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的区别以及在中长跑中的应用
一、概念与区别
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重复进行某种练习,而每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要使有机体基本恢复。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一次(组)练习后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训练方法。
居两种方法的区别
间歇训练法每次重复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有严格规定,要在运动员机体未完全恢复下再进行下一次练习,且每次练习的时间不长,重复练习的距离或负荷可有一定变化。而重复训练法则要在间歇时间里,使运动员在有机体基本恢复的状态下进行并遵守原要求。
二、两者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
间歇训练法多用于训练的准备期是发展耐力素质的有效手段。
(一)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首先是呼吸器官对氧的弥散入血的能力。其次是心血管功能的大小。心输出量的大小也是决定有氧能力的重要特征。
(二)运用间歇训练法的基本要求
①强度: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使心率达到170~180次每分钟。只有较大的强度才能使运动后10~30秒之间心搏量得到增加,从而提高心脏功能,达到发展有氧耐力的目的。如训练强度过高,心率在180次每分钟以上,由于心舒张期充盈不足而使心血输出量下降。
②持续与间歇时间:有氧氧化功能练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到1分30秒。一般讲,应使用动员心率恢复到120次到140次每分钟时再进行下一次训练,因为此时心脏每搏输出量达到最大值,耗氧量也达到最大值,紧接着进行第2次负荷,对心血管系统施加新的强烈刺激对增大心腔容积,提高心脏功能起着较大的作用。
③次数与组数:强度和间歇时间及训练水平紧密相关,强度不大且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练习的次数和组数可以多一些,以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
④间歇训练法应根据不同距离项目特点、及不同的训练目的、任务合理使用。
小强度间歇训练法:是指80%或略低于80%强度的训练。练习时间较长,这种方法对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和有氧、无氧混合供能的能力有显著作用。
大强度间歇训练法:是指在90%以上强度的训练方法。练习负荷时间较短。这种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发展速度和速度那里有很大作用。
重复训练法多用于训练的竞赛期,是发展速度、速度耐力专项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以培养运动员跑的节奏感和速度感。
竞赛时期的任务特点决定了重复训练方法在竞赛时期的运用。竞赛期的任务是提高专项素质,进一步发展专项能力,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其特点是运动量相对减少,强度逐渐增大。
(三)重复训练法的基本要求
①每次重复练习的强度较大,通常接近通常用接近比赛的强度或比赛强度90~%100%,练习的距离根据专项的特点和目的,可采用短于、等于或长于比赛的距离进行合理安排。
②每次(组)重复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较充分,通常在心率下降到110次每分钟以下时进行下一次(组)的训练。组间休息时间更长。
③次数与组数:一般在3~4次。一组重复练习次数的确定与距离有关,距离越长,重复次数越少。组数一般为2~4种,其准则是以能否确保完成规定的负荷强度为前提。
④重复训练法应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训练目的进行合理安排。
在中长跑中,如800米、1500米,属于有氧与无氧的临界区域。因此在训练中以有氧耐力为基础,在有氧耐力的基础上重视发展无氧耐力。这是因为通过有氧耐力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心腔增大,从而提高每搏输出量,这为以后无氧耐力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运动训练中,采用略短于、等于或略长于专项项目的距离进行重复训练,以发展其专项耐力与专项能力。在发展有氧耐力之后或同时通过速度、无氧耐力大强度的训练,可大大发展心肌收缩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专项能力。无氧耐力训练的距离一般在200~600米之间。
长跑项目的功能以有氧代谢为主,因此,长跑的训练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重复训练时应重视发展期专项耐力,可以运用短于专项项目的距离进行强度较大的重复练习,发展专项耐力,同时重视发展无氧耐力,以满足起跑加速、途中跑速度的需求及超越、冲刺、现代高强度比赛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中长跑训练的手段很多,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都是中长跑运动训练的重要方法。在进行中长跑项目训练时,应根据项目特点,各训练时期的目的、任务与要求,灵活多变,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提高中长跑的运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