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至松,由圆达空——开启妙悟太极的法门(下篇)
四、空
空乃拳道最高之境界。太极者无极而生。无极乃道之本体也,是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元极秘录云:“混沌初开道为先”。道乃无形无象无所无为无始无终的。老子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长养万物。”管子曰:“虚而无形谓之道。”大道为天地万物的总枢纽,不拘泥任何形象和任何具体方法,超越了一切形状与方法。所以他是大法,是自然,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太极拳的高境界是合于自然。若说要合于自然必须要空。而作为空又有空透、空灵、空静三个要素内涵。
一曰空透
唐李道子曰:“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就是不拘泥任何有形法,应其自然顺其自然而合其自然。若说合其自然就不能执着一切有为法和有形身。就要透空,把体内的真气和天地的元气互相融通,心无情意体无形象,身在气中而气在身中,无人无我,无物无我。太极拳论云:“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如何舍己,首先要无己才能舍己,无己才能无人。如果执着于我即挂碍重重,挂碍颇多如何能舍。人云“无私才能无畏”,即有己就有私,有私就有畏,有畏就执着于法,怎能合于自然?所以若要舍己必要全体透空,亦是空透也。
若要达到身空体空,必须先要心空,因为心是主宰一切,而万法皆由心出。亦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是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讲的都是一切皆是由心而生,又是由心而灭,所以心意不空一切皆不能空。若要做到心空而又必须做到心明,而心明本性自出,无私无欲无你无我,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能无我,才能一团清明之气冉冉上升。纯阳之气凝聚一团,如复归婴儿之体,返璞归真也。无物无束虚空粉碎,执身于自然亦能不期然而然者也。
二曰空灵
太极奇门拳歌诀云:“须向身中寻造化,神奇变化意珠圆。”其中讲的都是空灵之意。若要达到空灵,即要心灵、意灵、神灵、灵知、灵觉、灵通。太极拳论云:“蝇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此为感触之灵也,而感触之灵的根蒂即意也。心气交感产生灵神,灵神动,灵知明,灵觉察,灵通变。太极拳论云:“察四两拨千斤”,此“察”字乃是灵觉所动。又云;“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亦说明一个灵字。灵神之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所以太极拳称之神拳皆此谓也。太极拳的空灵近乎神明境界,应物自然近乎于道。庄子曰:“己而不知其然谓之道”,所以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全凭心意所出,灵神所用,非能用力而可比,哪能与速度并提。
葛洪说:“天道者逍遥虹霓,翱翔月霄,鸿崖六虚,唯意所造。”所以太极拳全凭神意指使,非空灵难喻此境矣。
三曰空静
上文讲过松净,松净之意是放松的干干净净。松净与空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空静之空为真空为妙有,静为寂静,是寂然不动之意,为暗藏造化之机的静,而静中寓着动而未显象也,所以太极拳练到此境界亦为化境也。拳经云:“手起要向空处起,脚落要向空处落,拳打变化全身法,脚踏空处皆是空”,即是真空化妙有之意。拳经又云:“一要心静与意静,自然无处不通灵。”若出妙有必要心静,所谓静中乾坤大,静为乾坤,动则太极,静乃无极动则生法,功夫层次的高低与静的意境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初练之静为了意念专一,聚精会神,形神不散乱,以一念压万念,此静为劳形之静。再练静即是以体静促神动,神要与形相合与万物相亲,此乃劳神之静能够体态轻灵,神灵敏锐。再练既是空静,古人说:“大道不离方寸地,非存心兮非有意,更非胸中运精气,居心纯泰然,百体自相依,不著意兮不著心,无心之中是真心,无心之中无有形,虚无养成真虚灵,宇宙浑一体,皆从自然生。”说明修炼太极拳之道,真意源于空静,万法源于无极,而归根大法就是抱元守一,抱一守中,在空中抱静中守,把无生于有,有归于无,无为无不为,实相无相,空静为无为,空静既无相,万法皆是空,真空化妙有,长养浩然气,空静自然生,悟彻玄中妙,一切法无形。元极秘录云:“无生生无无不生,有化化有有亦化。”即此意也。
太极拳为修炼之法门,道家丹功之玄奥隐秘潜于其中。一般练太极拳者只视其为一个强身健体的运动而已。有的只求表面花样而不求内里精华,舍本而求末,与拳之本意背道而驰,实不知此拳乃是与丹功同出一源,是练精化气,练气归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之真法也。拳中之“中”、“松”、”圆”、”空”乃修练四层步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