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过的每一件事,都会成为别人嘴里的口碑

教育·美文·感悟

-1-

看了朋友的一篇文章,于我心有戚戚焉。

朋友在文章里写道,她偶然遇到了一位老家的邻居。

大家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自己已经忘了对方是谁。

但对方一眼就认出了她,并称她是村里特别优秀的媳妇。

朋友很纳闷。那位老邻居说,当年朋友的公公病重,朋友为公公洗脚、擦吐、端屎倒尿,街坊邻居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啊!

朋友感慨,自己只是尽了一些晚辈应尽的孝道,这么多年了却有人一直清晰地记得。

-2-

其实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碰到一位早已退休的老同事,聊天时她对我说:“你们两口子关系真好,你对公婆也真孝顺。”

我问为什么。

在我的印象里,那位同事当年和我接触并不多,不可能知道我家里的事情。

同事说,大概是我刚生完孩子不久,还在产假期间,曾经在一家小药店遇到过我,当时我正在给婆婆买药。

她说,这都应该是你老公做的事啊,当媳妇的这么尽心,足以证明你们的夫妻感情,也能看出你的孝顺。

我忽然想起来,那时候公婆来我家帮忙带孩子,婆婆身体有慢性病,恰好从家里带的药吃完了,所以我出去给她买。

这样的自然而然的小事,我根本就不记得,没想到,现在儿子都已经上了大学,我的同事还记得他刚出生时我做过的这件事,并据此形成了对我的印象。

-3-

另一件让我特别有感触的事情,是有一次公公生病住院。

丈夫在医院里陪床,有一次我去探望,发现公公的头发长了。

于是回家拿来了电推子,帮公公理了一下头发。

没想到,公公出院后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婆婆说:“是儿媳妇帮我理的头发!”

好像理个发,比病好了都更让他高兴。

然后,婆婆又有意无意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来看望父亲的乡邻,弄得我也成了村里人人称赞的好媳妇。

其实,我嫌丈夫笨手笨脚,儿子的头发一直都是我理,帮公公理时,我根本没想那么多,顺理成章就是自己理啊!

可是,这件事老人不但记在心里,而且还觉得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他们真的太容易满足,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用来夸奖好多年。

-4-

其实,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很可能就是缘于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在清代的《谐铎》一书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南昌有一个人,父亲是国子监助教,他跟随父亲生活在京城。

有一次在书店,一个少年正在数着钱买《吕氏春秋》,正好把一个铜钱掉在地上。

他偷偷用脚把铜钱踩在脚下,等到少年离去后,才弯腰拾起来。

此时,旁边坐着一个老翁,注视他了很长时间。老翁站起来问了他的姓名,然后冷笑而去。

后来,那个人以上舍生的身份进入誊录馆,通过面试任命,得到江苏常熟县尉的官职。

他拿着名帖拜见上级,当时的江苏巡抚汤潜庵先生。

结果,求见了十次都没有成功。

汤大人传话说,他不必去上任了,因为已经上奏弹劾他了。

这个人问弹劾他什么事?回答说:“贪。”

他想,自己还没有上任,哪来的赃款呢?一定有误会。急忙要面见辩解。

门口的守卫进府禀报后,又传汤大人的话说:“你不记得当年书店中的事了?当秀才的时候,尚且视一文钱如命;如今侥幸去作地方官,能不搜刮索贿,做一个戴纱帽的劫匪吗?马上解任走吧,别使一县的百姓都痛哭!”

这个人才醒悟,当时问他姓名的老翁,就是汤潜庵汤大人,于是非常惭愧辞官走了。

-5-

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道理却不错。

对于很多人,我们都难以全方位的进行了解,我们对一个人的判断,往往是从自己偶然的所见所闻中作出的。

所以,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可能被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最终成为别人嘴里的口碑。

决定我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往往也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千万级阅读代表作《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张别离票》、《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