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七天,骗光一个村!

站得更高,望得更远,看得更透,思考更深

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重阳节。

感恩敬老是重阳节的重要主题。

对于老人,当代的年轻人总是愿意在物质上表达自己的关心,

但是在精神层面的关爱,大多数人是缺位的。

第一天,进村,送鸡蛋牙膏,扩散消息;

第二天,发放毛巾茶杯,提出礼品限量;

第三天,礼品升级,宣传保健品;

第四天,收押金发贵宾卡;

第五天,按约退押金返现;

第六天,收大量押金卖货;

第七天,卷款跑路……

最近,一个下沉到乡村诈骗的典型案例一经报道,引发热议。事情其实是发生在2017年,在安徽庐江县泥河镇胜岗村,一个诈骗团伙花了七天时间,成功诈骗村民34900元。

前不久,这个诈骗团伙落网,被依法判决,村民被骗的钱款被追回发放。

第一天:骗子进村

2017年12月的一天,犯罪嫌疑人顾某雇请了朱某、姜某等人进入某村。

骗子进村后,打着给农民送福利、送温暖的旗号,见人就发鸡蛋、牙膏等小礼品,顺便告诉你,明天几点几点到哪哪集合,还有更好的礼品发送大家,如果可以带其他人来,额外送鸡蛋。
村民们一听发东西就会心动,并且为了多要一件礼品,就喊上左邻右舍、大妈大婶大爷大娘,一个村子瞬间就传遍了。

第二天:开始表演

骗子履行承诺,给来的人都送礼品,不过礼品高级一些,比如毛巾、茶杯之类。他还告诉来领奖品的村民:明天准时来,还会有免费东西送,限量100名。

第三天:礼品升级

很多人已经对这帮人产生了信任,第三天便会拉上更多人早早地过来领奖品,有些甚至是一家老小都来了。

人来之后,顾某作为“宣传大使”,就要开始他的表演了,开始向村民们介绍起他们的神奇床垫和马甲,神奇床垫可以治疗关节炎、颈椎病,马甲是保健产品,可以保护我们的颈椎。村民们只要坐在那听顾某“说”一个小时,就能得到这些小奖品。
快结束时,骗子会说:明天还是同样的时间,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村民。

第四天:开始下套

到了第四天,来的村民更多了,顾某等人先抛出“引子”:今天的奖品是电水壶、电饭锅。然后再向大家介绍神奇的床垫和马甲,并且说原价9000元的“治病”床垫,今天现场购买只需要交1000元押金,并发放宝石鉴定证书;原价598元的“保健”马甲现场购买只需要交300元押金,并发放贵宾卡。

注意了,圈套来了:交了押金的人只要明天带着宝石鉴定书和贵宾卡过来,押金全部返还,而且礼品还照样归你自己所有。并辩称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更多有诚信的人来体验他们公司的产品。
虽然肯定有很多人质疑,但也有一些人会掏出押金把东西拿回家。骗子承诺第五天老时间、老地点继续送礼品。

第五天:取信于”民”

不管是昨天买了的还是没买的,全都过来看是否会退钱。顾某等人等村民们到齐之后,会现场给拿着宝石鉴定书和贵宾卡的人原数退还押金,并且让他们把床垫和马甲拿回家用。
这样一来,很多昨天没有交钱的人就后悔了:没想到人家是真返现!就争着抢着问明天还有没有活动,骗子说明天还有更大的惊喜。

第六天:撒网收鱼

顾某等人经过前五天的宣传铺垫,到第六天时,本村甚至隔壁村、隔壁的隔壁村很多村民满怀期待地早早来到了老地点,顾某等人又开始说:公司是为了推广产品而采取的营销方式,先交押金,将产品带回家,第二天就全部返还。
有了前几天的铺垫,村民们对顾某等人深信不疑,争着抢着交钱。大家兴高采烈地把床垫、马甲拿回家,等待第二天去领钱。

第七天:骗子跑了

而当第二天,村民们带着宝石鉴定书和贵宾卡兴冲冲地来到老地方时,却再也等不到顾某等人了,因为他们昨天夜里带着村民们的34900元钱跑路了。
而所谓的1000元的“治病”床垫成本160元每床;“保健”马甲成本是50元每件。至此,一场“七天骗光一个村”的骗局形成。

11日,该地公安局组织三年前上当受骗的村民现场归还被骗钱款。

陪伴,才是预防老人被骗最好的方式

“千金散尽还复来”,骗子也伏了法,这看似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留给我们的教训和思考,应该继续。

有些人会说,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是一些老年人爱占小便宜。但占点小便宜,从来都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是趋利避害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多苛责。

换个角度,这些老年人选择相信那些进村的“爱心人士”,不还是因为他们心中相信世间有真诚与美好吗?

老年人被骗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只能去指责老年人。找到骗子,将其绳之以法;追回赃款,将其返还受害者手中,这才是该做的。

花了三年时间,安徽当地的警方做到了,这种“不因时间流逝而放弃追寻正义”的工作态度,值得提倡。

现在,不少农村地区都安装了广播喇叭。完全可以像城市里社区一样,日常循环播放预诈骗的提示,对典型案例多做总结、多普及。出现一个套路,就揭穿一个套路,然后广而告之,最大限度挤压上潜在的受骗市场。

把骗子的套路说出来,说给更多的人听,让骗子无话可说。这是我们这些围观者,能够顺手而为的。

当下,数字经济、数字社会都是最热的词汇。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老年人说,由于先天知识结构和思想认知的限制,他们并不是那么容易融入滚烫的时代浪潮中,他们成了被冷落的社会边缘人。

2018年,据《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老年群体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占比高达95.6%;50岁及以上中老年网民,三成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近一成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

使用手机上网,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情,但是如何辨别互联网世界的真真假假,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表现恐怕还不如一个十来岁的孩子。

老年人之所以成了骗子们热衷下手的群体,正是在于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信息壁垒和数字鸿沟。

前两天,六旬阿姨被“假靳东”抖音账号骗得团团转的新闻,也刷屏网络。这暴露的,不仅是老人们在互联网世界表现出的懵懂和弱小,还有他们精神世界里的孤独。

我国的空巢老人,在2016年就已经超过了1亿,占老年人总数一半,独居老人超过2000万人。当他们的孤独和情感难以寄托时,有了手机,也就顺势输送到了网络。

所以,出现类似的上当受骗的情况,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警方等司法部门、社区等行政部门的大力出击;还需要每一个你我,共同去关怀,去普及。

工作之余,把看到的一些诈骗新闻,随手转发到家庭群;没事的时候多跟父母通通话、聊聊天,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做了,骗子们便难做;我们做得好了,骗子们便无事可做。

在信息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程度上来说,老人才是孩子。只有让他们和年轻人交流得多了,了解的大千世界深入了,才会建立起最起码的防御。

陪伴,不论是线下的还是线上的,才是预防老人被骗最好的方式。让老人们和我们在一起,哪怕现实中难以实现,至少让我们保持线上的在一起。

在一起,便有了力量和底气。

六招防诈骗,转给家中老年人

今天给大家分享六招实用老人防诈骗术,提高老人的防诈骗意识。

01.

戒除贪婪心理

加固心理防线,不贪图小利,不相信一夜暴富。

02.

抵制虚荣心理

不爱慕虚荣,不因盲目追求他人的赞美、认可或爱面子而落入骗子的陷阱。

03.

强化警戒心理

遇事保持冷静,多调查、多思考,对陌生人不轻信、不盲从,个人信息要保密。

04.

正规途径办事

多从可靠的渠道接触信息,办事通过正规途径,不抱侥幸、走捷径心理。

05.

常与亲友沟通

遇事不急于决策,不固执己见,多征求亲友意见,常与亲友沟通和交流。

06.

讲科学勤学习

心态乐观、积极,科学养生,不迷信;多读书看报,开阔视野,提高防骗能力。

案例

01.

虚假“便民”常出现 工作证件先查看

于大妈家里突然来了两位自称是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为用户统一安装“防煤气泄漏报警器”,于大妈热情地将两人请进门。两人将一个白色的大盒子安装到厨房后向于大妈索要了350元“安装费”,但没开具发票。后于大妈拨打燃气公司电话确认,却被告知没有此事。

02.

古董字画贱价卖 抢购之人都是托

刘大爷买菜时遇见一位中年妇女街头摆摊,自称因急需用钱不得不以3000元的低价贱卖宋代的“传家之宝”,几个围观的中年男子争抢着要买。刘大爷认为有利可图,用3000元买下了瓷器。后经鉴定,该瓷器只是不值钱的仿制品。

03.

遇到大票找小票 真假纸币仔细瞧

79岁的蔡大爷散步途中,一名骑着电动车的中年男子过来亲热地和蔡大爷打招呼,但蔡大爷并不认识此人。该男子对蔡大爷说:“我欠你儿子30元钱,你帮我还给他吧。”“你是不是我儿子高中同学啊?”蔡大爷问。该男子立即作答:“是是是……”结果该男子给蔡大爷的是百元假币,骗走70元真币。

04.

路遇病患陷困境 不要轻信带回家

闫大妈回家路上遇到一个表情痛苦的女孩,女孩说自己胃疼病犯了,想找个地方歇一歇。闫大妈好心将女孩领回家中,女孩发现家中只有闫大妈一人,短信召来两名男子,三人将闫大妈捆了起来,将其家中财物洗劫一空。

05.

免费医疗老专家 包治百病忽悠人

76岁的陈大爷根据街头传单,来到某宾馆参加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免费体检”。经单独会诊,“专家”推荐了一种价格高昂的降血脂“特效药”,声称此药专供国家领导人。陈大爷遂花大笔钱购买了该药。陈大爷服用后却发现没有任何疗效,才知道是上当受骗了。

06.

“公安”“法院”来电话 改号软件能作假

王大爷接到某“警官”电话,谎称他与一件洗钱案件有关,现在公安局已立案侦查,要证明自己的清白,必须将其银行所有的存款转入一个“国家安全账户”中去。王大爷简单查询后发现该电话号码确实是某公安局的,遂将所有存款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中,结果上当受骗。

07.

彩票预测全是假 收益过高莫相信

彩迷张大爷上网时发现了“中国彩票预测中心”网站,该网站称能预测彩票结果,并保证会员年收入过百万元。张大爷注册成为该网站会员后,被客服以会员费、信息费、保密费和慈善费等名义骗走2万余元。

08.

医院门前医托多 保存证据巧脱身

患者李某因患青光眼去医院就医途中,被“医托”拉至某中医门诊部就诊,花去药费3850元,但处方单上的中药成分仅仅相当于凉茶配方,只有清凉泻火的作用,成本仅为140元。

本文综合于共青团中央、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新华视点、央视网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