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耳炎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
今天
最近有的家长留言说:“孩子总是甩耳朵,老是用小手去掏耳朵,而且总是哭闹,耳朵还流脓。”还有的家长会问:“孩子反复说自己耳朵特别痒,甚至有次感冒后,孩子的耳朵竟然发出恶臭,这该怎么办啊?”虽然症状看上去不同,但从这两类家长的留言来看,其实孩子得的是同一种疾病——中耳炎。
得中耳炎的孩子不在少数,尤其是这个季节。有人将中耳炎戏称为“儿童早期职业病”,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是凭空捏造,根据调查显示,有90%的孩子在学龄前都会得中耳炎,并且平均每年发作4次。但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大部分人就已经“告别”了中耳炎。
那么今天的主要问题就来了:孩子是怎么得的中耳炎?为什么孩子容易得中耳炎,而长大了之后却很少得这种病?孩子得了中耳炎应该怎么办?
咱们先一个一个来,什么是中耳炎?中耳炎有什么症状呢?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我们常说的中耳炎,放到孩子身上来说通常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常表现为耳区胀痛、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下降及耳鸣,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另外,一旦鼓膜穿孔,可见脓液从耳中流出,但此时肿胀的症状反而减轻。
为什么孩子易发中耳炎?
可能很多家长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中耳炎常发生于感冒、扁桃体炎、急性传染病时,或不知不觉中发生。那至于为什么如此,这就得好好说道说了。
中耳炎中耳炎,也就是说中耳这个地方发炎了,那么中耳在哪个部位呢?就是鼓膜的后面,所以细菌想要攻击中耳这个地方,只能从一明一暗两个道路来。
“明”指的是外耳道,外耳道就是平常我们扣耳朵的这个地方,一般来说,只要是鼓膜没破,那么细菌是不可能进来的。
既然明的不行,那暗的呢?暗道指的是咽鼓管,也就是鼻咽跟耳朵的连接通道,这个通道我们看不见,但它确确实实存在,如果孩子感冒或者是鼻炎、鼻窦炎、扁桃体发炎的话,那么细菌很容易就顺着咽鼓管就进入到中耳的地方为非作歹了。
哎,那不对啊,按你这么说,大人也应该像孩子似的,动不动就中耳炎。您稍等,我这不是没说完呢么?大人和和孩子在外耳道的区别并不大,主要的区别就在这咽鼓管。
咽鼓管
大人的咽鼓管比较长、窄且弯曲,呈弯曲向下的形态。另外,大人的耳朵比鼻咽的位置高一些,病毒粘液什么的不容易上去;而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所以病原体及分泌物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这里不太好理解,所以配了个图,方便大家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喂完奶之后孩子也会得中耳炎,躺着喂奶会让奶液通过食管进入胃部的流速变慢,一旦宝宝吞咽不畅,就容易发生呛奶。当液体从宝宝的鼻咽部进入咽鼓管时,前有鼓膜的阻挡,后面又无法流回鼻咽部,而是滞留在中耳部位。其中的细菌和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中快速滋生,从而引发中耳炎。
01
如何诊断中耳炎
有的时候中耳炎还真不怎么好诊断,大点的孩子还好说,你问他,他哪里不舒服就直接说了,但是小一点的孩子就不是如此了,因为有的时候孩子得了中耳炎并不流脓,所以家长们也看不见,那就需要我们从别的地方来判断了。
● 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3日以上持续发烧一般在37度5以上,如吃药不退烧,首先要考虑的是否患有小儿中耳炎,尽快就诊排查;宝宝总不停地抓、挠、揪、扯耳朵;耳内有积水异味;宝宝变得焦躁爱哭,睡不踏实;宝宝时不时摇头,焦躁不安;听力下降。
02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正常来说,如果宝宝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转为慢性中耳炎。但如果要是治疗不及时,孩子转归为慢性的了,那就需要家长们使用一些手段了。
《灵枢.经脉篇第十》中说:“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不知道大家是否能看懂,没看懂也没关系,这里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总体意思就是说,在胆经的运行轨迹中,耳朵是必经之地。也就是说耳朵出问题,少不了胆的原因。
而肝和胆互为表里关系,因此,中耳炎的问题,尤其是那些顽固到长久不愈的慢性中耳炎,主要是肝胆出了问题。
面色发污,脾气急、倔,肌肤甲错,黑眼圈,偏头痛,经常性的口腔溃疡等等,都是比较常见到的、也比较典型的肝胆问题严重的表现。如果您或您身边的孩子正在遭受中耳炎的困扰,不妨对照一下,看是否有这些症状。
那这就可以开始用药了?非也。很多人一看中耳炎是炎症,觉得肯定就是上火了,所以马上就开始用清热解毒的药,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上火也分上的是实火还是虚火,如果是实火还好说,那要是虚火,岂不是打着清热解毒的名头,干了寒凉伤脾胃的事儿么?
那应该怎么办呢,建议大家试试小柴胡颗粒。小柴胡颗粒脱胎于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千古名方小柴胡汤。其组成是柴胡、半夏、人参、生姜、炙甘草、大枣。
这个方子名气看着挺大的,有什么用呢?
其实,小柴胡汤最显著的功效就是在肝胆经络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非常好的作用,而且还不论实火和虚火,也就是说您要是分辨不清孩子是实热还是虚热,都可以试试这个药。
如果孩子除了中耳炎之外,有明显的口渴喜冷饮、咽喉红肿、口气大、嘴唇红、情绪易暴躁、大便硬结、小便赤黄,甚至是流鼻血等症状,可以试试小柴胡颗粒+银翘解毒颗粒,这个组合是孩子有实热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苦丁茶饮
或者喝一点疏风清热的苦丁茶饮:苦丁茶、蒲公英、紫地丁六克,桑叶、菊花、连翘、桔梗各五克,甘草、薄荷各三克,苇茎十克,清水煎服。如果不想喝,用来泡脚也是可以的。
如果大家觉得这些都挺麻烦的,还有一招是外用的,那就是中耳散。这是治疗中耳炎的古方,对于治疗中耳炎效果显著。主要成分是乳香、没药、冰片、甘草。用法是用消毒棉签将耳道洗拭干净,以纸卷成细管或用细塑料管摄入适量药粉,吹入耳道深部,每日4~6次。
这个方子里冰片是开窍醒神之药,性苦寒,可以清热止痛、泻火解毒、退翳、消肿;乳香,辛、苦,温。善于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而甘草的益气复脉之功对于增强机体抵御外邪之力效果显著,补益正气,祛除中耳炎致病之邪毒,可以从根源上解除慢性中耳炎的威胁。
03
预防
对付中耳炎最好的办法不是消炎药,也不是这些中成药,而是要提前预防中耳炎。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习惯都是导致中耳炎发生的原因。
1.传统擤鼻涕的方式。是把通的那只鼻孔按住,使劲擤那只不通的。我们这些成年人倒是无所谓,因为咽鼓管是斜着的,所以用力擤鼻子的时候,鼻涕就算擤到咽鼓管里面去了,也要回流到鼻子里面来。而孩子就不一样了,稍微一使劲,鼻涕就到了中耳的部位,所以非常危险。
当宝宝需要擤鼻子时,父母可使用一张柔软的纸巾或手绢,轻压一侧鼻孔,然后让宝宝用鼻子往外短而快的呼气,反复几次,然后换另一个鼻孔。家长还要教孩子轻捏温和的擤,切记用力过猛。另外打喷嚏也是绝对不允许捏着鼻子的,这个动作极其危险。
2.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耳朵进水之后会发生中耳炎,那很多家长就很小心,进一点水就要用棉棒扣一下,这样实际上是非常不好的。拿棉棒沾水的时候,水反倒会被棉签引进去。脏水流进里面,把深处的耳垢泡软、膨胀,更容易为细菌提供滋生的机会,引发炎症。
正确的办法应该是让宝宝侧躺在家长的大腿上,使进水一侧的耳朵向下,然后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再快速松开,并反复数次,将水“吸”出来;也可以让孩子做张嘴动作,这时候咽鼓管会升高耳道气压,促使水从外耳道流出。
3.远离二手烟环境。数据表明:宝宝如果时常吸入二手烟,长期待在这样的环境,患幼儿中耳炎的几率将提升20%左右。同时还会导致上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孩子中耳炎的全部内容,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文|圆力
编辑|圆力
图片制作|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