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属,如何攻玉?
今天是“首都博物馆玉器系列”的第二期。
根据上周发的中国玉器发展时间表,今天我们就从中国玉文化的萌芽期开始介绍。
先请你欣赏三件首都博物馆的新石器时期玉器。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当时的技术水平还很低,没有金属工具,人们日常使用的还只是各类石头工具,但这没有阻碍中国古人对精美玉器的热爱,他们就用简单的工具雕刻出下面这些精美的玉器。
也许是因为工具简单,大大提高了雕刻的难度,工匠们起手无回,惜工如金,玉器上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纹饰都不会多余,最后呈现出干脆利落,遒劲有力的效果。欣赏它们时能感受到简洁带来的冲击力。
在中国,历年的考古陆续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以玉出名的不少,比如北方的“红山文化”,中原的“龙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
首都博物馆地处北京,馆内收藏了几件有代表性的“红山文化”玉器。但如果要欣赏更高级的精品,你可以去辽宁省博物馆,那里有几件“红山文化”玉器的巅峰之作,是他们的镇馆之宝。
至于“龙山文化”,你得去山东省博物馆。而“良渚文化”,那就得去位于浙江杭州良渚村的良渚博物馆啦。
如果没时间,不要紧,慢慢看我的“喜欢博物馆”,我会陆陆续续介绍的~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勾云形佩
距今约7000年前
首都博物馆藏
这件玉器的具体用途是迷,有很多猜测。
首先,它应该可以佩戴,你看顶部中间有一个小孔,可以穿绳子。
它用的玉料是“岫岩玉”,这种玉颜色以黄绿色为主,产地就是东北的岫岩地区,一直到今天,岫岩玉雕也还是我国著名的玉雕品种之一。
它的形状好像一朵云,云中有两个对称的漩涡形镂空,好像云气涌动。外周一圈饰以六个月牙形犄角,涌动的云气配合青绿的颜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天。也许这是一件用来和天沟通的圣物吧?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社会结构还是部落,当时能够佩戴玉器的都是部落的首领,他们往往也是巫师,负责和神灵沟通。现在多数学者认为这一类玉器就是当时神巫的配饰,用来沟通天地。当然,这只是猜测。越是不知道,就越让人着迷,真没办法......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玉鸟形佩
距今约7000年前
首都博物馆藏
红山文化玉器里鸟的形象很多,这件就特别抽象,有毕加索风格吧?具体用途也是迷,猜测古人可能认为鸟飞在天上,肯定和上天有联系,所以崇拜鸟。
你仔细看这件玉器上的三个小孔,这孔的口,一边大,一边小,这叫“喇叭口”,在鉴定高古玉器时,这个特征是鉴定要点之一。因为它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工艺特征。
当时没有金属,不要说钢铁,就连青铜都还没有,要在坚硬的玉器上打个洞可不容易,古人的办法是用细木棍或者竹管,绕上绳子,来回抽拉,使棍子可以垂直在某个平面上高速旋转,这就是7000年前的钻子了。
关键还要在棍子头部沾点石英砂,在钻头高速旋转时,尖端和玉的接合部就产生了类似今天修地铁时使用的“盾构”的效果,竹管不断在玉中掘进。因为木头或者竹管太软,在掘进的过程中会不断磨损,最后留下的掘进通道就会变成这种一边大一边小的“喇叭口”效果。
如果你对古玉鉴定感兴趣,多看这个口,这是鉴定入门的钥匙之一。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玉鹰首管形饰
距今约7000年前
首都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圆雕,是一只鹰,中间有个孔,也应该可以穿绳佩戴。因为这件玉器使用了红山文化中一种很独特的工艺,叫做“压地隐起”,所有的纹饰都像浅浮雕,有微微突出玉表的效果,所以如果你去实地参观,能看到更多细节。
而我因为相机不够好,博物馆灯光不够亮,角度也很难找,当然,主要是技术不行,没法完全呈现给你它的美,只好留点悬念你咯~
这件玉器表面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又经过7000年的时光,已经形成一层厚厚的“包浆”,这包浆也是鉴定古玉时的重要因素,刚开始比较难掌握,秘诀只有一个,多看,博物馆里真东西看多了,那就是一眼的事了。
好的,今天就先说到这,咱们下期再聊~ 欢迎给我留言交流哦~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