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绝参加任何竞赛——家长除了说“你很棒”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自信是一个人面对世界时的勇气,是敢于挑战困难的底气,更是自爱自尊、肯定自我价值的心气。

可是你会不会突然发现,在某一天,原本不怕天不怕地的孩子开始退缩不前?

你思索再三,想不到任何曾经让TA挫败的事情。

于是你只能说,你要勇敢啊、你要自信啊、你要迈出第一步啊……

可是似乎越是这么说,孩子越是退缩;甚至亲子关系还会恶化。

那么面对孩子不自信的状态,我们如何鼓励孩子勇敢迈出第一步呢?

我女儿现在13岁,上初一。

目前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自信,认为自己没有别人好。

其实在我们做父母的看来,孩子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但孩子不认同,觉得自己很差,更别提参加比赛或者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了。

女儿是校合唱团的,这次校艺术节老师建议她参加一个4人的小合唱,代表学校去市里比赛。她回绝了。

老师又建议她参加校独唱比赛,孩子还是不愿意参加。

我很希望孩子迈出这一步,勇敢地去参加比赛——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名次,而是希望她能战胜自己、克服害怕的心理。

首先我们要思考一下:

当孩子没有自信的时候,她实际上的需求是什么?

孩子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当我们去单方面讲孩子的优点时,孩子认为我们是在否定她的感受

所以不妨换个角度,当我们大人在遇到困难、丧失信心的时候,我们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帮助呢?

我们只是希望,有人在身边默默关心我、支持我,不要否定我。

我们再切换到孩子身上,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着重于强调孩子的优点,实际上是我们跨过了孩子的情绪困境——在孩子看来,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他的感受。

我们可以来模拟一下以下两种情景,做一下实际的感受:

情景一:

妈妈听说你们学校有艺术节,你怎么不去呢?

你干嘛这么没自信,我觉得你挺好的,你要给自己信心,不要老觉得自己不好。

有什么好紧张的,你不能老这么畏畏缩缩的,以后要面对的事情多了,你都这样退缩怎么行啊……

情景二:

妈妈听说学校有艺术节,老师还特意打电话跟妈妈讲非常期待你的独唱呢!你怎么看?怎么想呢?

——我不想去。

为什么呢,能不能跟妈妈分享下呀?

——我觉得上去后没什么好的,而且别人唱的都比我好。

那妈妈能不能这样理解,其实你也想去,只是有点担心自己会做不好是么?

——对的,我很担心别人看到我出丑的那一面。

……

第二种场景我们先探讨到这里,后面每个孩子的具体问题是不一样的解决方式也不一样。

但是显而易见,第一种的沟通方法其实并没有在尊重孩子的感受,甚至是带了点否定的味道——这样,孩子原本刚刚敞开了点儿缝的心门立马就会对你关闭,从此你只会越来越难走进去。

第二种方式,是在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法,慢慢和孩子建立情感的连接。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靠我们的头脑理智去说服的,而是靠鼓励和陪伴逐渐建立的。

真正理解孩子,是在相处过程中逐渐进入到孩子的情景中,感受孩子目前的真实处境,再根据孩子的真实处境来判断:孩子目前最需要的是突破自己还是克服情绪。

我们做家长的要想清楚,我们想要的是孩子直接就很自信的结果,还是孩子在逐渐变得自信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经历?

想象下,现在我们陪着孩子在学走路,你站在三层台阶上,孩子站在底层。

这时候我们想让孩子上来,是让孩子一下子跳上三级台阶,还是鼓励孩子一步一步走上来?

孩子目前正处于一种不自信又极度否定自己的状态,就好比站在台阶的最下层正开始学习上楼梯——这时候TA的双腿是无力的,需要父母的帮助和爱才能一点点成长。

所以,我们要从第三季台阶上走下来,陪在孩子身边,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不过没关系,妈妈陪着你。

来,我们先抬腿——很棒你已经开始第一步了,一只脚先迈上去——踩踏实了慢一点没关系的,来最后一步我们站好站稳——你看你很厉害,已经完成1/3了……

这样等孩子走到第三节台阶的时候,是你和孩子一起收获这份成长的喜悦,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家长,都收到了最积极的效果。

自信,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而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对自己的小孩有足够的信心:

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学的是哪个专业、上的是哪个大学,甚至不管他上没上大学……

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会在未来的世界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1

父母无条件的爱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unconditional love)。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就是不管孩子生病还是健康、愚笨或者聪明、听话还是捣蛋、丑陋还是漂亮、学习成绩差还是好,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你,养育你,直至你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

有父母的爱支撑,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做到无所畏惧。

他心里非常踏实,知道自己拥有取之不尽的力量,可以面对整个世界。

如果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你学习好了爸妈才会满意,

你奥数比赛得奖了爸妈才高兴,

……

孩子心里会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学着戴上势利的眼镜去面对爱与关怀。

父母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再对孩子提出高标准,孩子长此以往会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精神科医生认为:

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多数都能从其家庭教养方式中找到症结。

父母对孩子性格和情绪的影响超过了学校和社会。

2

尊重孩子,像个成人一样

自信,来自自尊;一个人首先自尊,然后才会自信。

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肯定,只关乎自己的,是外部环境无法撼动的自我认知。

自尊最初是来自外界对他的尊重。

要想孩子自信,首先父母和社会都要尊重他。

孩子要建立起正面的自我认识,不因和其他人的长处比较而自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

也许他学数学不开窍,但是他人缘好,有领导才能;

也许他作文不行,但是他画画好,有艺术细胞;

也许他不善表达,但是他体育好,

……

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长处,并创造机会让他的长项得以发挥,从而确立他的自信。

一个不被尊重的孩子不仅没有自信,他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因为没有人给他示范过。

教育学家们在深入研究后曾得出结论: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孩子们就会有力量克服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用努力进取的态度去对待人生。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当务之急不是让孩子学认多少字,背多少诗,做多少道题,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细小的感觉,给孩子培养出一份自信心来。

3

适当赞扬孩子

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获得肯定与赞赏的需要。

如果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别人赏识的,自己对别人来说是重要的、有意义的,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愉悦的、自我肯定的感觉。

孩子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常常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评价来给自己定位。

如果他经常被表扬,他的心里就充满了自豪和自信,觉得自己很优秀很特别。

相反,如果孩子平时听到的都是训斥、挑剔、责备甚至挖苦,一个小小的过错就被家长抓住不放没完没了地进行批评,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失败。

他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失去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因此,家长在生活中应当对孩子多一些赞赏鼓励少一些指责批评。

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时,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夸奖和赞美,不要害怕会把孩子给“夸得不知天高地厚”“夸得骄傲了”——有自信的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

当孩子遭遇失败或孩子行为有过失时,不能对孩子全盘否定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更不能盛怒之下对孩子拳脚相加,这种做法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

4

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

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

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

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

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对象,父母依旧不放心孩子的眼光……

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人,连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他的自信从何而来?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

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

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

他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机会让他去试,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学习的机会。

真正自信的人,不靠学历、工作成就、金钱、外貌这些外在的价值支撑,他自己认定自己的价值,内心的平和正是来自于此。

亲爱的家长,请不要吝啬给予孩子你的肯定。

别人不会笑话你夸奖了孩子,只会同情你的孩子得不到父母赞许时的那份失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