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了,鲁迅的书单和阅读方法曝光了

《觉醒年代》的热播,让一大批新文化志士圈粉无数。特别是鲁迅先生,剧中每次出场,弹幕都是一篇欢呼!网络上关于鲁迅先生的表情包更是受到大家的热传。这个充满才华、犀利又傲娇,甚至还自带一种萌光环的青年代言人成为当下新青年眼中的鲁迅形象。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而对鲁迅的研究已经有113年了,在这个领域,哪怕是一点点看似微小的发现,就足以能让鲁迅研究迈出一大步。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申为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创作也有他所借鉴的“他山之石”,那就是“周树人”为什么会成为“鲁迅”的一个重要外因。

青年周树人通过日语、德语、

俄语、英语,大量接触外国作品

1902 年3 月24 日,周树人作为清朝六名“矿务学生”之一,由江南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带领,由南京出发赴日留学。二十出头的周树人,带着旺盛的求知欲第一次踏上了异国的土地。

明治时期的日本,中西文化汇通,是世界文学窗口敞开地之一。在这里,日益上手的日语为周树人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仙台医学校读书期间,他的德语水平也有了飞跃,德语的掌握成为他打开东欧文学之门的一把钥匙。此后,精通英文的周作人的加入,为拓展周树人的阅读视界搭建了更高的瞭望塔。年轻的周树人感受到在自己的民族文学里汲取不到的热量。

鲁迅留日时学习俄文的课本 内有鲁迅中文注释,1961年周作人捐赠

1906年,周树人再度东京时拟购藏的德文书目中涉及外国文学史的就有13 种,含德国、英国、希腊、意大利、北欧、法国、葡萄牙、西班牙、俄国、罗马等国别和地区。

鲁迅手写德文书目

多种外语的渐次掌握让青年周树人的思维坐标系生发出更多新的维度,向着多元人类文明无限延展,他心灵的步伐不断跨越国界和信仰的鸿沟,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宏大。

率先走到世界文学前沿的周树人

通过翻译将大量外国作品引入中国

初抵东京,周树人便开始“留心”文学:“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闲暇时喜欢读小说是周树人自幼便养成的兴趣和习惯。那么他有什么特殊的阅读方法呢?

广泛搜罗。

由文明史而入其国家文学。如从对《波兰衰亡史》的阅读到关注波兰文学,从对《印度蚕食战史》的阅读到企望关注印度文学。

由广泛接触文学史论及作家评论而涉猎相关文学作品。如1906 年,他翻译了籁息(Reich)的《匈牙利文学史》第二十七章,不但了解了其主要描述的革命诗人裴多斐,同时也知晓了小说家米克沙特。

经由本国译介而涉猎原作者作品。这也是周树人早期外国文学阅读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他对很多外国作品的阅读都是先林纾而后其他,先梁启超而后其他。

做剪报。

周树人在阅读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做剪报”,现有两本他留日时期所做的“剪报”,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其中一本就是日译俄国小说合订本,是鲁迅对文学“攻究”的成果。

鲁迅像 赵延年1961

出于人类关怀、生命关怀的爱,周树人开始直面和正视各种国民劣根性、人性弱点的冲突性存在。作为率先走到世界文学前沿领地的周树人来说,此时翻译已经逐渐内化为他的文化责任感。剪辫后的周树人更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激情,勤勉地通过翻译向国内输送欠缺的精神食粮。

“戎马书生” 鲁迅先生自用印

在“百来篇外国作品”的滋养下

小说家“鲁迅”横空出世

“百来篇外国作品”的阅读经验,作为周树人心智发育成熟的丰富养料,与其自我天性中秘密泉涌的部分遥相呼应,使之潜藏的作为小说家的本能雀跃而出。

同时,青年周树人必然要经历一个回国工作、用生命持续体验的现实过程,而后才会在一个历史契机的偶然激发下,让小说家鲁迅横空出世。

1918年5月15日,周树人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四卷五号上发表日记体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在五四时期倡导文学革命的新文化同人中和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狂人日记》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与读者,而“鲁迅”这个名字也从此响彻中国。

从鲁迅海量的阅读中寻绎

他口中的“百来篇外国作品“

鲁迅在日本的海量阅读行为,对其感兴趣者皆有目共睹,然而,如何判定哪些外国作品鲁迅留日时期读过、哪些没有读过,正像博大精深的鲁迅思想之不可量度。

《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从八个方面的依据入手,逐步缩小寻绎范围。最终收入了鲁迅曾经读过的果戈理、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诃夫、莫泊桑、爱伦·坡、雨果、夏目漱石、克尔凯郭尔、王尔德等人所创作的38篇作品。

“百来篇外国作品”对

鲁迅小说创作的深远影响

周氏兄弟在编译《域外小说集》时,对作品的甄选和精读乃至翻译中的字斟句酌,对之后鲁迅的小说创作影响不言而喻。

鲁迅设计的《域外小说集》封面 书名由鲁迅的同学陈师曾用篆字书写

农村流浪汉阿Q,其生命卑微如同草芥,在缺乏诚和爱的中国底层社会里备受欺凌,与自轻自贱、精神胜利的亚卡基耶维奇是那么相似。

鲁迅在《社戏》中为读者打开了儿时美丽水乡的独特画卷,如同对果戈理《昔人》的再度致敬。

鲁迅自陈《药》的结尾弥漫着安特莱夫的阴冷;《谩》《伤逝》文体与美学趣味上的相通之处,其结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契诃夫在《戚施》中对男主人公罗舍有一句形态描写,“立时张其两足甚广,影着地上,如翦股然”。这一体态在《故乡》中轻松地飘落到了杨二嫂身上——“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以上种种,均可看出《域外小说集》里的故事对鲁迅小说创作的深远影响,无论是语言节奏、情境、情感渲染手法,还是叙述模式、气氛基调等已经内化于鲁迅胸中。

当然,其后来的借鉴和生发已经脱离了西方语境,不只是换成中国场景,让人物穿上中式服装,让风俗习惯渗透得天衣无缝,而是非常自然地嫁接到中国前现代社会文明体之上,结出了丰盛的艺术果实。

《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 2021年8月 天津人民出版社

《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的出版,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回答了“周树人”为什么会成为“鲁迅”?也为鲁迅研究与无数读者提供了一个更新的研究与阅读鲁迅的角度。

01

鲁迅研究领域两代学者,历史三十年

揭开困扰学界多年的“斯芬克斯之谜”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坦言“创作的短篇小说”的“秘诀”——“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一叙述使得鲁迅的外国文学阅读活动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但是,鲁迅先前究竟看过哪些外国作品?因为缺乏物证,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就是鲁研界和学术界的“斯芬克斯之谜”。

陈漱渝先生自20世纪90年代起钩沉爬梳,历时三十年,终于考证完成这一学术上确有开拓意义的读物,其中的搜集、考证、翻译等工作充满了无法为外人道的艰辛,然而这也正是这一研究工作的价值所在。

鲁迅具有超人的禀赋,丰富的阅历,深刻的思想,惊人的创作力,这些都是成就这位伟大文学家的内在原因。但鲁迅又明确说过,他“做小说,是开手于一九一八年”(《〈自选集〉·自序》),“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些就是成就这位伟大文学家的外在原因。

——著名学者、北京鲁迅博物馆前副馆长陈漱渝

著名学者、鲁迅研究专家 北京鲁迅博物馆前副馆长 陈漱渝

《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是一本揭开鲁迅创作秘诀的书。这是一个海量的书目,经过梳理研究,我发现至少有140篇小说是能够与鲁迅留学时代的阅读对上号的。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近40篇,重新翻译、缩写,使读者了解故事梗概。其余的在后附列表中给出详尽的信息,方便读者自己去搜集阅读。

——青年学者、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姜异新

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 青年学者 姜异新

02

全书分四个部分,共收入38篇外国名作

附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统计表

《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分为四部分:日译俄国小说合订本、《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域外小说集》第二册及其他。收入了鲁迅曾经读过的果戈理、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诃夫、莫泊桑、爱伦·坡、雨果、夏目漱石、克尔凯郭尔、王尔德等人所创作的38篇作品。

当然,周树人通过外语阅读的外国作品远远超过了“百来篇”,数目惊人,让人叹为观止。《他山之石》后附表格中140 多部外国作品,以表格形式呈现每篇的主要阅读语言、直接或间接阅读证据、阅读来源信息及在日购藏书籍遗存情况。这些信息给我们呈现了周树人早期外国作品阅读的情况。

《他山之石》后附“百来篇外国作品”统计表 《他山之石》后附“百来篇外国作品”统计表

03

书中收入多幅鲁迅手描花边

及多幅鲁迅收藏插画

书中设计元素运用的花纹均是鲁迅从德文书上描摹下来的,有的是花边片段,有的是边框形状,构图精巧优美,这些图案正是鲁迅为书籍装帧设计所积累的素材。

本书收入的插画为鲁迅先生个人所藏,现存于北京鲁迅博物馆。

《书籍》 木刻 苏联画家密德罗辛

04

独具匠心的视觉设计

精美印刷,宜读宜藏

《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封面主视觉选用的为鲁迅先生所藏日本版画家谷中安规作品《春夜》。

谷中安规是日本20世纪上半叶大名鼎鼎的版画家,鲁迅曾购买他的画集,认为其技巧上所表现出来的“沉着与安定”值得中国青年艺术家借鉴学习。

内外双封版画均为日本版画家谷中安规作品 内外双封版画均为日本版画家谷中安规作品

鲁迅:为什么要阅读外国作品?

在给青年的信中,鲁迅经常谈到要多看外国作品,他本人终生都是浸润其间的,异域文学中包孕的文化营养,呈现的不同思维方式,多样的心灵轨迹,拓展了鲁迅思考生命存在的维度,也带来了品味各民族文化性格的路径,最终养成了其既有主体性又有合一性的人类关怀视野和文化包容意识。

《他山之石:鲁迅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将这些滋润过鲁迅文学土壤的作品推荐给当下的中国读者。鲁迅留学时代拣选阅读的故事,带着他特有的期待视野,期待你也来读一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