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代洪武时期瓷器的认识
明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制瓷业,以其突出的贡献,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明代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制瓷工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当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除正是开设的官窑——“御窑厂”“厂官窑”烧制御用器物外,民窑也有可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官民竞市”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门彩以及各色釉才逐渐流行起来。青花瓷器在元代只是凤毛麟角,经过明代的改造和创新,才推广开来并臻于完美。
朱元璋画像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截止目前,带有真正洪武官窑纪年的瓷器宝物少之又少。因此在明代早期瓷器的研究中,洪武瓷器的真实面貌如何,仍在不断地探索当中。
由于这一时期的完整物器很少,过去有人曾断言:“洪武无瓷器”。但江西省玉山县发现的“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民窑青白釉罐,提出了有力的反证。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元末和洪武瓷器的分期问题,国内外由许多不同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南京市为朱元璋建都之地,因而在那里可能较多的找到该时期的瓷器遗存。
明洪武红彩云龙纹残盘 来源:南京博物馆
在1964年初春时节,南京明故宫玉带河的疏浚工程中出土了一批明代瓷片,从中捡出了这块红彩龙纹盘残片,残盘的复原口径是15.6厘米,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以不同的品种表现同一种纹饰,是明洪武(1368-1398)官窑瓷的特点之一。
盘上所绘的云龙纹是明代洪武朝官窑瓷的典型纹饰,还见到有红釉印花、蓝釉印花、外酱釉内蓝釉印花、青花印花等品种的完整器,但这种釉上红彩品种没有完整器传世;同时,残盘也是仅有的半件明代洪武朝的釉上红彩器。
随时残盘,又不具年款,数量和种类也不多,但从制作的精细和考究上来判断,均非民窑之所能企及,似应划归洪武官窑器。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来源:南京博物馆
1957年3月,在江苏省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附近,被当地农民叫作“娘娘坟”的土包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47件文物,这件岁寒三友纹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
墓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駙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梅瓶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为主要纹饰。
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玉,它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 来源: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