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今天的话题来自《儿童教育心理学》第3章,这一章似乎帮我们找到了问题儿童出现的根源,那就是儿童为了追求卓越,在追求的过程中偏离了航线。出现偏离的原因在于家庭,而不是学校。
家庭教育的问题就是对小孩过分严厉或者过分宠爱,学校教育的问题就是标准化的要求(比如成绩)使部分儿童失去了个性。
而学校教育是儿童在家庭与社会的一个链接,也是调整家庭教育带来的问题的场所。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人们常用外在的成功评判他人,而不是根据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来评价他们。在学校老师会用分数,或是否听话去判断一个孩子,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老师一般很少去关注。当他们吸引不到老师的注意力时,他们会采取其他的方式来满足自我,比如调皮、旷课、混社会。这也就解释了很多差学生会以坏习惯作为炫耀的资本,因为他是在博取关注获得认同感,这成了他们追求卓越的方法。
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孩子会很没有礼貌,这类孩子通常被以为是父母教育的不够好,自然在学校也不会受到老师的赞扬。但他们只是习惯于通过调皮的行为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以及其他同学的宠爱。
如果从儿童教育的层面来看,是老师没有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变化,这种变化从孩子刚踏入校门就有了。但学校也仅仅是孩子家庭教育弊端暴露的场所而已。
比如一个小孩在家就很调皮,这是孩子用调皮的方法吸引到父母注意而已,因为一直很乖的孩子,常常会让父母关注不够,父母认为孩子很乖,没有需求。当孩子用乖方法无法向父母索取爱的时候,调皮就很好用了。即使父母是否定孩子行为,但通过调皮的行为吸引到家长的注意,所以挨骂也是在所不惜的。
家长要做的是关注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给予孩子正确的回应。
同样在学校,老师也要关注到孩子的每个行为,当他们在成绩上不如意时,我们也应该从孩子的其他行为给予关注,比如问他这次考不好的原因。即使孩子是在狡辩,我们也不能去否定,听孩子诉说的时候,我们不是给他们结论,而是聆听他的心理。
孩子的一个行为习惯肯定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纠正的话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学习。
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到知行合一为孩子做榜样。你不能一边看电视一边要求孩子写作业,孩子的行为都是学习的家长,好的家长不会要求孩子做什么,而是自己在做什么。
在学校的话,孩子很多老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位,所以标准化的要求就成为限制孩子发展的障碍,老师还是要尽力去关注到每个人,既不过分关注也不置之不理。但人都是主观情感很强的,虽然在意识上提醒的要关注到每个人,但是在行为上却潜移默化的不公平了,所以要和孩子们多沟通,让他们都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