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陈 冶/怀念母亲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邮 箱:675833642@qq.com
要 求:
1、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作者文责自负,《西南作家》没有侦探之责,敬请作者留意。作者投稿时,请附上自己的文学创作简介、近期生活照。
2、作者投稿时,请同时发来以下授权书:
该作品是我的原创首发,我授权《西南作家》杂志旗下微信公众号独家首发并标原创。有诸如一稿多投、抄袭等问题,由作者承担一切后果。
3、关于稿酬
按照常规,本微刊所发文章,暂无稿酬。若有读者打赏,则在系统到位后,赏金如数转给作者。
附——
《西南作家》杂志纸刊邮箱:
xinanzuojiazazhi@qq.com
《新蕾》杂志纸刊邮箱:
2903469047@qq.com
怀 念 母 亲
自从母亲零五年去世,一晃眼都过去十多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直想写篇文章来纪念母亲,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儿,都未提笔成文。
母亲是得肝病去世的,肝病很痛,住院期间她几乎每天背着镇痛棒,那样的痛也不知母亲是怎么挨过来的。生病期间还一直表现得那样坚强,在医院期间我们去看她,还总是那样乐呵呵的。去世前头一天叫我们把她从两路妹妹家接回老家去,说想叶落归根,也许是冥冥中的一种预兆吧。回家后还嘱托我们几个子女说:“没事儿的个,该回去上班的回去上班,就老四和老五在家陪我吧”,因为我排行老四,是儿子中的老大,而老五是幺妹,在医院上班,所以就我们两个留下来了,而当天晚上母亲就去了,走得很安详,也快,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话,只是走的时候还惦记着我们几个兄弟姊妹,时年68岁。
母亲去世后,我们每次回老家都要经过小山包上的母亲坟茔边,我总是会在距离坟茔最近处转头去看上一眼,那一眼,眼泪就充盈了眼底,心中更是一阵绞痛,“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儿时记忆中的母亲总是那样,黑黑的短发、红红的脸显得有点微胖,由于父亲平时工作忙,总是由母亲柔弱的肩膀承担家庭劳动,现在想来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把我们几个子女养大的。母亲平时话不多,我们放学回家后母亲总是那几句话:“饿啦吗?作业做完了没有?......”然后就忙忙慌慌的弄夜饭给我们吃。现在想听也听不见了,想起来泪湿眼眶。
还记得在我儿时的时候,由于我前面几个都是姐姐,出于那时农村人的无后思想,有了我以后,母亲很喜欢我。现在几个姐姐都还总是说我们小的时候母亲是最喜欢我的,家里的一切好的东西都是我的,即使是只有一个鸡蛋也总是留给我一个人吃。
但在我记忆中有几件事是很记忆犹新的:那是在小学升初中后,我考取了镇上的中学,我家当时住在乡下,距镇上还有将近5公里,每天上学都走的很早,天还没完全亮,乡下的路不平,不好走,每次总是母亲提着灯笼陪我走很远的路,等天放亮了才又一个人慢慢的走回去。
再有一件事是我读高中的时候,当时我在江三中读高中,每月回家,等周日去上学的时候要走到镇上去坐车,也是母亲陪着我走,走在路上的时候,她总是会从贴身的口袋里拿出几张崭新的10元钞票给我,还带着她淡淡的体温,说:一个人在外读书,又是长身体的时候,千万别饿着肚子。
还有件事儿,那时我已经在读高三了,面临高考学业很忙,就有两三个月没回家了,我二姐给我说,妈想你了,就带着母亲到学校来看我,来了就帮我洗衣服被子,看着她那流着微汗,红红的脸,一件一件的搓洗,我当时就流泪了,而母亲却笑着说没事儿的个。现在母亲已不会再对着我笑了,我也再不能看见她那微笑的脸庞了。
后来我们就渐渐地大了,而母亲却渐渐老去,我们都参加了工作,又各自成了家,总是和母亲聚少离多,每次去妹妹家看她总是问我饿不?我说不,然后又把家里她认为好吃的挨个问一遍,我尽量笑着说,妈,我不饿,你坐吧。看着母亲那逐渐苍老的容颜,转过头悄悄地擦干眼角,而现在母亲音容宛在,那种“啰嗦”却不在了。
母亲离开我们已十多年了,多少次午夜梦回,还是那样满脸微笑的慈祥,也总是那样“啰嗦”的问我饿不,然后挨个的问我一遍,喝牛奶吗,吃苹果不......醒来总是泪湿满襟。
陈 冶,重庆市江北人,知天命男。出生农家,幼时喜文,由家贫而高中后弃学务工。打过工,经过商,进过厂矿,后入企业,劳碌半生,今临退休,再拾旧好,时而读书写字,时而有感以作文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