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人读诗034:《我最爱你的时候》(李柳杨)
《自 由》
□ 李柳杨
我想要一个白色的浴缸
放在旷野中央
每天午后趁着阳光
露天沐浴
像婴儿可以
肆无忌惮地
在大庭广众之下
赤身裸体一样
我有对这个世界
坦白的欲望
《一匹马》
我爱过
让一些雾进入过身体
在大汗淋漓的夏日
孕育出一匹马
这匹马自然是这世上
最好的马
可每一匹马都不属于它的母亲
就像星星照亮夜空但不属于地球
《在公共澡堂》
有时看见那些不分老少
坐在同一张长椅上
赤身裸体
互相搓背的女人
我的内心常涌出一种感动
这是上天的恩赐
让我们这些平日里互相伤害的人
卸下一切
用轻柔的身体
亲近彼此
但过不了多久
我们仍旧要穿上从前的衣服
回到广大的世界中去
直到再次被弄脏
《我最爱你的时候》
我最爱你的时候
是黄昏
飘过一阵沙沙的雨
雨水斜打在玻璃窗上
起了层薄雾
我最爱你的时候
是台风天
狂风怒吼枝叶凋零
大地还原了孤独
我躲在被窝里
不敢说话
我最爱你的时候
是人群之中一霎的安静
像写诗之前激动的告白
在落成字以后变成了
寂寞的河
我最爱你的时候
其实是黑夜
每当月亮一升起
我就变成了你的遗物
《愿 望》
找一个新的地球住下吧
那个地方不举行葬礼
我们像草一样躺下
又像月亮一样升起
【南人评诗】
磨铁有一对猫姐妹,猫姐叫里所,猫妹叫李柳杨,两人既是同事,又都是诗人,长得很像,都养了猫,真是缘份。
里所在《青春》杂志的推荐语中说:我欣赏她(李柳杨)不停地用一种任性、空灵的语气构建自我空间的倔强劲儿。她外在懵懂但内心很有力量,……像是要拨开坚果的外壳给你看里面白皙饱满的果实。她的诗在完成自我言说的同时,还有慨叹整个人类命运的野心。(详见《青春文学月刊》——重点推荐 | 李柳杨的诗)
这些点评,都说得非常精准。
就诗论诗——
《自由》写得畅快淋漓,这让我想起了是枝裕和导演的《海街日记》中小铃洗完澡后对着院外打开浴巾的一幕,不管不顾,敞开身体,真是自由、痛快!(见上图)
《一匹马》写得自由奔放,我们彼此从身体里经过,但彼此绝不让对方占领或带走,自由进出如一匹白马,升起落下如满天星星,这与70后女诗人尹丽川写的《爱情故事》中表达的“你带走了我的体积,却没有带走我的重量”相比,更显90后诗人的自由、大胆、开放以及对事件结果的坦然与承担。
《在公共澡堂》有指点江山的冲动,但处理得自然巧妙,让人浑然不觉,值得讲大道理的诗人们借鉴,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通过身体接触和脱衣穿衣瞬间表达清楚了,说理却不留痕迹。
《我最爱你的时候》,女人最怕寂寞,最需要安全,最需要你的时候就是最爱你的时候。本以为不是一首出奇的诗,但读到“我最爱你的时候/其实是黑夜/每当月亮一升起/我就变成了你的遗物”尤其最后一句时,还是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写得太好了,这种遗弃感、危机感、失落感,多少女人深深感受过,但谁也没有柳杨写得这么痛彻、决绝!
《愿望》已是柳杨的名作,“我们像草一样躺下/又像月亮一样升起”,草一样的生命,月亮一样明亮而高贵,生命在高贵与贫贱中轮回,超越生死,直到永恒。
柳杨是90后,能在诗中保持这样的纯净之心,真是人间造化!
如果你掩去柳杨的名字,说其中一些诗是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写的,你会说:哇,写得太好啦!但一与成人挂钩,我们对柳杨马上就多出了世故的“成熟”的要求,她继续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反而成了一种罪过。我真想说,你们成人时,把童心扔在地上一脚踩碎,然后写些孩子们看不懂的诗,写些毫无童真、掺进世俗杂质的诗歌,要么简单粗暴地判断,要么堆砌典故和经验,要么充斥垃圾口水、大道理、小感动,那是诗吗?柳杨要是跟着走,那才真的上了当。
再者,口语诗中加入意象,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诗意会带着事实一起飞升。李柳杨的诗蕴含灵动意象,使得诗句恰如水草般摇曳多姿,如萤光和倒影般捉摸不定,这种自由随意出出进进的意象使用,拓展了诗意空间,拿沈浩波的话说,这也是一种混沌,不过这种混沌很妖艳,甚至让柳杨一下子成了迷人的小女妖。
其实,年轻时候做个妖精没什么不好,数十年之后再妖,那就是老妖婆了!
柳杨,一个把月亮藏进草丛里的小女妖。月亮升起时,谁要是把你当成他的遗物,那他简直是天底下的头号笨蛋!
【作者简介】
李柳杨,90后,出生于安徽,写诗和小说,即将出版小说集《对着天空散漫射击》。
读懂诗人,发现秘密
踢开理论,口语点评
听凭直觉,直击要害
欢迎持续关注《南人读诗》
往期浏览:
南人评诗004:《很少有哪一个少女的身姿不被乐善桥曲线无情解构》(任洪渊)
备注:《南人读诗》专栏自行从各公众号诗歌中挑选优秀作品解读,不接收自由来稿。
延伸:南人诗集《黑白真相》(主播:芳心许卿)
南人,男,江苏泰州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2000年创办诗江湖网站。作品入选《中国先锋诗歌档案》《新世纪诗典》《当代诗经》《中国新诗年鉴》《中国诗典》等,出版有诗集《最后一炮》《黑白真相》《致L》等。获磨铁诗歌奖2017年度十佳诗人奖;诗集《致L》获第二届《诗参考》杂志十年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