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食疗鼻祖孟诜的快意人生
本文摘录自平顶山晚报(2021年10月15日 A9版)
原文标题《「文化艺术·大先生」食疗鼻祖孟诜的快意人生》
民以食为天,食以养生为先。1400年前的唐朝,中医食疗养生已然盛行,一位汝州人把美食与医药医疗完美结合,开创了中医食疗学的先河,把我国的食疗养生文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他便是孟诜,唐代中医大咖,孙思邈的真传弟子。
其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学专著,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的原理相一致。他的另一部治疗疑难杂症的医药专著《必效方》,提出了用麻布配药水对黄疸性肝炎诊治进行测检的方法,被赞为最早的pH试纸,比西方同等效果的试纸早1000年。
在河南汝州孟诜的老家--陵头镇孟庄村孟诜文化广场,孟诜的塑像高高矗立,只见他腰悬药壶,长须飘然,慈眉善目。塑像后面的墙上书写着他的名言:“善言不可离口,善药不可离手”。
“据传,孟诜的爷爷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医生,父亲孟曜为明经进士任学官。受爷爷影响,孟诜从小对医药很感兴趣,想成为悬壶济世的良医。爷爷想让孙子把自己的医技发扬光大,父亲想让儿子考中进士光宗耀祖。不想孟诜同时满足了先辈的不同心愿。”汝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尚自昌对孟诜及其著作研究多年,他说,孟诜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孟轲的31代孙。或许血液里有着儒家亚圣的基因,或许从小受祖父和父亲的耳濡目染,孟诜对医学、儒学、佛学等兴趣浓厚,学识渊博。
孟庄村现有一座孟氏祠堂,里面供奉着孟母、孟子、孟诜的画像。孟诜故居附近有一口老井、三棵古树及古石碑等,充满历史沧桑,无言地诉说着孟诜一族曾经的显赫与辉煌。
孟诜爱好医药与炼丹术,为官后四处奔波,对南北方草药药性和南北人不同草药的适应有了更多的实践和实证。他在长安任职时与医圣孙思邈过从甚密,遂拜师孙思邈学习阴阳、推步、医药,成为与孙思邈齐名的唐朝四大名医之一。
孟诜系统整理了自己所能找到的唐代及之前的食疗经验,将自己的味觉体验与食物的医疗功效相结合,不断探寻将食物转化为良药的疗法,最终编写出《补养方》三卷,后经其弟子张鼎增补为《食疗本草》,是现存最早的食疗学专著,孟诜也因此被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
公元711年,孟诜治愈唐睿宗李旦旧疾。睿宗以“孟氏岐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诜中医膳食养生药号“孟余堂”,由孟氏后人传承至今,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长在孟庄村的汝州孟氏汝学研究会秘书长孟学礼说,小时候喉咙干疼,母亲会用鸡蛋清兑些蜂蜜让他服用,很快就能见效。这样的食疗方法,就出自孟诜的《食疗本草》:“人毒热发,可取三颗鸡子白(蛋清)和蜜一合服之。”
2021年是孟诜诞辰1400周年,《孟诜传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已把出版《平顶山十大历史名人——孟诜》一书列入计划,汝州文史界正在筹备举办孟诜诞辰纪念系列活动。陵头镇领导透露,传承、发扬孟诜中医食疗文化,打造中医食疗文化之乡的名片已纳入该镇规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