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红迷会·读书会活动日志】红楼雅会 同品共吟
【仪征分会·读书会活动日志】
——重读《红楼梦》第十三回
5月12日晚,又是一期读书会的日子,说是读书会,其实也是仪征红迷们每月一次的聚会,早就掰着手指头盼着了。虽已时逢初夏,然古城仪征依旧保留几许春的味道,夕阳低挂,清风徐徐,鲜花摇曳,气候怡人。到了约定的时间,参与的红迷们三三两两的来到了天宁塔旁仪征收藏协会的活动中心阅古轩,自上期读书会在阅古轩成功举办后,红迷们的心中已认可了这个古色古香、充满历史和书卷气息的场所,今天又有几位新同好慕名而来以书交友。主人方俊老师夫妇一向热情好客,甫一进门便为我们泡上了浓香的红茶,坐在老式的八仙桌旁,又有满屋的珍奇古玩作伴,读书的感觉也更加的美妙自然,红迷们笑言以后少不得要来继续叨扰了。
边品着香茗,边叙着旬月未见后的重逢之情,都说天下红迷是一家,哪怕是第一次参与活动的同好也自然的加入了聊天圈子,没有丝毫生涩。茶要品、情要叙、书当然也要读,一番叙旧之后开始了今晚的重头戏:读书。红迷李万林老师的女儿“当仁不让”的开始领读,今天的内容是重读第十三回,这一回亦是《红楼梦》全书中很重要的一回,而秦可卿的死亡又使这一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秦可卿作为曹公笔下金陵十二钗的压轴人物,是唯一有始有终的。第五回出场,至第十三回已然香销玉殒,不得不说她的一生很短暂,很苍凉,可她短暂的一生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解之不开的迷题,仅就第十三回中而言,就有死因之迷、遗簪更衣之迷、贾珍奇怪言语之迷、宝玉呕血之迷、樯木棺椁之迷、瑞珠触柱之迷等。
现场有一红迷言道:“曾收集过关于秦可卿的未解之迷,整理后共有三十三条、四十一问之多”,真不可谓不惊人,很难想象曹公是怎样在这短短的八回内容中伏下了这么多的迷局。红迷们笑言:“若想将这些迷题解开,怕只能期待曹公复生了。”遥想张爱玲“三恨红楼不全”之言,再想到曹公晚景凄凉,至死也未能统一书稿,笑言之外,更透几许唏嘘。
诚然,曹公之笔法布局非常人可解,红迷会中亦本就以普通读者居多,想要破解迷题几无可能。但读书会非百家讲坛,可以言论自由各抒己见,天马行空皆无不可。于是乎场面渐渐热烈了起来,大家由秦可卿谈到了贾珍、由贾珍谈到了“爬灰和养小叔子”的嫌疑人、由“箕裘颓堕皆从敬”谈到了贾敬其人、由贾敬谈到了中国道教的文化和派别、由秦可卿灵幡上的“恭人”“宜人”之别谈到了明清的封诰和爵位承袭制度、再由爵位承袭制谈到了林如海这位“盐课林老师”、更有甚者延伸到了康乾时期清廷的经济财政,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吧,由一页书、一个人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以至于不时有红迷提醒:“扯远了,扯远了”。虽偶有“跑题”之嫌,却也不无意趣,也可由此看出仪征红迷会成员们知识之渊博,古典文化功底之深厚。
无论扯多远,终究百川归大海,《红楼梦》、曹雪芹,始终是红迷们口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词语。悠悠仪扬河,巍巍天宁塔,身处古城仪征,自然而然就聊到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这位康熙朝的名臣。曹寅与扬州、仪征渊源极深,据史料记载曹寅人生最后八年以主管两淮盐务为主,除偶而进京述职几乎都是在扬州、仪征渡过,他人生的重大事件也几乎都发生在扬州,如:修建行宫迎接康熙南巡;主持刊刻《全唐诗》《佩文府韵》;任两淮巡盐御史主管盐课,直至康熙五十一年病逝扬州。两地也留下他很多的活动遗迹,如塔湾行宫、天宁寺扬州书局、两淮巡盐使衙门旧址等。清朱稻孙《挽曹荔轩先生》中有诗云:“一生三职重,万灶两淮安,”足以说明曹寅彼时所受的器重之深和地位之显赫。
趁着初夏时节,天气尚还凉爽,探访曹寅在扬州、仪征的活动遗迹——这个想法一经红迷会张桂琴会长提出,立即得到了与会红迷们响应。继尔,大家又讨论开了活动的目的地,最终一致选定了千年古刹高旻寺。高旻寺位于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著名的塔湾行宫就在寺西,可惜的是,行宫后毁于战火,但高旻寺仍风采依然,屹立不倒,史料记载,曹寅在此接驾时曾陪同康熙入寺并登上寺内的天中塔。塔湾行宫虽已不在,但是处依然流传着行宫的传说,“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银滥用比泥沙”,只此一句便可想见行宫的繁华奢侈。红迷们言道:“做红迷,不能仅靠读书,要走出去主动寻访与红楼有关的历史遗迹,高旻寺就是一个极佳的选择。脂批有言:借省亲写南巡事,我们也要亲赴当年曹寅接驾之地去感受一下回味一下,再回来读书就别有一番滋味。”虽未成行,大家已然期待不已。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杯中茗已尽,长空月高悬,一番交流,时已夜深,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本期读书会只能忍痛打烊。秦可卿之迷虽然未解,却共同渡过了一个温馨的夜晚,收获了一二知己好友,共享了彼此的读书心得,这,才是读书会最可宝贵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