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与丹毒
足癣系足部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常见浅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流行颇广,遍布在世界各地区,以夏季多发,易复发。世界范围内人群患病率为20%~25%。
趾间糜烂型脚气
丹毒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下肢(86.8%),夏季发病率高,这与夏季皮肤裸露,容易发生外伤有关。真菌学证实足癣是下肢丹毒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是引起下肢丹毒的主要诱因。
下肢丹毒
足癣为真菌感染引起角质层损伤,导致局部皮肤屏障作用消失,细菌由皮肤破损处侵入,引起下肢网状淋巴管炎发为丹毒。近年来足部真菌病和下肢丹毒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同时发现足癣与丹毒的复发关系更为密切,足癣是下肢丹毒的高危因素。因此,了解两者的相关因素对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因素
足癣与下肢丹毒均好发于潮湿闷热环境,尤以夏季好发。真菌喜好潮湿温暖的环境,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6℃,在pH值3.0~10.0条件下皆可生长。调查显示足癣、下肢丹毒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足癣患者相对于普通人群更易患下肢丹毒。在闷热和潮湿环境下,感染具有高度传染性。
足癣伴丹毒
足癣常早于下肢丹毒发病,由于足癣瘙痒搔抓后可引起皮肤破溃,同时不规范的治疗,又可继发下肢丹毒。两者皆好发在炎热夏季,地域则以湿热地区为主。足癣好发于趾间。足癣多于趾间皮肤瘙痒、红斑、丘疹、脱屑,或有水疱,严重者可糜烂、渗出,皮肤屏障作用的缺失是继发下肢丹毒的重要因素。
下肢丹毒患者中75.5%有足癣。而足癣对于下肢丹毒的患病风险在部分人群中上升9倍。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发现65%的复发性小腿丹毒均与足癣相关。研究表明下肢丹毒患者一半以上有足癣病史,且复发比例与足癣好发菌群成正相关。
下肢丹毒
2.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存在的缺陷是单独治疗下肢丹毒,足癣作为下肢丹毒局部高危因素,比系统性因素更为重要。应更加注重足癣与下肢丹毒的控制及治疗。
足癣感染造成皮肤角质层破坏,导致定植在皮肤表面的菌群增殖,从而继发丹毒。真菌能分泌一种抗菌的物质,使继发的菌群感染常耐青霉素及其他抗菌药物,导致这些患者口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需住院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
而下肢丹毒治疗原则为选用敏感足量抗生素,并除去诱发因素,重症者应给与支持治疗。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既为青霉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但疼痛缓解较慢,病情好转及痊愈时间较长。足癣则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足癣并发感染,应先控制感染,并外用药膏。可以使用抗真菌的肥皂及局部外用药物,最常选用的外用药物为咪唑类药物。
如有必要还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等。口服抗真菌药物适用于顽固、局部治疗依从性差或疗效欠佳、或皮损为鳞屑角化型、受累面积较大,以及浸渍糜烂型,或合并有其他不利于足癣治愈的系统性疾患的患者。#皮肤健康科普##清风计划##颜值科学社超能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