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北京下雪”就被热情的网友送上了热搜。故宫,作为北京城里的赏雪圣地,每到下雪天,必定都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虽然关门谢客了,但是好在,故宫博物院官方承诺,会把雪景拍给大家看。
果然,故宫按时营业,兑现承诺。
前些天,在北京的初雪刚过,大雪节气来临之际,曾带大家欣赏过画家笔下北京胡同的雪景,也盘点了一些北京胡同画家。
今天,咱们继续来盘点几位用画笔留住老北京记忆的画家。胡同,是北京的骨架,四合院,是北京的血脉。郑希成先生所画的,就是北京的民居宅院。郑希成先生开始画北京民居宅院是从2001年开始的。当时的他,震惊于北京旧城内整片拆除民居四合院的行动,其拆除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是空前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近七旬、身有足疾的郑老先生,蹬上自行车,奔波于胡同街巷之间,以超人的毅力画了上百幅即将消失的民居宅院素描图。正如图片所展示的,郑先生为了追求速度,画笔选的是钢笔,风格也采用了自己最喜欢的黑白木刻版画设计图的形式,从高视点出发,以斜平行线的画法,画山画水画树画人,简单勾勒之下,空间感顿生。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08年,郑先生所画的百余座院落,已经有59座被拆毁,剩下的也多残缺不全,十一年过去了,还剩多少呢?和郑希成一样,冯柯也是胡同串子,不一样的是,冯柯的作品是写意中国画。粗放的线条、浓淡的墨色、略显夸张的变形和色彩对比,这就是冯柯的写意画。和细腻的工笔画比起来,写意画更为厚实,更为沧桑,也更注重情绪的表达,或是一种情怀,或是一种意境,引人入胜的同时,引发无数联想。绑着铁丝的电线杆子、随意摆放的平板三轮车、闲憩在黑色电线上的鸟儿、被钟楼钟声惊飞的乌鸦……作为胡同串子,冯柯自幼便长在胡同里,在鸽哨下体验过北京胡同的生活,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虽然曾海外留洋多年,但亲眼目睹着一座座王府花园、文武宅第、平民杂院消失,他曾扼腕叹息,也曾为此奔走呼号,但更多的,还是凝聚心血,付诸画作,以他的记忆、眼光和手笔,把北京胡同那份儿快要被人淡忘的美好,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和郑老先生一样,他们两位用的也是钢笔,不同的是,郑老先生要在推土机下抢时间,而这对伉俪夫妻则是力求真实地还原老北京风貌,产出率自然也要低很多,至少两个月才能画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