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你的名字》,《天气之子》还差一点“运气”

网视导读:同档期强悍的竞争对手、毫无创意的宣发手段、国产动漫强势吸睛......刨去中国观众对于《天气之子》内容上的水土不服,影片上映期周围种种客观因素,也给《天气之子》上映后不及预期的市场表现多出一重“时运不济”的解释。

上映6天票房累计接近2亿,这样的成绩若单独放在日本电影在中国的票房表现来看,已属及格,但是比起三年前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大放异彩的《你的名字》,《天气之子》上映后的票房表现与观众口碑确实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导演新海诚在北京开启上映前的最后宣发会上定下了“想要做到超越《你的名字》”的目标,然而当《天气之子》上映后,人们在谈论起他和他的新电影时,仍旧离不开他的上一部作品——《你的名字》。

对于新海诚和《天气之子》而言,也许是三年前《你的名字》太过成功,对于没能做到突破前作表现的《天气之子》而言,这种及格表现在绝大多数观众眼中也就变成了不及格。而造成这种不及格原因,除了电影本身内容之外,不少外部因素也对《天气之子》这次在中国电影市场表现造成了一定影响。

国产票房黑马+好莱坞经典IP分流档期排片

虽然《天气之子》上映日期11月01日与《你的名字》上映时间(2016年12月2日)都属于国内电影市场的“冷门”档期,但是两部影片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却是两个极端。

《你的名字》上映前,国内电影市场单日票房大盘仅有5273.1万,彼时的单日票房冠军《神奇的动物在哪里》上映时间已有一周,日票房也滑落到2000万等级;而在《天气之子》上映前,单日票房冠军《少年的你》仍处于票房上升期,单就两部电影上映前的所需挑战的同档期竞争对手实力而言,不幸撞年末国产电影票房黑马的《天气之子》从一开始便“输”在了起跑线上。

另外,影响首日票房差距的还有同天上映的影片。与《你的名字》同一天上映的上映的影片虽然多达9部,但是这几部影片无论是演员还是电影品牌,都不具备能够提前拉开电影预售差距的票房号召力。而与《天气之子》同日上映的影片虽然只有3部,但是却有一部在国内具有一定观众基础的好莱坞经典系列影片——《终结者:黑暗命运》与其争抢首日预售排片。

所以客观来讲,比起《你的名字》上映之初“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的电影市场,《天气之子》虽然有着“日本年度票房冠军”和“《你的名字》续篇”光环加持,但是现在突杀出来的国产电影票房黑马,和好莱坞经典影片系列回归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突出重围,其所面临的挑战不比《你的名字》当初零基础打开中国电影市场轻松到哪里去。

地面推广削弱,B站buff不在

《你的名字》在票房上大获成功,绝大程度上离不开当时B站组织的那场盛大的观影活动。

依托平台二次元社区属性,B站在当时电影上映前夕,不声不响地在微博上放了一个大招,大手笔包下全国49座城市70个万达影城,遍请全国的B站用户免费观看《你的名字》,于是,一场大规模集体观影活动变成了B站网友“线下面基”浪潮。总共11万张电影票在一小时内全部抢光。当时就连知名网红王思聪都忍不住发微博“寻找北京的妹子一起看电影”。

凭借这场全国性的观影活动,《你的名字》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讨论成功实现破圈,观影人群也从二次元爱好者扩散到观影基数更为庞大的普通观众层面。

《天气之子》此番虽然也与B站合作了观影活动,但是无论是活动形式还是活动城市范围均没有当初《你的名字》带给人们那种惊艳感和兴奋感。

而没有了B站这层创意观影活动的宣传buff,《天气之子》虽然举办了比《你的名字》上映时规模盛大的首映礼,还请来了流量明星为电影“代言”,但是这种泯然于众的宣传手段自然也让电影上映后注定平凡。

《天子之子》日本上映后,新海诚在某次接受采访时讲到自己这次“想做更多骂声的电影”,如今《天气之子》在IMDb网站上的从当初的9.0分跌到了8.0分,中国上映后豆瓣评分也从7.3跌到7.1,对于自己这次作品的期盼新海诚不知道算不算是“达成所愿”。

新海诚想要借助主人公和社会的价值观产生对立,拓宽影片思想内涵,传递出自己更多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价值,但是华丽复杂的动画场景却并没有带给我们三年前更加单纯的感动,新海诚在《你的名字》变到《天气之子》的过程中,改变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中国的电影市场和观众,这一点,或许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