日武装往返大江南北,跳跃回旋的江南桥头堡;二是鄂州湖泊众多,地形复杂,便于打游击;三是鄂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取给方便;四是群众基础好,抗日情绪高。笙鄂南抗日斗争的活动中心
战斗在鄂州地区的抗日武装来自四面八方,使鄂州成为鄂南抗日斗争的活动中心。
首先是鄂州本地的抗日武装。如梁湖抗日游击大队、县手枪队、樊湖挺进支队、江防大队、便衣队、樊湖总队、樊湖抗日游击队、县武工队、葛华区游击队等等,这些本地的抗日武装,在多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第二是来自江北的抗日力量和武装。1939年9月,黄冈中心县委先后派员到葛店、华容等地宣传抗日救国方针,建立基层组织。1939年10月,黄冈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漆少川同志率100余人暗渡长江,在鄂城德马乡徐家汊登岸,沿途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40年1月,黄冈中心县委又派人过江,来到樊湖地区,将汉流“泉华山”抗日群众组织发展到鄂城。
第三是来自鄂大、大鄂、武鄂、武北、咸武鄂、鄂南总队、四军分区等地方抗日武装力量。
第四是新四军五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一直活跃在鄂南地区,鄂州则成为新四军五师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笙鄂南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鄂州不仅是本地党政军首脑机关的所在地和指挥中心,也是鄂大、大鄂和鄂南党、政、军及鄂皖湘赣指挥部、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新四军五师鄂南独立第五团首脑机关和指挥机关的所在地。抗日战争后期,中共湘鄂赣边区党委、行署和军区机关亦移至樊湖六十口。王震、王首道等领导同志曾先后在这里指挥过抗日斗争。笙鄂南的水陆交通中心
1942年底,根据鄂豫边区交通总局指示,鄂州首建了樊湖交通情报站。不久,樊湖交通情报站发展为鄂南中心交通站,人员发展到30多人。
鄂州也是鄂南的水上交通中心。除池湖水上交通线外,还有葛店白浒镇渡口、五丈港、泥湖港、华容赵家矶渡口等水上交通线,在运送我部队和干部往返大江南北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鄂州沿江水上交通站的同志们在敌人眼皮底下,一次次往返大江南北,迎送我党政军干部和战士数百趟,2万多人次,都出色地完成了接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