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和自己不同的人更好地相处?

今天,8月27日,我们上线了一门新课,《刘琪·人类学20讲》

人类学这门学科你听着可能有点陌生,我先给你介绍下。人类学提供了一套理解陌生人的方法,过去有原始社会,现在更多是少数民族地区,现代社会里各式各样的社区等等。
你可能会说,这看上去离我的生活很远啊。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为什么要去了解那些我不知道的地方的人和知识呢?
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掌握一套了解别人的方法和知识,这正是人类学最擅长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人类学可以说是一门最贴近我们当代人生活的学问。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为你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副研究员刘琪老师,也是刘擎、施展两位老师的好友。
好,我们来听听刘琪老师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你好,欢迎来到《人类学20讲》,我是刘琪。

听到“人类学”三个字,估计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人类学?这是研究什么的呢?”

或者你恰好有一些了解。比如,人类学诞生于西方殖民时期,是研究原始社会的。再比如,人类学家研究的往往都是原始人,常常要跑到原始部落、荒山野岭,离现代社会特别久远,离我们也特别遥远。

但不管怎样,你脑子里一定满是疑惑——这都21世纪了,我到底为什么要学习人类学?人类学对我真的有价值吗?

表面上看,人类学确实好像离我们很远,感觉很高冷。但其实在我看来,恰恰相反,人类学是一门最贴近我们当代人生活的学问。

1.为什么我们需要人类学?

过去,人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价值都比较单一,需求也很一致,骨子里还都是儒家那种家庭本位的思想。但是现在,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便利,价值也变得越来越多元,人们越来越被割裂为一个一个孤立的个体。总之一句话,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部落化”。我们甚至从未感受到像今天这样的割裂。

其实不用我说,你应该对下面这些场景很熟悉——

同一家人,每天一起吃饭,但是大家的价值选择却往往很不一样。比如,爸妈希望我们一毕业就有一辈子的铁饭碗,早早结婚生小孩,但我们却更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为此总是和他们发生争吵。

同一个公司的同事,每天一起上班,但是大家的兴趣爱好和行为模式也很不一样。比如,你可能喜欢欧洲杯和各种足球明星,而同事更喜欢日本漫画,平常开口说话,除了寒暄,连话头都接不上。

同一个社区,甚至是门对门的邻居,平常大家进出楼梯,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是可能你们彼此一无所知,既不知道对方是做什么的,也从来没有搭过话。

你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隔绝在自己的“部落”里,越来越难以理解别的“部落”里的人的想法和做法,我们从来没有感受到如此的割裂。而伴随着割裂而来,人与人的互相理解也变得越来越难,相处也变得越来越难。甚至我们三天两头都会在网上看到各种争吵,和暴力伤害的事件。

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再比如,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那可能平时还必须思考怎么让企业更好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开拓市场的时候,商务会谈的时候,你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和我们截然不同的人,大家的价值偏好和行为模式截然不同。如何玩转了国内市场之后,也能玩转国外市场?

这种情况你又该怎么办?

你发现没有,所有这些场景,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跟自己不同的人更好地相处?如何快速融入一个又一个完全陌生的“部落”?

我提醒你注意,去观察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不管是这些人的价值取向,还是他们的行为模式,不管是族群的风俗习惯,还是文明建构,这些恰好就是人类学要研究的东西,要获取的答案。

比如,为什么有的地方的男人,会在妻子生产期间,模拟妻子生小孩?

再比如,为什么有的地方的人们,要把朋友送给自己的礼物,转头送给另一个人,而对方不仅不恼火,还特别高兴?

还比如,为什么有的地方的长官,会公开在下属面前毁坏自己积累多年的财物,并受到下属的拥戴?

......

所有这些和我们不一样,甚至会让我们感到有些奇怪的人和事,人类学都做了详尽的观察,并找到了这些行为背后的答案。

2.人类学解决了什么问题?

不夸张地说,人类学就是一门把“怎么理解陌生人”这个问题推演到最极致的一个学科。你看,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无非就是在陌生的地域和陌生的人相处的问题。而人类学要处理的,远比我们平日遇到的情形棘手得多:
奔赴原始部落,忍受文化隔阂,面对语言不通,在偏远山区里要什么缺什么,一待就是好几年。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学家还要快速地融入当地——不仅要客观冷静地体察当地人,更要在行为和价值上融入当地人的文化,更要被当地人真正地、全方位地接纳。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人类学家吐露心迹,人类学家也才能得到真实的研究结论。
在人类学的研究中,我们有两个最基本的共识:
第一,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有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甚至比猴子之间的更大”。比如我前面提到的,丈夫在妻子生产的时候,要模拟妻子生小孩的习俗,这放在我们身上,肯定特难理解。这是正常的。
第二,即使差异再大,人与人之间也是可以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虽然上面那个地方的习俗跟咱们不一样,但我们学习和了解之后发现,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夫妻一起更好地抚养小孩。所以不管大家是哪里人,肤色有多不同,文化有多大的差异,我们都仍然有共同的人之为人的底色。而这,也是我们需要彼此尊重,可以互相理解的基础。
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学家不断进行着这种跨文化的沟通工作,他们掌握了一整套快速融入和被陌生人接纳的工作方法,比如我会在课程里介绍的田野工作等等。这些方法,既是人类学的研究精华,也是破解与陌生人相处这个挑战的密码。
总之,如果你要和陌生人相处,你就一定需要人类学。只有站在人类学的视角和高度,俯瞰人类社会,了解人是如何同时在生理和文化属性上被建构出来的,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才能真正获得与他人相处的秘笈。而这些,是你学习一些地方的语言,上一些礼仪课做不到的。
这正是我们今天在“部落化”的世界生活,最需要的知识。
3.这门课怎么讲?
最后,说一下咱们这门课。
我是刘琪,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现在在华东师范大学给本科生讲人类学的课程。在这门课里,我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人类学讲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实说,人类学并不好讲,甚至可以说很难讲,因为它有非常多的学科分支,比如研究地方文化习俗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属性的生物人类学等等。同时,它还有各种各样的学派,比如法国派热衷于探索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美国派喜欢去世界各地部落找不同,等等。
但我认为,所有这些都不是你最需要了解的,在课程里,我更希望给你交付的,是一套完整的人类学认知框架和行动方法。所以在这门课程中,你看不到完备的学科建构,相反,我会通过拆解你日常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现象,带你展示世界各地的人们不一样的活法儿,给你揭示和你以往不一样的认知维度,从而为你展开人类学的魅力。而这,也恰恰是人类学最大的特色。
在接下来的20讲,我们会分为五个模块:
第一模块,我会给你拆解人类学的价值、方法和成果,帮助你从宏观层面快速理解人类学在探索的问题。
第二模块,我会带你见证人类学的诞生,告诉你人类学是如何走出社会进化论的框架,成为一门真正进步的学科。
第三模块,我们一起探索形形色色的人类社会,带你看看古往今来的社会都有什么五彩缤纷的不同。
第四模块,我们一起追问人类社会的普遍性,看看各式各样的人类社会背后,究竟有哪些不变的底色。
第五模块,我会带你展望人类社会的未来,看看未来社会还会有怎样的可能性。
期待你加入这趟旅程,和我一起环球探险,掌握一套了解别人的好方法。好,我们课程里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