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四十九)
狄德罗说,艺术就是要在不平凡中找到平凡,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其实,我的散步,就是带着这样的初衷:在平常的生活里搜寻不平常的东西。
我今天主要打算走走街头小巷,兴许这些平时不太容易去的地方,会有与大街道上不一样的地方。
我以前很少走背街小巷,没想到走进来才发现有很多稀奇的之处。走在狭窄悠长的巷道里,你就会发现自己就像进了一个核桃硬壳样的玩具城里一般,里面弯弯曲曲的回旋着很多小巷子。你就在这狭长窄小的巷子里,被禁箍着前行。
小巷子里除了挨挨挤挤的民房,有时候会很突兀地冒出一个祠堂,或者照壁。于是,巷子不得不拐个弯儿。巷子因此增添了许多神秘和奇趣。
秋雨才过的巷子里,空气有点湿润,是一种清明透亮的湿润。老旧的青砖路面和灰色墙壁,蒙上了一层黑乎乎的污垢和烟尘还有雨水痕渍夹杂的东西。——你仔细看那些东西,就会发现那班班痕迹就叫作岁月。
巷子就像一个高狭的水渠,“水渠”里流淌的是凝聚的寂静。人在这样的寂静里,能真正体会到岁月的悠长。
在一个祠堂前面的石墩上,坐着一个面色赤红鼻子头发红发亮光的干瘪老人,脸上的胡子碴干枯坚硬。他的脸就像一个老刺猬。——估计,这胡子一般的剃须刀不太容易刮下来。
老人看我悠悠地过来,拿眼睛瞭了瞭我,闭上眼睛靠着门柱佯装着打起了盹儿。
巷子很深,又有很多拐弯儿。在里面咳嗽一声,声音会沿着巷道“嗡嗡嗡”地传出老远,然后又有回声忽忽悠悠一波追着一波地折回来。
一个骑着三轮车的老人,从那边转弯处慢慢悠悠地过来,嘴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喊着:“收破烂,收破烂喽,谁有卖的破烂?”
老人的声音那么悠长,就像你听到的九十年代李春波唱的乡村民谣。
老人头顶上戴着一顶带沿的帽子,雨天遮雨,热天遮太阳,还可以用来扇凉。一件白布坎肩挂在瘦削的身架上,脖子上还搭着一条毛巾。三轮车的年龄看上去跟老人差不多了吧,颜色已经混杂得看不出究竟是哪种颜色,车身上很多地方都用铁丝绞扭着。车子走到的时候,真是到了“除铃不响啥都响”的程度:“哗啦哗啦”的,浑身哆嗦着。不知道是车轱辘圈不圆了,还是车轴不正了,车轮像个腿脚不灵便的人一样,很艰难地大幅度扭拐着。车轮走过的路上,留下两道歪歪扭扭的曲线。
就在老人快要走近的一家门口,忽然一扇门慢慢打开来,一个声音跟着蹿出来:“收破烂的,这里有些纸箱子。”
跟着声音出来的是一位跟老人年龄差不多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她吃力地把一摞葡萄箱,猕猴桃箱和苹果箱子拖出来。看来,她提早已经把这些东西收拾好了,就等着有人来了好立即处理。
老人“嘎”地一声刹住车,然后慢慢地抬腿下来。那个过程,简直就像电影里的慢动作。他拿左脚在地上试着踩了两下,确认稳当实在了,才把右腿放下来。
老人正要从车子上取秤,老奶奶说:“不用称了,你看着给,全当是替我清理垃圾呢。”
“五元?”老人一个小愣神儿,打量一下捆扎着的纸箱子说。
“行!”
他们把四摞捆扎得整整齐齐的纸箱,一起放到了车厢里。
“走了哦。”老人付了钱,上车告辞。
“慢点儿骑。”她站在那里,看老人忽忽悠悠地走远了,才折身进了院子,“咣当”一声关上了大门。
巷子里又恢复了刚才的寂静,阳光一扑儿涌下来,在巷子里拥挤流淌。
在一家古朴的大门顶额上,刻着“宁静致远”四个字。我走近了细看,原来是杨隆山先生的墨迹。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香门第。
转过一个照壁,就出了巷子。前面豁然一片开阔,街道特有的吵杂声扑面而来,车流人流挤着往来穿梭。迎面一家店铺二楼上挂着一幅广告语:“你努力的样子虽然有点狼狈,但你依靠自己的样子真的很美。”
小巷子,大世界。小巷子里藏着小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藏着烟火人家的沉淀和积累。
其实,人生这条路,走到后半程就是像这曲里拐弯狭长窄小的巷子,很多时候是你一个人寂静地独自行走的。在你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清晰的两个字:“岁月。”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