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得好诗”(第三季)009:《变成机器人该有多好》
变成机器人该有多好
@ 潘洗尘
这几年不停地
在各种医学仪器中穿梭
我觉得
自己就要和这些器械
融为一体了
今天在磁共振
刺耳的噪音中我想
如果真的就变成
一个机器人
该有多好
不再有那么复杂的
人体结构
不再有肝胆脾胃肾
甚至也没有喜怒哀乐
最重要的是
从此就只剩下一副
铁石心肠
工业文明,导致了人的异化,读过小说《变形记》,看过电影《摩登时代》,都很能理解。
这种异化,是人与环境互相造就的,本质上还是人类自己折腾的结果。人在工作生活中发明机器,一开始是人主导机器,可机器多了后,就成了机器主导人。拿手机举例,一开始,手机很少,使用手机会给你带来别人没有的方便;等大家都有了手机,接一次手机就是一件事,就会有一个或好几个活儿好几个问题等你去干、等你去解决,整个人成了被手机拴住的一条狗,它指挥你干啥你就得干啥,直把你累得吐血、累个半死。
更为恐怖的是,人类并没有放缓变成机器以及变成机器奴的脚步,一开始以为可以更多、更好地统治别人,后来发现自己也被统治。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智能机器人,一系列技术的不断开发升级,会使得大部分人在这些“最强大脑”面前,变得越来越弱智,越来越傻逼,越来越无助,越来越可怜。
普罗大众,一开始是有自信的,先是听人的,后来听神的,再后来听机器的,最后都要变成听机器的、听“数据”的。人类每天都在干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脚伤了之后,换一双铁鞋,继续砸,一边砸还一边嗷嗷狂叫。
老潘这首《变成机器人该有多好》,讲的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病痛把自己摆上医疗器械的流水生产线,接受一个个工位上机器的轮番折腾——扫瞄、透视、介入、化验、手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感瞬间爆棚,机器攻势的锐不可当让人难以招架!
在这种机体冰冷、噪声蝉鸣的白色空间里,人体如同X光机拍出的照片,肉体变得越来越虚无,骨头、结石、病灶变得越来越清晰。整个人好像被判了死刑,就像提前被火化了一样。
老潘这首诗的好,在于现实主义的问题导向、批判精神和自我嘲弄,有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果毅、破罐子的决绝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仗义,从而产生了一种绝地反击、触底反弹的爆发力与新曙光。
1963年生于黑龙江,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作品曾被译为英、法、俄等多种文字,先后出版诗集、随笔集12部。
曾主编《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读诗——中国当代诗歌100首》、《诗探索丛书》、《生于六十年代——两岸诗选》、《生于六十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诗选》、《诗歌EMS·60首诗丛》、《读诗库》等书系。
曾任《星星》诗歌理论月刊等刊物执行主编、主编。2009年以来先后创办并主编《诗歌EMS》周刊、《读诗》、《译诗》、《评诗》等多种诗歌刊物。
曾获《绿风》奔马奖、柔刚诗歌奖、《上海文学》奖、《诗潮》最受读者喜爱的诗歌年度金奖、《新世纪诗典》李白诗歌奖成就奖、2016年度十大好诗、2016年度中国十佳诗人等多种诗歌奖项。
点评人简介:
南得好诗(第三季)008:《什么宝贝》(张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