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春日》今韵
宋诗《春日》今韵
一君木子
春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点明天时、地点、主题。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等闲识得东风面”,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注释
春日:指春天。
胜日: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寻芳:指踏青,游春。
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中部。
滨:①水边;近水的地方,如湖滨、海滨。②靠近水边,如滨海城市、滨江。
光景:指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指春风。
韵译
阳光明媚的春天踏青在泗水河滨,
无边无际的美景使游人耳目一新。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了春风扑面,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处处都是旺春。
作者
朱熹(1130年~1200年),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尊称朱子。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是孔子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立於学宫,自宋朝至今八百年。
此诗托意于神游寻芳,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