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官场,看这部电影就够了

昨天北京大雨,公司给放了一下午假,以人为本,这方面,公司值得点赞。

今天雨过天阴,在北京的可以看海,不在北京的可以看这部,也是我尤其喜欢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好像以前推荐过。

那又怎样?旧书不厌百回读,好电影值得一看再看。

中国官场乱,现在审查制度很严,官场电影是雷区?不信可以找找试试。现在中国电影能上院线的就有五六百部,就这一周就有十几部电影公映,你看看这几年,有没有官场电影?

我没有找到,如果你找到了,评论区告知,在此感谢。

《背靠背,脸对脸》就是一部聚焦中国官场文化的电影。影片拍摄于1994年,我见过很多人都把1994年当做神片频出的黄金时代,里面列举很多让影迷心花怒放的经典佳作,却很少见到这个榜单有《背靠背,脸对脸》。

事实上,这部作品完全有资格忝列其中。

我在这里强调1994年,并不是一定要在1994年佳作榜单上给《背靠背,脸对脸》挣个席位,还想说,再晚几年,这部电影就会死掉的。

因为1998年,对中国电影影响最大的部门成立了。它就是广电总局,成立于1998年3月,也就是《泰坦尼克号》引进中国的那一年。

不知道国外观众怎样看这部作品,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背靠背,脸对脸》是一部很中国的作品。这部作品里面流淌着华夏民族思维的血液,是正宗的中国故事。

影片就发生在中国一座小城的市文化馆。主角王双立是某地文化馆的代馆长,这个馆长一代就是好几年,想升也升不上去,却也没有其他变动。不料一天,来了新的文化馆长老马,这让王双立离正馆长的距离更远了。王双立当然不爽,论资排辈他感觉对方插队了。于是,王利用自己对文化馆人际关系熟悉的优势,想方设法给老马出难题。经过几轮较量,老马终于被挤走。

这个很简单的故事,将中国传统官场文化的劣根展现出来,入骨三分。它表明了中国官场的主心骨从来就是人治,缺少法制,而这种思维模式就是传统文化中“君为臣纲”的变种。

啥叫君为臣纲,纲常伦理之一,比如“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然,君让你活,你也也能活的如鱼得水。

《背靠背,脸对脸》中文化馆馆长任命这个小窗口,就展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官场现形记。在中国官场,有论资排辈一说,很多官员都是从基层做起,在一个岗位上熬啊熬,兢兢业业许多年,江湖子弟红颜老,论资排辈轮流转,多年媳妇熬成婆。

影片主角王双立年富力强,办事能力一流,一直是代馆长。他梦想有一天,能够成为正馆长。但没有领导点头,于是正馆长从业务不行老实无能的马副乡长到见风使舵小能手领导秘书小阎手中。

不要以为王双立是正面角色,他是人治官场文化的失败者,也是体制的得益者。在他管理期间,他重权在握,掌控者所在地区所有的文化建设事业,大到办公楼、住宅楼、舞厅放映厅,笑道临时工聘用开除等人事管理。在文化馆里面,王副馆长当老二,没有人敢做老大。

在这场市文化局基层干部上任记告诉我们中国人都心照不宣的事实,领导就是就是天皇老子老大哥。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在影片中,冷副部长的女人进入文化馆,不用考核,直接进入。这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个婉约的名字“举贤不避亲”。

关键举的亲是否贤,如果不贤,举荐人不如不举——用这个词,我是故意的。

官场那些乱事儿,不在官场就能避免许多腌臜事儿。《背靠背,脸对脸》不仅要挖官场人治文化的祖坟,而且要挖中国传统中糟粕文化的祖坟。

这体现在文化馆副馆长王双立对待父亲的态度上。用一个妇孺皆知的词儿,父子之间要有父为子纲的伦理关系。尽管支撑整个家庭的是王副馆长,在求孙心切的父亲面前,却保持着愧疚的心态。这位父亲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希望儿子有儿子,自己抱孙子。王副馆长有个女儿,并不能让老人心满意足。重男轻女的思想,促使老人用烟油泡水给孙女喝。这种近乎恶毒的愚行,并没有让王副馆长大动肝火,反而自责自己没有满足父亲老来得孙的心愿。

这种心态几乎是所有中国人心照不宣的事实,尽管会不苟同,父为子纲的威权却始终流通在中国人的血液中。

在展现父为子纲的同事,影片还触及到夫妻关系。在影片中,当王双立的妻子发现公公要“谋害”女儿时,和公公发生冲突,王双立始终如一站在父亲立场上,斥责妻子“你这个不孝的女人”。后来两个人和好如初,也不过是世俗伦理起的作用,也就是夫为妻纲。

这一幕肯定会让女权主义者气愤填膺,女权道路充满荆棘,传统文化幽灵阴魂不散,姑娘们仍需努力啊。

《背靠背,脸对脸》根据刘醒龙小说《秋风醉了》改编,影片导演是黄建新和杨亚洲。80、90年代的黄建洲非常生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那时候黄建新指导的影片曾多次打破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屡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奖项。执导的《黑炮事件》、《背靠背,脸对脸》被亚洲周刊评选入20世纪100强华语电影之列,并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片。黄建新也被授予“中国电影百年百大导演”称号,被国际影评人和新闻界称为“中国最重要的导演”之一。黄建新牛逼之处绝对不是拍摄《建国大业》、《建党大业》这些影片,而是《背靠背,脸对脸》。

黄建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批判,都显示了这个导演的一流水准。进入新千年,却没有出彩的作品,我倾向于文化创作环境对于导演的影响。

含蓄地讲,广电总局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确做了很多工作啊。

影片演员阵容也很赞,牛振华、雷恪生都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表演。牛振华用那张朴实的笑脸,生动地塑造出一个文化馆干部奸猾形象,其中牛振华凭借此片拿到了第七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

其中有个演员,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

眼尖的朋友已经发现了,但还是有些迟疑,有些像张嘉译?对,是他,是他,就是他,不过那时候他还叫张晓童。

总而言之,想要感受中国官场式的生活,《背靠背,脸对脸》是必备佳品,不二选择。

四句短评做结尾:

常思人心不如水,小茶杯里起波澜;秋风醉了谁先醒,世事洞明皆学问。


日余,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让生活成就一种浪漫

(0)

相关推荐

  • 文化馆里故事多

    去县文化馆观摩市民乐团排练,间歇时我把市县的两位文化馆馆长拉在一起合了个影. 都是生气勃勃.极具感染力的人物,也都是我的好朋友. 楚昭在市文化馆馆长的位置上离岗了,李俊民四十多岁正当年. 退出管理一线 ...

  • 党争卫 | 刘醒龙——一位有情怀的作家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9月27日,时光捡漏第17期筹备会上,我接到一项任务:在读书会上分享阅读感悟.接到任务后有些压力,说实话,说与写之间,我不太擅长表达. 本期读书会有一个重要流程,就是周少波 ...

  • 电影 - 背靠背 脸对脸

    背靠背 脸对脸 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西安电影制片厂.森信娱乐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黄建新.杨亚洲联合执导,黄建新.刘醒龙.孙毅安编剧,牛振华.雷恪生.句号.徐学政.李强.张嘉译等主演,1 ...

  • 这部电影突然火了:《背靠背脸对脸》张嘉译那时真年轻啊

    围绕小小文化馆的人情世故权力斗争展开叙事,隐喻的却是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大道理. 电影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就是无论你是否愿意,只要你在单位里,就不可避免地要卷入一些是是非非的纠纷当中. 无论你是否愿意,都得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三卷 梧桐树下 2

    在卉原县老城街的文化馆,整个是瓦房围起的大四合院.馆里十几个人,年轻的多是接班出来的官二代,有退休老王馆长的儿子王战鼓,也有市民富二代尹松强,他在工厂里上班,不等工厂破产就走关系,活动到了文化馆干临时 ...

  • 两位画家(小说)

    "文革"初期,我们县文化馆有位从北京来的画家,叫陶一笔.此名是其父起的,意思是他师承家传,从小就画一笔好画.陶一笔画虽好,长得却其貌不扬,矮个儿,左脚有点跛,四十几岁便满头华发.陶 ...

  • “躺在这里的是我妻子。”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第二章 1 裸死事件上了早报的大黑标题导读,其实只是一个短消息,大意是,某小区一男一女裸死在汽车里,男子生前为某区文化馆知名艺术家,女子生前系某公司高 ...

  • 【随笔】乾州蕞娃:一曲名利场的故事 ——《背对背,脸对脸》观后感

    [前言]<背对背,脸对脸>是西安电影制片厂1994年发行的一部喜剧电影,豆瓣评分9.4分.评价的时候是"背对背",干活的时候是"脸对脸".无论是面对 ...

  • 围观!南京报业名记者笔下的《趣人王家干》

    文/王增陵 诗/图/王家干 2017年,在江苏省第二届优秀文化老人评选中,王家干是江北新区(含六合区)唯一入选百强优秀文化老人者.南京电视台18频道做了一档专题<王家干的人生三趣>,做得妙 ...

  • 2021“环渤海风采”第六届京津冀鲁辽油画作品邀请展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2021"环渤海风采"第六届京津冀鲁辽油画作品邀请展 5月20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幕. 2021"环渤海风采"第六届京津冀鲁辽油画作品邀请展开幕仪式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