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陈璐:网络世界要有光——《迪迦》的较量
关键词:网络世界;《迪迦奥特曼》事件
摘 要:网络世界增加了正确认知的难度。以《迪迦》风波为例,可以看到“网络之暗”会产生“甩锅-宣誓-攻击-传染-失聪-较量”等反应。复盘过程可知,某调查报告被谣传为《迪迦》下架祸首,《迪迦》重新上架被冠以“民意的胜利”,家长与“央视频们”被“带节奏”地肆意网暴。究其原因,“网令智昏”源于乌合之众非理性的强感染,网络“茧房效应”“扩音效应”更考验理性判断。有鉴于此,《迪迦》之光呼吁网友以理性挑战网络之暗。
《迪迦》风波具有个案意义。前不久,迪迦奥特曼(以下简称《迪迦》)整改下架的消息刷爆网络,一时间舆论四起。有的人评论央视管理太严的,有的人指责家长盲目举报,很快今年4月一则“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调查报告”的新闻被挖出,其显示在21部动画片中共梳理出了1456个问题点,《迪迦奥特曼》也赫然在列,并被认为涉及持械殴打等暴力情节。
一、甩锅:某调查报告被谣传为《迪迦》下架祸首
网络鼓动人们“找靶子”。网友们认为正是这份报告导致《迪迦奥特曼》下架,并对这则报告的内容发起质疑与批判。22日晚,微博“央视网快看”官方账号重新发布了这条4月份的新闻,似乎坐实了它就是导致《迪迦奥特曼》下架的罪魁祸首。然而,“央视网快看”发布时的标题是“迪迦奥特曼涉及持械殴打等暴力情节”,并没有直接说明这就是导致下架的原因。更何况,这是将近半年前的新闻,半年后的今天才采取措施,显然也有些不合逻辑。因此我不认为这是导致《迪迦》下架的直接原因。
二、宣誓:《迪迦》重新上架被冠以“民意的胜利”
网络怂恿人们“拉大旗”。几天后各大平台又重新上架《迪迦》,有的平台略微进行了删除,有的平台则保持原状,关于《迪迦》下架的舆论才渐渐平息。有人认为是民意的胜利,有人认为只是审核之后整改再上架的流程完成。
三、攻击:家长与“央视频们”被“带节奏”地甩肆意网暴
网络鼓励人们宣泄情绪。对于许多网友来说,《迪迦》下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并不重要,他们是觉得《迪迦》下架以及之前很多童年回忆的整改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他们的愤慨需要一个对象来发泄,于是,那些家长与“央视频们”便成为了他们键盘下的发泄目标,即使他们与下架可能并没有联系。这种归因偏差现象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无处不在,许多人或出于刻板印象,或出于偏见,在面对新闻事件时总是想当然地归结原因,缺乏对事实的了解与调查就在评论区发表观点,互联网的特性又导致这些观点很容易被迅速大范围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转发,也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带节奏”的现象。此次《迪迦》下架事件,可以明显看出归因偏差在互联网上普遍存在,即使是最后江苏省消保委那份看起来可以说明问题的报告,也没有线索指向就是它导致《迪迦》下架,即便看似合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还是不应该妄下断论。
四、传染:“网令智昏”源于乌合之众非理性的强感染
网络造成人们“欠思考”。对于网友们的理性缺失,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互联网的特点导致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即时发表观点,信息传播变得迅速快捷,但相应的思考时间就变得越来越短,许多网友的评论是出于一时冲动而非理性思考,这些冲动的言论又很容易在互联网上二次传播,从而带偏整个舆论环境。
五、失聪:网络“茧房效应”“扩音效应”更考验理性判断
网络考验人的理性判断。互联网的特性并不能改变,那只有从我们自身出发才能改善现状:努力思考与求真,面对新闻时加以思考而非想当然下结论;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尽量使用“我认为”“可能”等猜测性表达,或许能够减少二次传播中的误解。当然,网络环境的改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官方也需要加强有关网络使用的教育,尽力遏制互联网环境中的理性缺失。
六、较量:《迪迦》之光呼吁网友以理性挑战网络之暗
网络黑暗需要正道的光加以照亮。《迪迦》下架带走了迪迦的光,《迪迦》的归来又重新带回了光。但是网络环境不能被黑暗吞噬,只有理性之光才能照耀互联网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