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定义之争下被忽视的信息,“竖屏时代”开启下一个风口

网视导读:有人说短视频的风口早就该打开了,只不过被直播截胡,但随着2017年直播大潮的衰退(我们公众号曾经分析过有关直播大潮衰退的文章:直播大潮退下,除了网红平台还能留下什么),有着内容生产这个核心价值的短视频应当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前不久,短视频行业的三大巨头就因为短视频的定义之战掀起一场风暴。快手说“57秒、竖屏”、今日头条说“4分钟,是短视频最主流的时长,也是最合适的播放时长”、秒拍则霸气回应“短视频不需要被定义,秒拍就是短视频”。在争论短视频时长的过程中,快手泄露出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信息——“竖屏”,而这很有可能是下一个风口的开启。

“竖屏”
竖屏是什么?可能大家还没有一个具象的认识。竖屏是指人们的信息吸纳渠道由PC端转向移动端,根据终端结构使信息的构图模式发生变化:由横屏转向竖屏。(如下图示意)

“如何替换头脑中的‘倒屏’思维,开创新的体验模式”

业内人士关于短视频的定义各执一词,很快就演变成了“罗生门”。短视频三大巨头的定义其实都有道理,只不过想通过争论的方式来占据行业标准的制高点,在越来越纷繁复杂的短视频领域似乎只有精准的数据才能使内容制作者们安下心来,超出定义的时长范围,还来不及面对市场,就会被行业抛弃。

但是,只有针对时长的短视频标准不足以概括移动终端带来的急剧变化,更加直观的载体形式才是下一个风口的大门,如何替换头脑中的“倒屏”思维,开创新的体验模式,已经有人给出了答案——竖屏时代。

“未来永远要比想象更快地到来”

2016年12月,厦门的短视频公司大象映画正在加班加点准备上线竖屏短视频内容,原本他们的计划是2017年的2月。但计划出现意外,12月12日,微信朋友圈将拍摄页面默认为竖屏后,创始人黄伟桢紧张起来,“未来永远要比想象更快地到来”。

2016年下半年,黄伟桢敏锐地察觉到广告客户对竖屏广告的需求正在上升,同时,从微信朋友圈团队内部得到的消息,微信朋友圈竖屏广告的投放率从第一季度的7%增长到第二季度的15%,黄伟桢察觉到“对的东西来了”,这一部分的市场有多大?黄伟桢估计,同行不超过三家,但快速崛起中。(这部分内容整理于新京报采访)

“竖屏代表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竖屏不仅仅是屏幕形态的差异,也是一种产业思维的动荡,意味着拍摄手法、构图、镜头语言等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占据主流的横屏结构,背后代表的是广阔的视界和全面的描述体系,竖屏则代表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受众从PC端脱离,目光更加聚焦,视线边界缩小,移动性更强,这也就意味着重视放大细节、聚焦人物,突出信息,多维度传播的竖屏模式更适应用户需求,这也要求以用户为导向的网络平台革新技术,给广告商的对接需求提供条件。

“当屏幕世界小到只有五分之一的时候”

曾经的移动终端是作为PC端的补充而存在,所以人们使用移动终端时,还是会遵照着PC终端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手机上看视频会不自觉地“倒屏”观看。这种惯性思维在移动终端快速发展的当下,也发生了难以察觉但巨大的变化。

根据日本数据分析机构Marketing Research Camp发布的2017年3月日本移动设备及社交方式调查报告显示:日本智能机用户在玩手游的时候,42.6%的玩家首选竖屏游戏,而喜欢横屏操作的玩家只占13.6%。

淘宝美工界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手机支付带来的安全与便利,大部分淘宝客户开始直接从手机端购买商品,当屏幕世界小到只有五分之一的时候,横屏带有大量文字的页面被人忽视,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被图片所吸引,浏览速度变快,购物决策也变快,除去大型物品之外,手机端的购买决策基本30秒之内决定。

“碎片化的短视频信息更加急需找到合适自己的播出方式”

在信息时代,有海量的信息产生并涌入端口,我们获取信息的速度不可避免地加快,短视频就是在这个风口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呈现出碎片化的短视频信息更加急需找到合适自己的播出方式。

无论是57秒还是4分钟,时长都太短,不大允许用户有自如翻转屏幕的时间,而选择在竖屏中窄小的横屏播放也会大大削弱播放效果,用户的信息捕捉量随之减少,会浪费短视频精简时间的特色,独立的核心价值不成熟,就不能开拓属于自己的专业领域。

所以“竖屏”思维成为现在内容生产者在构思传播内容时必须培养的习惯,在设计之初就要砍掉留白区,使信息在移动终端最大化地呈现,好适应用户的倾向性,与其等到媒体人被迫转型,不如趁现在短视频巨头们争论定义时趁早发现吧!

-EN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网视洞察】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网视洞察】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有其它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方授权并注明出处。

授权联系:微信号 xiaoxingxing050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