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佳原创】西南联大往事

早时,印象中的西南联大,是抗战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组成,浴战火而生。

后来,读到相关资料,有感于原西南联大经济系教授陈岱孙所言——

西南联大在其存在的九年中,不只是在形式上弦歌不缀,而且是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为国家培养出一代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众多建国需要的优秀人才。西南联大,这所其实体虽然今日已不复存在的大学,其名字所以能载入史册,其事迹所以值得人们纪念者,实缘于此。

借着前人留下的足迹,遥望那段艰苦岁月,有一种沉思,更有一种启示。

陈岱孙

1937年初,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等人,接到通知,去庐山牯岭参加茶话会。

会上,蒋介石宣布对日全面抗战。

三位校长与教育部磋商后决定,三校联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三位校长,为长沙临时大学常委。

9月3日,在长沙举行第一次筹委会,确定校舍、经费、组织等事项。

张伯苓

随着战火蔓延,长沙随时有受到敌人攻击的危险。

于是,联合大学准备西迁,在蒋梦麟的建议下,蒋介石同意迁到昆明。

因为那里有滇越铁路与海运相衔接,有利于联合大学将来与海外的联系。

在昆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6月8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铜质关防到校,7月1日正式启用。

三校既联合,又独立。

状态为此——本科学生和担任本科课程的教师,以及在联大负责行政工作的人员,是联合的部分;在昆明新聘请的教师,为了教学需要,只发联大的聘书,三校之一认为这个人很好,另加一份聘书,表示三校分家后,可以继续聘请他回北京或天津。

三校独立的地方还在于,都有各自的办事处和研究机构。

冯友兰打个比方——

当时的联大,好像是一个旧社会中的大家庭,上边有老爷爷、老奶奶作为家长,下边又分几个房头。每个房头都有自己的“私房”。他们一般生活靠大家庭,但各房又都有自己经营的事业。

蒋梦麟

南开校长张伯苓,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教育部令他们轮流担任三校校务常委会主席。

其实三位校长都知,如果三人都去负责学校管理工作,极可能出现矛盾,最终导致管理混乱。

于是,张伯苓把自己的职责委托给了,用一句天津方言说“我的表你戴着”。蒋梦麟又将担子压给了梅贻琦,用他的话说就是“在联大,我不管就是管”。

于是,西南联大的具体事务,由梅贻琦来掌管。

三校合并之初,在人员配置、科系设置上,也曾有过摩擦。

较为严重的是北大和清华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北大资格最老,而在联大实力不敌清华。

钱穆在《师友杂记》中记载——

当时,梅贻琦在任命联大各学院院长、系主任时,偏向清华,于是引起了北大师生的不满。

一日,蒋梦麟来到蒙自文法学院,北大诸教授竞言联大种种不公平。

一时师生群议分校,争取独立。

钱穆力排众议,认为国难方殷,大家应以和为贵,他日胜利还归,各校自当独立,不当在蒙自争独立。

蒋梦麟立马站起拍板:“今夕钱先生一番话已成定论,可弗在此问题上起争议,当另商他事。”

于是,众教授不再他言。

蒋梦麟顾全大局,在西南联大的不争,成就了西南联大。

如果争的话,就成西北联大了。

西北联大,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

1937年9月,在西安成立。

不到一年,分崩离析。

1941年清华大学校委会成员于昆明迤西会馆合影。左起:施嘉炀(工学院院长)、潘元旦(教务长)、陈岱孙(法学院院长)、梅贻琦(校长)、吴有训(理学院院长)、冯友兰(文学院院长)、叶企孙(特种研究会主席)

如云、如海、如山

自然、自由、自在

三校联合,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归功于三校具有如云、如海、如山的风度,即清华智慧如云,北大宽容如海,南开稳重如山。

联大训导长查良钊配上“自然、自由、自在”为下联,并解释,自然是求真不贵做作,自由是同善不尚拘束,自在是无求有所不为。

他认为,在如云、如海、如山的气氛中,三校同仁必然向往自然、自由、自在。

清华和南开是“通家之好”,清华校长梅贻琦,是南开第一届毕业班的高材生。梅之所以走上教育道路,与老师张伯苓的教诲和引导有着直接关系。

北大与清华,也有“通家渊源”。

曾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是清华人;

冯友兰是清华文学院院长,出身北大。

当时,无论清华、北大的校长,还有众多教授,均与南开有着某种联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也是三校合作的基础。

蒋梦麟,长期担任南开大学校董,参与南开大学的策划和发展;

北大教授丁文江、陶孟和、胡适,也曾担任南开大学校董;

汤用彤、罗常培等人,曾在南开大学任教;

陶孟和、江泽涵、吴大猷、钱思亮等,都是从南开毕业的。

南开情节,使得三校顺利渡过磨合期,克服了最初困难。

梅贻琦主政西南联大,论人数,论经费,论设备,清华占压倒优势。

梅本人,必须让清华不感到吃亏,让北大和南开不觉得被清华占了上风。

梅贻琦胸怀之大,使他对整个联大同等看待,整个联大也就一样看待他。

三校师生,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西南联大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黄钰生

名师出高徒。

西南联大诞生了许多著名师生,如吴大猷与杨振宁、叶企孙与李政道等。

杨振宁在读时的联大物理系: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老师,是擅长实验的赵忠尧;二年级级电磁学课的老师,是吴有训;力学课的老师,是周培源……

杨多次提及,在联大,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和王竹溪两位先生。

1957年12月10日,杨振宁和李政道,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右)与李政道 

此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老师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老师15年前的教育有关。

信中还说——

这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告诉您的事情,而今天显然是一个最恰当的时刻。

吴大猷

叶企孙,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他创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半数以上是他的学生……

在西南联大,叶企孙与饶毓泰、吴有训等人,一起培养了大批物理学人才,其中包括破格推荐李政道到美国留学深造。

李政道在《纪念叶企孙老师》一文中,深情回忆——

1946年春,华罗庚、吴大猷、曾昭抡三位教授受政府委托,分别推荐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优秀青年助教各两名,去美国深造。吴大猷老师从联大物理系助教中推荐朱光亚一人,尚缺一人他无法确定,就找当年任联大理学院院长的叶企孙老师,叶老师破格推荐当时只是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我,去美国做博士生。所以,没有叶老师和吴大猷老师,就没有我后来的科学成就。叶老师不仅是我的启蒙老师,而且是影响我一生科学成就的恩师!1946年秋,经吴大猷和叶企孙两位老师的举荐和帮助,我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

叶企孙

原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冯至,在《昆明往上事》中写下——

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更健康?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而不感到矛盾?”我可以一连串地回答:”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昆明。“

1983年8月,原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王力,重返昆明,作《缅怀西南联合大学》诗云:

卢沟变后始南迁,三校联肩共八年。

饮水曲肱成学业,盖茅筑室作经筵。

熊熊火炬穷阴夜,耿耿银河欲曙天。

此是光辉史一页,应教青史有专篇。

西南联大,已走进历史;

但联大体现的大学精神,将时刻昭示世人。

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梅贻琦:清华永远的校长

西南联大中文系——汪曾祺

跑警报——汪曾祺

本文由佳易博览出品

公众号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南开大学

    (2016年7月  旧文) 中国的大学有一个现象是同一座城市出现两所不相上下/各有特长的名校,如北京的清华与北大.上海的复旦与交大.南京的南大与东大(东南大学).武汉的武大与华工(华中科技大学).长沙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昆明市可圈可点的旅游景点众多,对我来说,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旧址在现云南师范大学院内.(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为1938年建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抗战结 ...

  • 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1909年,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派留学生赴美学习, 在北京西郊筹建校园,经过十几年来几次易名,1928年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将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设定为校庆日. 在鼎鼎大名的清华校 ...

  • 曾经的大师校长们: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

    西南联大是我国高教史上最杰出的一所学校.它璀璨耀眼,虽然只存在了短短8年,但它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在传颂,学者们一次又一次地在研究它成功的奥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位于北平的北大 ...

  • 北大王瑶教授为什么说自己是清华的,不是北大的?

    阅读邻居第49期 作为中间物的国民党 时  间:2016年9月24日下午2时~5时 地  点:读易洞书房(东五环外豆各庄) 人  物:杨早.邱小石.绿茶.董冬冬.白水.凤梨虾米.半价优惠.子瑜.Sus ...

  • 梅贻琦西南联大侧记:处置闻一多遇刺后事,日记中多饮酒吃饭

    清华建校110周年,卓越的校长有两位:其一梅贻琦,其二蒋南翔.梅贻琦之于清华,正如蔡元培之于北大.他是清华的"直接留美生",在校史上又称为"史前生",即在清华学 ...

  • 肖伊绯:西南联大与世界教育史

    <人民政协报>2017-11-16刊,发表时有删略 "世界教育史的一页" --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纪实 肖伊绯 1938年12月18日,香港<立报>刊出一篇题 ...

  • 肖伊绯:在旧报刊中寻找西南联大

    今年是西南联大正式创办八十周年.这所诞生在抗战烽火中,由迁至西南后方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为一体的中国名校,在艰苦卓绝的共赴"国难"历程中,创造了与全民族全面抗战同步,整整八年的 ...

  • 【山佳原创】前尘往事几多情

    在众人眼里,爱仁是个幸运儿-- 上世纪三十年代,她毕业于"摩尔堂天主教会女子学校".此校,是一座红色砖木结构的哥特式建筑,由捷克建筑师邬达克设计,被称作"上海淑女名媛的摇 ...

  • 【山佳原创】往事回思如细雨——记聂华苓女士

    有一阵,看了不少汪曾祺的书,有他写的,有写他的.但我最欣赏汪老(汪曾祺被聂华苓称作汪老,汪1920年出生,聂1925年出生)写的<遥寄爱荷华>,摘抄大部分.他的笔下,Paul.聂华苓等人, ...

  • 【山佳原创】杨洁——往事如风

    佳易: 杨洁导演,1929年出生,中国电视剧第一代导演. 2017年4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88岁. 感谢杨导,铸就了一个不朽的经典--<西游记>. 一路走好! <敢问路在何方&g ...

  • 只存在过8年的西南联大,为何让人念念不忘?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这样一所传奇的大学在中国短暂存在过:它屋舍简陋,却大师云集: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都遭受波及,天津的 ...

  • 珍藏80余载的西南联大日记,带你重回那段传奇岁月|种草机

    虽说是出自梁思成和林徽因之手,但这校舍最终还是因为缺钱盖成了简陋的茅草屋. 一间屋住40个学生,床紧靠在一起,翻个身,旁边的人都会被摇醒-- 臭虫.老鼠满屋跑,咬得人夜不能寝,浑身都痒. 联大学生宿舍 ...

  • 老照片:西南联大名师的家藏照

    1945年,梅贻琦夫妇在昆明留影. 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韩咏华曾参加昆明女青年会活动,而在家中,她也能做一个尽心尽力的梅太太.当教授们到梅贻琦校长家议事时,韩咏华总会亲手做糕点给他们吃.也可见夫妻二人 ...

  • 《西南联大》分类:人文历史  集数:5集

    简介:1938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她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这就是西南联合大学.纪录片<西南联大>将以历史风云中的几组共生关系,即清华.北 ...

  • 纪录片《九零后》:16位“九零后”讲述西南联大故事

    ​        <九零后>将于5月29日在全国影院上映.5月10日,该片出品方大象点映在上海影城发起一场首映礼.再前一晚,导演徐蓓在上海图书馆和读者们分享了关于西南联大的历史往事,和自己 ...

  • 向南,向西,向西南 ——重走西南联大之路 徐则臣

    . 向南,向西,向西南 --重走西南联大之路 徐则臣 .        凌晨五点,我在沅陵的雨声中醒来.这是2020年11月1日.一夜乱梦,一队人马在旷野的泥泞中前行,雨水铺天盖地.睁开眼,耳边响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