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纷纭国是改 岿然始见士大夫

作者:宋紫凤

仁宗朝,人才辈出,几乎囊括了直至徽宗朝前的所有北宋名臣

历史的安排宏大而有序。当宋太祖立朝密镌誓碑,将不杀大臣与言事官定为本朝家法时,朝野的士大夫中,一种与道进退生死以之的思潮也在同时萌生。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以振兴道统为已任,以致君尧舜为理想,已然成为当时士大夫之主流思想。于是仁宗朝,人才辈出,几乎囊括了直至徽宗朝前的所有北宋名臣。正如苏东坡所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

凭借如此丰富的人才之储备,大宋朝也必将厚积薄发,于是,发于教育,则立明体达用之学;发于学术,则有邵周张程诸家;发于文学,则有振兴古文运动;发于政治,则有奋发有为之臣。——大宋朝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成于此时。

宋仁宗画像(公有领域)

自然,说起宋士大夫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从意识层面上讲无疑是一种精神自觉。而这种觉醒除了理论上的开拓,更有实践上的示范。仁宗朝的范仲淹在明道风波、庆历新政中的表现正给宋士大夫们做出了一个表率,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然成为一种士大夫精神,影响于当时以及后世。

所以当我们回看景祐年间范仲淹被贬时,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一批名臣不畏“自陷朋党”,为范公力争,争之无果,则纷纷求去。庆历新政时,石介大书《庆历圣德颂》,赞新政,斥大奸。新政遇阻时,欧阳修更进《朋党论》,抗声力辩。后来坐罪贬滁州时, 则以醉翁自号,日日与民同乐。可以说,在仁宗朝的政治风波中,我们看到的是那一朝的士大夫们无论于顺境或逆境之中,皆展现出一种不可摧折的蓬勃朝气,而这种朝气的动力正是源自以天下为已任的境界与胸怀。

当然,按欧阳修所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则范、余、尹、欧诸公尚属一党,而他们的对立面又是如何呢?以宰相吕夷简事为例,范仲淹在景祐年间被贬实因与吕夷简不和,但在西夏李元昊起兵称帝后,却是吕夷简向仁宗力荐起用范仲淹御敌。而范仲淹自然也表示过去的种种不快都是源于公事,非为私怨。范吕二人遂弃前嫌,可知,吕夷简亦能以天下为已任,虽然境界不比范仲淹,但士大夫精神大抵如此。

庆历新政成为历史,仁宗与他的士大夫们也成为历史,而那一朝的士大夫精神仍在升扬。于是,神宗一朝,又一批襟怀天下的读书人奋发而起,一场围绕熙宁变法的政治风暴拉开序幕。在此一场风暴中,王安石的治国之术被神宗皇帝定为“国是”,而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反对急功近利的士大夫们则斥之为乱国。熙宁变法之利与弊、之是与非,在历史上被讨论了很久,然而,在时过境迁的当下,政治举措的利弊已失其意义,而这场围绕“国是”的党争中,诸士大夫们的精神取向才是我们更应着眼的问题。

就王安石而言,他的进取说到底是“与道进退”,就司马光而言,他的退隐则因为“义不可为”。神宗皇帝用王安石变法,是在实践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宣仁太后起用司马光尽废新法,亦是在实践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无论是新法被定为“国是”,或是恢复祖宗法度而否定“国是”,这其中只有政见之异,并无一已之私。

除了司马光、王安石这两位士大夫领袖之外,在那一场一直延续至徽宗朝时的党争中,那些北宋名臣大儒们,哪一个不是有志于经济天下,哪一个不是置个人得失于不顾呢。有的支持新法,有的反对新法,也有如苏轼,先是反对新法,后来又反对尽废新法,一代文豪宦途颠沛,从乌台诗案到远谪儋州,九死一生,大概没有人会为了功利与私心如此两面得罪,所以然者,无非还是出于一种以天下为已任的理想,方能与道进退,生死以之。

说起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我们大概会立刻联想到同心同德、协于克一之类的美赞。不过,翻开历史,更多的记载却是关于“国是”之定,以及与之相终始的“党争”。这自然与留下这些记载的士大夫们本身也是身在其中,不免就事论事有关。所以,今人读史,重点在于视角,尤当明确的是,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历代没有不变的“国是”,与时俱变是一种规律,时过境迁是一种宿命。所以当我们站在千年之远的今天去回顾宋朝时,应当看到,“国是”未必为是,“党争”未必为非,而超越于“国是”与“党争”之外的克协于道才是历史留给后人的真实。

(0)

相关推荐

  • 如果康熙死后,太子胤礽当上皇帝,会不会比雍正做得更好

    康熙末年,九龙夺嫡,为了太和殿那个位置,互相都杀红了眼,最后四阿哥胤禛险胜,成为雍正皇帝. 但是,如果把时间往前倒推二十年,基本上没人相信四阿哥会当上皇帝,就如同没人相信二阿哥胤礽(réng)会当不上 ...

  • 改变命运,为何人才都想生在北宋?

    科举制度发端于唐没于清,五代当中宋代科举取士3.5万名[1],是唐代的5倍,堪称科举史上的巅峰.宋仁宗在位41年,录取进士4570人,平均每年录取111人,而唐代进士的年均录取人数仅22人.[2]宋代 ...

  • 散文||梦萦京华

    梦萦京华 一 当春风再次吹绿汴河垂柳的时候,京都汴梁已是阳光灿烂,春深似海. 那些百年老槐萧索了一个冬季,重又神情抖擞,恢复了青春的活力.杨柳的枝条焕发了绿意,也焕发了妙曼妖娆的风情,至于杏花,早已在 ...

  • 四十九、北宋的情况(二)

    宋真宗死于1022年,其第六子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此时北宋虽然解决了北方的边患,但在西北又冒出了个外寇西夏.西夏为党项拓跋氏所建.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拓跋是个鲜卑姓氏,所以其与鲜卑可能也有渊源.党项 ...

  • 国民党是一个弱势独裁政党--《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奇生. 作者广搜博采,并经过坚实的史实考订,对国民党自改组."容共".&qu ...

  • 南宋国祚153年,为何南明短短18年就被清朝灭亡?专家:亡于党争

    熟读中国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南宋和南明是两个极为相似的政权,它们都是遭受入侵以后,在南方形成的中原政权.但是也往往会产生疑问,为何南宋国祚(zuò)长达153年,为何南明短短18年就被清朝灭亡?相比于 ...

  • 王安石变法中的新旧党争,苏轼为何因一道奏折而被贬黄州

    苏轼被贬黄州,直接原因是"乌台诗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王安石变法时的新旧党争.宋神宗在位时,曾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本就遭至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变法过程中因急功近 ...

  • 李商隐深陷党争无法自拔,以至穷困潦倒,写下一生中最凄凉的诗

    在中国历代王朝的朝堂之上,党争从来都是存在,只是对整个政权兴衰的影响相差极大,如果皇帝强势,党争便是皇帝控制朝廷的助力,但是如果皇权孱弱,那么党争便会影响整个政权的稳定,甚至是将政权推向那覆灭的深渊. ...

  • 康熙最聪明的儿子,握兵权却不参与党争,活到78岁

    历来为争皇位而斗得头破血流的皇子数不胜数,其中以清朝的"九子夺嫡"最为出名."九子夺嫡"总共有五个党派,包括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以及跟八 ...

  • ​党争卫 | 贵州有约(一)

    前两年,我突然觉得,一个地方久念未至,但终有一天,我们会以一个合适的理由.与合适的人相约.在合适的时间到达那个心心念念的地方.有了这样一个想法,疫情之后,对于出去旅行就没有了之前太多的冲动与任性. 一 ...

  • 党争卫 | 贵州有约(二)

    荔波小七孔 荔波小七孔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这里保存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充满了神秘.奇特的色彩. 第二天,我们从西江苗寨一大清早驱 ...

  • 《清平乐》背后的历史:水洛城筑城案引发的党争

    刘沪修筑水洛城本来在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下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这件事被放大了之后,竟然就引发了北宋庆历年间文官集团之间的党争.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也就能够从这件较小的公案之中,看到北宋政治体 ...

  • 党争卫 | 贵州有约(三)

    黄果树瀑布 八零后的我们,<西游记>是童年最喜欢看的电视剧.对于这部电视剧的喜爱,有些已经变成了深入骨髓.比如说某人好吃懒做好色的和猪八戒一样.某人猴精猴精的像孙悟空.某人老实巴交的和沙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