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急救迷雾:郑州2岁女童吃了个糖,结果出事一动不动了…
河南商报讯
上周日,郑州某小区,某医院一位急诊的护士青青,约了推拿师,正带着自己的2岁多的儿子去做儿童保健。突然听到一阵急切的呼喊声,“快救救孩子......”声音来自一位穿着家居服正在狂奔的女性,她的怀中抱着一名一动不动的女童,而狂奔中的她脚上只剩下了一只鞋。出于职业本能,青青即刻跑过去,发现面前这名年约2岁的女童垂着头毫无精神,当她抬起女童头时看到女童口唇不正常,面色发青。“就问孩子母亲,到底怎么了?”
女童母亲告诉青青,在出事之前,女童吃了一颗奶糖,好像是卡住了。女童母亲说话期间,青青又发现,女童的鼻孔里出现白色粘稠泡沫,且几乎没了呼吸,“因为我是干急救的,看见这情况,我判断应该是气管异物。”
有了判断后,青青立即将女童的肚子反扣在自己的膝盖上,右手揽着她的身子,用劲扣女童背部,左手伸进女童嘴里,试图刺激毫无反应的女童产生咽喉反射,吐出异物。
“抠的第一下没反应,孩子死死咬住我的手指,进不去。”来自手指的钻心疼痛让青青不禁皱紧眉头,可情况紧急,顾不得太多的她开始呼唤女童,“说孩子不要咬阿姨,她似乎能听懂,我的手指就进去了。”就这样,不一会儿女童吐出了奶块和奶白色的粘性物体。
可吐出异物的孩子却不哭,这让情况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对。青青想继续寻找异物,但刚伸进女童口腔的手指,却再次被女童咬住,血顺着她的拇指流了出来。
“钻心的疼,是真的疼,但那时根本顾不上。”青青让女童的母亲喊女童名字,“母亲的声音是她最熟悉的,有穿透力。”随即,女童有了一丝反应,牙齿松了一下,青青趁势将手指伸进了口腔深处,几秒钟后,约5毫升白色粘液就顺着她的手流下来了。
“哇哇哇的大哭起来。”孩子哭了,小脸也瞬间有了血色,这让青青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女童得救了,在一旁的女童母亲早已泣不成声,她一个劲儿的道谢并询问青青“是哪里的?做什么工作的?”
可青青的心思根本不在这里,看着脸上有了血色,可精神不佳的女童,她还是有些不放心,“孩子还是不太有精神。”
“是啊,她发烧呢,39.1度。”女童的母亲一脸愁容,称卡住女儿气管的糖果,其实是用来安慰病中女儿的。
得知这一情况后,青青有些着急,语气略重的对女童母亲说道,“不要问我是哪里的了,你现在的任务是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
“您的手被孩子咬伤了,实在不好意思。”听到青青的话,一旁女童的舅舅也十分抱歉地说道。
“流点血没啥,用一根指头换孩子一条命都值。”青青说 。
看完报道,第一时间是感动。我完全可以体会,在紧张施救之后,孩子转危为安,青青顾不上手指的疼痛,喜极而泣的心情。
但作为一个急救医生、急救科普作者,我也在反思
这个孩子是糖块导致的气道梗阻吗?如果是气道梗阻,这样用手指去抠的施救方法会有效吗?
如果气道异物梗阻,患者不能咳嗽不能说话几乎无法呼吸时,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复苏协会推荐推荐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或者背部拍击法或两者交替(1岁以上),如果孩子失去反应,则使用心肺复苏法。
而用手指去盲抠,显然存在将异物推入更深处的风险,不推荐。
也就是说,能用手指掏出来的,应该并没有梗住气道;而真正气道梗住的异物,手指难以掏出,只会更深入。
夜鹰,你你你,太无耻了吧?
难道你是说,这个孩子不是气道梗阻,青青护士的判断是错误的?但人家通过紧急施救,孩子得救了,不是吗?事实胜于雄辩。
夜鹰,原来你是这样的键盘侠、大喷子。
取关。
客官,您慢走。
留下来的,请听夜鹰说。
如果孩子不是糖块异物梗阻昏迷,那是什么导致其出现失去反应、牙关紧咬、面色发青、难以呼吸、鼻孔白色泡沫呢?
孩子母亲的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发热39.1度 ”,也许大家想到了,孩子是热性惊厥。惊厥发作时,意识丧失、抽搐、屏气的时候面色发青紫。
下面就可以解释了。
孩子发热,妈妈给糖块吃,孩子突发热性惊厥,以上症状被误判为气道梗阻(此时糖块虽然在嘴里,但并没有梗住气道),伸手指,被咬住,随着抽搐间歇或者抽搐逐渐终止,手指伸进去了,刺激咽呕吐反射,奶糖和液体出来了。东西出来了,孩子还是不哭,因为惊厥还没有完全终止,即使抽搐终止了,人也没那么快恢复意识,但护士以为还有东西,继续抠,再被咬,后来孩子终于醒来,大哭起来。
此时大家都认为孩子是气道梗阻,被施救成功,评论区有1.1万个点赞,其中包括我的点赞。
好,夜鹰,算你狠。
但你也是马后炮,显不出你的高明,吹毛求疵,叫人恶心。
如果是你,紧急状态下,你会如何做?
1. 我会尽量采集患儿身体表现的信息,来评估到热性惊厥的可能性。但我也没把握在没有妈妈提供的发热病史的情况下,短时间识别出热性惊厥。
2. 在有糖块这个干扰项下,即使我识别出其热性惊厥的表现,我也可能先当做气道梗阻做初期的急救。因为单纯热性惊厥不会死人,而气道梗阻会死人。
3. 当我要以气道梗阻去施救的时候,我不会伸手指,而是采用背部拍击或者心肺复苏法施救,在实施心肺复苏时,会先进行胸外按压30次,然后打开口腔检查,看是否有异物出来,看到异物,小心移除,看不到异物就给与人工呼吸。如此按压-检查口腔-人工呼吸,反复进行。这也是复苏指南的推荐,下图
在紧急救护现场,压力环境下,施救者的评估和施救可能很难完美,但在事后的复盘和总结,可以让我们以后做的更好。
夜鹰写这篇文章,并非责难这位青青护士,更多的是希望这产生万人评论、千万人阅读的新闻报道,不要让大家产生一种“异物梗住气道,伸手指去抠出来”这样的急救认知,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让我抡圆了胳膊,为青青这种勇于救人的精神
。(多
,少挨
)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的终极目的是想说:“青青姑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推拿对于儿童有保健作用,不要再带孩子做推拿了。”
遇急救
问夜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