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是高收益错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你只要特别喜欢某种东西,那种东西就是你的诱惑和陷阱。

投资者喜欢高收益率。

这很符合人性。

所以通过高收益率,就可以给你设置种种的陷阱。

比如,有两种投资方案。

第一种:投资五年,第一年收益100%,第二年亏损60%,第三年收益100%,第四年,亏损60%,第五年,又收益100%。

第二种:投资五年,每年都收益15%。

让你选,你会选哪个?

有人做过实验,80%以上的人,会选第一种方案。

原因是:第一种方案,五年之中,有三年正收益100%,只有两年亏损了60%,而第二种方案,五年之中,每年只收益了15%,明显是第一种方案收益更高嘛。

拜托,先别急着下结论——你敲敲计算器,就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了。

第一种方案,看起来收益率很高,实际上五年的投资总收益只有28%。

第二种方案,看起来收益率不高,实际上五年的投资总收益高达100%。

第一种方案,就是给你设置了一个“高收益错觉”的陷阱:你不是喜欢收益翻倍吗?那就给你一个五年三次翻倍的记录,完全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三次翻倍”上去了。

讲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所有的规律总结出来,动动脑子,都能为我所用。

比如腾腾爸,经常跟朋友们搞公众号互推。

为了吸引朋友们的关注,我就公开了我这几年的投资收益。

真实收益率如下:

2014-2015年,250%;

2016年,50%;

2017年,66%;

2018年,-7%;

2019年,61.34%;

2020年,25.85%。

昨天有朋友给我提建议:腾腾爸你太实在了,这样如实的公开,只能吸引过来一批懂行的人,不懂行的人一看你2018年居然还是亏损的,2020年居然还没有跑过创业板,就不会再关注你了。

我想了想,感觉他讲的很有道理,于是,又换了一组公开的收益率数据:

2014-2015年,250%;

2016-2018年,131.57%;

2019-2020年,103.05%。

实际上,数据还是那一组数据,但观感马上大大地不同了。

因为这样一整合,我巧妙地隐藏了2017年的亏损和2020年的平庸。

整体收益率没变,但表达方式一变,逼格提高了至少两三个档次。

通过高收益错觉,给观众设置高收益陷阱,在金融界比比皆是。

最常见的,是基金公司。

同一家基金公司,先后发行了A、B两只基金产品。

让两只产品都收益30%,不如让一只产品收益100%,一只产品亏损30%。

怎么操作呢?

选只投资的标的,先让A产品的资金低位买进去,然后再让B产品的资金跑过来抬轿。

一拉一抬,A大赚了100%,B亏损了30%。

然后,基金公司大吹特吹收益翻倍的A,借机又发生了产品C和D,然后清盘掉产品B。

通过牺牲产品B,培养了明星产品A,带起了产品C和D的销售。

基金公司的整体规模,获得了大幅的增长。

记住,基金公司是靠收管理服务费来发财的。

同样的收费比率,管理规模大了,收费就多。

公募私募,都有这样玩的。

如果你是卖方,想写个文案、发行个产品把自己包装推送出去,你就学学腾腾爸。

如果你是买方,想买个基金、理财产品什么的,你就要警惕我上边讲到基金公司的套路。

同样一家基金公司,先后发行了几个产品,结果只有一两个有很好看的正收益,其他都业绩平平,甚至亏得一塌糊涂,那么你就要警惕这家基金公司是否在搞鬼。

碰到这样的公司,我建议它哪个产品你都不要买。

最近基金销售很好,写下这点东西,送给有需要的朋友。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我是腾腾爸,畅销书《投资大白话》与《生活中的投资学》作者。

擅长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阐述最深刻复杂的道理。

擅长做市场判断、估值判断和企业分析。

擅长撒泼、打滚、灌水、吹牛、聊天——喜欢从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资中的大事。

并且喜欢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操作,让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投资成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