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说文解字》之《说“钱”》
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坚持操守的官员,宁可丢乌纱、掉脑袋,也不愿同流合污,其铮铮铁骨,令人钦佩。所谓荣辱得失,存乎一念之间而已。
说字
“钱”是古代的一种农具,有点像今天的铁锹。《诗经》有诗云:“命我众人,庤乃钱镈”,意思就是命令农夫们准备好铁锹与锄头。后来,钱成为货币的通称。“钱”的繁体字,右边结构为上下两个“戈”字。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太平清话》中,转述他的朋友李之彦的观点说:“尝玩'钱’字旁,上着一'戈’字,下着一'戈’字,真杀人之物,而人不悟也。然则两戈争贝,岂非'贱’乎?”虽是文字游戏,倒也发人深省。
说词
钱癖。据《晋书·和峤传》,晋武帝时,和峤“家产丰富,拟于王者,然性至吝,以是获讥于世,杜预以为峤有钱癖”。如果钱的来路正当,单单有钱癖,至多也不过是“守财奴”;如果钱来得不清不楚,甚至是搜刮民脂民膏而来,名声可就臭了。冯梦龙《古今谭概》说,明代严嵩父子,“聚贿满百万,辄置酒一高会。凡五高会矣,而渔猎犹不止。京师名之曰'钱痨’。”贪赃枉法,不知餍足,是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说诗
唐伯虎有一首诗,题为《一世歌》:“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严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尊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燃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芳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诗的主旨,无非是感叹人生苦短,劝人及时行乐。不过,字里行间,也有一种淡泊名利的精神,吟哦再三,可以涤荡尘胸,洗去不少恶浊之气。
说典
唐人张固《幽闲鼓吹》里有个故事说,张延赏担任度支使时,责令手下追查一桩冤案。第二天清早,发现桌子上留了张纸条:“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张延赏知道有人想收买他,勃然大怒,下令抓紧查案。第三天,桌子上又有一张纸条:“钱五万贯。”张延赏更加恼火,限令此案两天了结。第四天,纸条变成了“钱十万贯”。这回,他不吭声了,决定不再追查这件案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钱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祸及,不得不止。”成语“钱可通神”,即典出于此。一名决心追查冤案的官员,在金钱面前,最终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可见金钱的威力之大,诚如鲁褒《钱神论》所言:“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当然,在历史上,也有不少坚持操守的官员,宁可丢乌纱、掉脑袋,也不愿同流合污,其铮铮铁骨,令人钦佩。所谓荣辱得失,存乎一念之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