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变部位、成因及生理方面谈少阳病
从病变部位、成因及有关生理谈少阳病
目录
一、少阳经的病变部位.............................................................................................. 1
二、少阳病的成因..................................................................................................... 1
三、少阳病的有关生理.............................................................................................. 2
四、少阳病的临床特点.............................................................................................. 3
五、怎么知道得的是少阳病....................................................................................... 3
六、少阳病的兼证..................................................................................................... 3
七、少阳病的治疗..................................................................................................... 3
八、各方剂的药物组合.............................................................................................. 6
九、少阳变证:....................................................................................................... 10
十、热入血室.......................................................................................................... 11
在身体上少阳经有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两条经络,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肩臂阳面的中央,足少阳胆经位于身体两侧。
一、少阳经的病变部位
与表有关:
手少阳三焦经病变会产生体表的不适。
足少阳胆经的病变会在胆经循行部位的耳、眼、胸胁位置不适。
与里有关:
胆腑病变与里相关,导致阳明燥热及太阴虚寒。
胆经别过心脏,故会造成心胆不宁的情况。
与表里经有关:
肝胆相表里,少阳胆病变会影响肝。
手少阳三焦经发生病变会产生体表的不适。
因为“三焦膀胱者,腠里毫毛其应”《黄帝内经》。膀胱名为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
手太阳是大肠经却不主表,这是因为经络的分类与《伤寒论》中六经的分类并不一样,虽然他们名称相同,但在疾病的分类上却有相同有不同。
在少阳病篇中,因为只涉及三焦腑和胆腑,故记住三焦腑出了问题后与表有关就可以了。
拓展一点的记忆是:太阳与表有关。大肠与里有关,在《伤寒》中归为胃腑阳明,若阳明病变会影响大肠,导致溏或秘。
足少阳胆经的病变会有三个方面的影响:
胆经循行部位的耳、眼、胸胁位置的不适
胆腑与里相关,导致阳明燥热及太阴虚寒。
因其经别过心脏,故会造成心胆不宁的情况
同时,因为肝胆相表里,少阳胆的病变同样会影响肝。
二、少阳病的成因
少阳如何得病的呢?
第一是少阳本经受邪。少阳本来就弱,一受邪即病。
第二是他经传至少阳。这分两种情况:
1、 太阳病未好,邪传少阳
2、 厥阴病脏邪还腑,外出少阳
扩展:
在阴病出阳方面,有三种情况:
一是少阴的脏邪还腑,阴病出阳,由少阴外出太阳
二是太阴的脏邪还腑,阴病出阳,由太阴外出阳明
加上厥阴的脏邪还腑,阴病出阳,由厥阴外出少阳
均发生在表里经之间,一脏一腑,一阴一阳。
三、少阳病的有关生理
一是小阳
二是主枢、主开合
三是水火气机通道,三焦出问题,疏泄出问题
四是三焦主表,三焦出问题,表出问题
五是三为多,三焦布全身,三焦出问题,全身都出问题。
思考:一多一少,一表一里
三焦为多,少阳为少
三焦为表,少阳为里
多为全身,少为枢机
表为疏泄,里为寒热
疏泄是水火气的疏泄,寒热是阳明燥热和太阴虚寒
少阳经为什么叫少阳呢?少就是小、弱的意思,故少阳就是小阳、弱阳,也叫稚阳、一阳,它的阳气最小,就象初生的婴儿,活泼好动,充满希望,也象刚升起的太阳,不亢不烈,却充满希望。就因为它小、它弱,所易特别容易受伤,要好好的呵护它。
少阳胆位于体侧,一边是阳明,一边是太阳,少阳居于枢位,主开合,如果开合不利,对该进的进不来,该出的也出不去,直接影响全身的新陈代谢。
三焦是全身水、火、气机的通道,遍布全身。三焦发生问题,卫气营血就会发生问题。当气机失调时,水道就会失调,水湿内生后,就会影响疏泄。
三焦和膀胱一样,在身体都主表,三焦出了问题,身体表的方面也会出问题。
三为多的意思,三焦代表全身多处,故三焦布全身。所以少阳出问题会影响全身。
少阳分本经、表里经、经别及脏腑,少阳有问题,反映有这些部位上也有问题。
在脏腑方面。
胆腑一是具有藏精汁、喜疏泄的作用,关系到最明降浊,太阴升清方面的问题,也关系到阳明受纳,太阴运化方面的问题。
二是具有主决断、寄相火的作用,关系到精神和心情。故胆腑出问题,精神方面也会有问题。反过来。治疗精神方面的问题可以从胆腑入手。
三焦腑出问题,一是全身表的方面会出问题,二是全身的水、火、气机方面会出问题。如果一个人有表皮胀、水、火的现象,可以尝试从三焦方面去解决。
四、少阳病的临床特点
一、经腑同病
二、气郁、化火
三、三焦气机失调后,水道失调,易化痰、水、饮
四、表里不和、心胆不宁
五、怎么知道得的是少阳病
一、当口苦,咽干,目眩时
二、当往来寒热,胸胁苦满[men4],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时
三、当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时
四、当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时
五、脉象是弦细或沉紧
六、少阳病的兼证
七、少阳病的治疗
治少阳病的唯一法门是“和解”。但是在妇科病中,有一个疾病是因热入血室而引起的,虽病不由少阳起,但影响到了少阳,故也列为少阳篇。
“和解”之解:和枢机、解郁结
和“和解”的方剂中,有以下6种方剂:
分为三类:
治寒: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治热: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
治寒热:小柴胡汤
1、 小柴胡汤,治热、治寒
2、 柴胡桂枝汤,治寒
3、柴胡桂枝干姜汤,治寒
4、大柴胡汤,治热
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邪热
6、柴胡加芒硝汤,治热
在热入血室中,在寒在月经刚来时、将断时、正来时入侵,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治法:
八、各方剂的药物组合
治寒热:小柴胡汤(也是少阳证的基础方)
治寒: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治热: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
小柴胡汤:
共三组药物组成:
一、柴胡、黄芩
二、半夏、生姜
三、人参、甘草、大枣
第一组药物柴胡、黄芩清热解邪。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少阳证经腑同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特点,同时解经邪、清腑热。
第二组药物半夏、生姜。半夏、生姜都是辛散的,凡是辛散的药都可以疏通气郁。一是助柴胡以解郁,二是针对少阳病三焦不畅,容易生痰生饮生水的特点,化痰、消饮、去水,也利于少阳气机的畅达。三是针对少阳病喜呕的临床特点,和胃降逆止呕。
第三组药物人参、甘草、大枣。一是因少阳是弱阳,抗邪能力不足,故补气助少阳正气以祛邪。二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先补太阴脾气,防止少阳之邪内传太阴。
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的基础方,可加减以治气血阴阳的各种病变。如:加解表药以治疗外感,加活血药以治疗血分病,加补气药以扶正祛邪,加化痰药化浊以畅达气机。
柴胡桂枝汤:
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个方子合在一起以后,并减少剂量的一张合方。用于治外感伴有四肢关节肌肉疼痛,比如痹症。
伤寒论原文146 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小柴胡汤能解决:1、少阳不和的问题。2、解决太阳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支节烦疼的问题。
柴胡桂枝汤这张方子是桂枝汤和小柴胡汤两个方子相合,并且减少药量。
桂枝 8 克,黄芩8 克,人参8 克,甘草5 克,半夏8 克,芍药 8 克,大枣两枚,生姜 8克,柴胡20 克。
所以柴胡还是个主要药,尽管它没有写在第一位。
三剂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没有要求去滓再煎,所以它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和解,凡是和解剂,都要求去滓再煎,这里的没有要求去滓再煎,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和解,显然是通络止痛。
柴胡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
1、各类发热性的疾病,伴有四肢关节剧烈疼痛的,光用小柴胡汤不行,要和桂枝汤一起用。
2、各类消化系统的疾病,又伴有痹证的,伴有关节疼的,用柴胡桂枝汤很好。
A、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痹证
B、痛风又兼有气郁的。
3、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
A、老人情绪不稳,肝气郁结,又伴有周身窜痛
B、精神抑郁证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应用
4、治疗脂膜炎
脂膜炎这种病以皮肤泛红,皮下有结节,伴有发热、怕冷、乏力,甚至是肢节酸疼,四肢关节酸疼。
5、不安腿综合证
常常见于年轻的女性,没干什么活,腿就是酸懒疼痛,怎么待着都不合适
芍药甘草汤,用过桂枝汤,用过柴胡桂枝汤,主要根据辨证情况来用,都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这个病过上一个阶段,容易反复,反复再用这些方子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柴胡桂枝干姜汤:
原文:147 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说明了外感病五六日时,已经用了汗法和下法,这种做法很容易伤脾阳。结果就真伤了脾阳了,小便不利,便溏。胸胁满微结说明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经有邪。小便不利说明三焦气机失调。“渴而不呕”渴是津液耗伤的结果,“不呕”是少阳的热邪没有犯胃。头汗出是三焦热郁。由于热郁三焦,阳热上蒸,热不得外越,所以身上没有汗。 往来寒热是邪在少阳经,正邪相争,互有进退,所以见到寒来热往,热来寒往。心烦是胆热循经上扰心神,同样体现了少阳受邪,经腑同病的临床表现。
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一组:柴胡、黄芩:清解少阳、解经邪、清腑热、畅气机、清郁火,针对了少阳病的两大主要特征。
第二组:干姜二两,甘草二两,这不就是甘草干姜汤吗,它是温补脾阳的,和解少阳,温补脾阳。
用了桂枝来畅达三焦。
用了天花粉来生津止渴;
用了牡蛎。软坚散结。散胸胁气机之凝结。
在上二个方剂中用的是生姜,而这个方子中用的是干姜。生姜是辛散的,有疏解气郁的作用。干姜是辛温的,有温补脾阳的作用。
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一、肝胆有湿热,肝胆有气郁。象胁痛,要抓症状的话就抓胁痛,胸胁胀满。
二、脾阳不足、脾气虚。那就是有便溏,大便溏薄。
三、津液不足的口渴,有口干,口渴。
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芍药三两、枳实四枚,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到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了芍药,枳实、大黄。大柴胡汤证,一定要用大黄。大黄和枳实是半个承气汤,或者说是半个大承气汤。
也就是小柴胡汤去补气药。 小柴胡汤作用是和解少阳,承气汤作用是清泄阳明。加芍药:养血柔筯,缓急解痉。
大柴胡汤的适应证
一、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
原文104 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
日晡所发潮热:典型的阳明里实证的热型。
原文136 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热结在里,是热结在阳明。
二、少阳胆腑热实证。
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三、代承气汤用以治疗阳明腑实证和杂病的腹满,杂病腹满之实证。
《伤寒论》后八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篇”“阳明病同,发热汗多者,急下之。”
在“可下病脉证并治篇”说“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大柴胡汤。”因为它既有泻热导实的作用,又有宣通气机的作用。
四、治疗差后复发热而脉沉实者。
五、治热厥属于里热实证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大柴胡汤一治少阳不和兼有太阴脾虚,一治少阳不和兼有阳明里实。为对偶统一的方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原文107 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八九日”,一个外感病人,病程已经超过了七天,一个自然病程已经结束,所以病证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医生误用了下法,现在的症状是“胸满烦惊”,胸满是少阳经有邪,少阳经气不利。郁火扰心,谵语提示了阳明有热,胃热上蒸。心神被扰,胆气被伤,故惊悸不宁。
“小便不利”是三焦不畅,热邪弥漫,三阳经气机不利,所以才出现了“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的这种临床特征。
少阳郁热,心神被扰,邪气弥漫三阳。治疗上就用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方法。
方子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大枣,没有用甘草,是小柴胡汤去掉了甘草,来和解少阳,
畅利三焦是用的桂枝和茯苓,它不是有小便不利,这样三焦气化不利的表现吗,它用了苓桂术甘汤的两个主要药,就是桂枝和茯苓,来畅利三焦。桂枝通阳化气,茯苓畅利三焦、利水,
用大黄来清泄阳明,因为它毕竟有谵语,有胃热,用大黄来清泄阳明。
用龙骨,牡蛎和铅丹这三个药来重镇安神。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适应证是精神狂躁证。
6、柴胡加芒硝汤,治热
原文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大柴胡汤的适应证,误用辛热的泻下药后,大便虽然通了,热邪没有去,对于这种证候呢,仲景提出来用柴胡加芒硝汤来善后。
热实证,用了辛热的泻下剂以后,大便虽然通了,邪热、毒热没有排出体外,“此非其治也”,这就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潮热这个症状是里实证的表现。现在大便通了,阳明实热没有去。先泻下还是先解表。
表里先后缓急治则:“实人伤寒发其汗”发其汗就是解表的意思。少阳与阳明相比,少阳更偏表,故先解外,因此“先宜服小柴胡汤。”先和解一下少阳,如果阳明郁热得以清解,那就不用再治了。
和解完少阳以后,仍然有潮热,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加芒硝为什么可以泄热?芒硝是一个盐类,溶于水,但是不被肠壁所吸收。冲服进入胃肠道以后,它在胃肠道形成了高渗状态,就促使胃肠道的粘膜分泌大量的液体进入肠道,这样在分泌液体的过程中,就把体内的毒热,体内的毒素,缓缓的渗入肠道排出体外,这就是芒硝泄毒热的作用所在。
用芒硝的目的,不在于通便而在于泄热。
九、少阳变证:
原文267 条,“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对于少阳病来说,汗、吐、下、火针,这都是误治,误治以后出现了谵语,而柴胡汤的适应证没有了,所以“此为坏病”,这个病你给治坏了。这个病是由少阳病误治而来的,所以把它叫做少阳变证或者少阳坏病。
为什么不可汗、吐、下、火针?
原文“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对于少阳病来说,发汗是误治
1、不能驱除少阳经脉中的邪气,只能伤少阳的正气,
2、或者伤了人体的阴液,津液被伤,邪气化燥就会成实,于是乎就使少阳之邪内入阳明,出现了谵语,
3、谵语是胃中燥热盛的表现,所以仲景说是这属于胃,
4、如果通过饮食调节,通过自身的康复机能的调节,胃气调和了,这个病就好,
5、如果胃不和的话,下面出现的症状“烦而悸”,
悸是发汗以后,伤了心气的表现,心气被伤,心神不宁,就出现了心慌、心跳。
烦既有胆热扰心,又有胃热扰心。胆热扰心、胃热扰心就出现了烦。
十、热入血室
血室:般的认为血室指的就是胞宫。
热入血室证的成因:在患外感病期间,正好来月经,或者是经水适断,就是月经刚刚干净,得了外感病。经水刚来也好,月经刚断也好,血室比较空虚,这个时候就容易使外邪趁虚内入,化热和血相结,这样就形成了热入血室证。
外邪:可以是太阳的表邪,可以是阳明的邪气。
临床表现:涉及到肝经的、涉及到少阳胆经的一些临床特征。
所以从证候分类和治法的角度来看:
1、涉及到肝经的气滞血结,
2、涉及到少阳枢机的不利。
为什么热入血室会影响肝胆功能的失调:
血室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肝胆疏泄功能的正常有密切的关系。
不少妇科病,象月经的失调,象不孕证等等。有很大一部分和肝胆疏泄失调有关,也就是说和心理因素有关。因为肝胆疏泄可以调畅情志,心理情志失调之后,容易导致月经的失调,甚至影响到不孕。
血热结于胞宫,又反馈性的影响了肝的疏泄,影响了胆的疏泄。
一、血热互结,阻遏肝经气机,导致了肝经气滞血结。
气滞血结以后出现了什么症状呢,1、出现了胸胁下满痛,如结胸状。
2、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说胡话。
治疗:“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二、血热互结,阻遏少阳气机。正邪分争就出现了寒热交作,如疟状。
这个恶寒不是寒邪伤人的阳气,而是瘀血阻遏少阳的阳气,使阳气不能温煦长养,所以才有一种冷的感觉。
少阳阳气不是有温煦长养的作用吗,现在少阳阳气不能向四周布达,因为受到了瘀血的阻滞,所以就见到恶寒,少阳阳气起而抗邪。因为抗邪少阳的阳气就出现了一种病理性的亢奋,于是乎就出现了发热这种情况。后世医家也把它叫做瘀血发热,瘀血发热的特点就是寒热交作。
治疗:小柴胡+凉血活血或者凉血化瘀药
这种证候正因为它有寒热交作如疟状的这种临床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但是只用小柴胡汤和枢机、解郁结是不行的,必须加凉血活血药,或者说凉血化瘀药,比如说加赤芍、丹皮、茜草等等。
两种治法,一个是影响了肝的用刺期门的方法,一个是影响到了少阳胆经的用小柴用汤,这两种方法不要混淆。
原文:
143 条:热入血室证是影响到肝经的气滞血结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妇人中风”,你看这是个太阳病,
“发热恶寒”,这是太阳中风的临床表现,
“经水适来”是月经刚刚来,就得了太阳中风证,
“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热除是表邪没有了,表证的发热消退了;
“脉迟,身凉”身凉不就是表证的发热消退了吗?脉由原来的浮而数现在变迟了,这说明在表的邪气入里了,发热退了,脉也就变慢了。发热退,在表邪气入里。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如结胸状,那就不是光满的问题,而是必须有痛,胸胁下满痛如结胸状,这是热入血室,血热互结以后阻遏了肝经的气血,使肝经气滞血结,所以出现了胸胁下胀满疼痛,结胸后世医家把这种证候叫做血结胸。
“谵语者”,这个谵语,是血热上扰,肝不藏魂的表现,它的临床特征是暮则谵语,如见鬼状,
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实:因为是邪热和有形的瘀血相结,瘀血是有形的病理产物,故用实字了。
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得病时间:月经刚断,月经刚干净,这个时候血室还是空虚的。这个时候得了中风证,
过了七八天,热型发生了变化,寒热交作,一会儿发作,一会儿不发作,这叫发作有时,就是时作时不作。这是热入血室,瘀热相结,影响了少阳经经气的畅达,瘀热阻遏了少阳经气,使少阳阳气不能够温煦长养,就出现恶寒,少阳阳气奋起抗邪,就出现了发热,因此就出现了寒热交作的情况。
“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这是血结以后导致的寒热如疟;
“发作有时,小柴用汤主之”,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种情况。
刚才我们说过了,这种情况光用小柴胡汤调和气分是不行的要加血分药,丹皮、赤芍、茜草,这是常用的。
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得了外感病,什么时候得的外感病呢?正好是月经刚来的时候得的外感病,这就趁血室之空虚,外邪入里,形成了热入血室证。
它的临床表现“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这就补充了血热互结,影响肝经气滞血结并且血热上扰,肝不藏魂,而出现了这样的症状,
“此为热入血室”,这也叫热入血室证。怎么治疗?前面已经说过了,刺期门。底下他说了一句话,“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为什么要提出来无犯胃气?因为阳明腑实证有谵语,这个谵语不是日晡所发潮热的时候谵语,而是暮则谵语。所以你不要把它当成阳明腑实证的谵语,你不要用苦寒泻下药从阳明胃来治。
为什么叫无犯上焦呢?上焦的什么证候可以出现谵语呢?当热陷心包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第 6 条讲风温为病的时候,提到的“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多眠睡”,那个时候他可能会在高热的状态下,由于热陷心包,热盛神昏而说胡话,你不要以为这里的暮则谵语是心包热盛,而用清心开窍的方法来治疗,所以这叫无犯上焦。
胃是中焦,心包是上焦,因此合起来就是二焦,也就是无犯胃中焦和心包上焦这两焦,你不要把它当成心包上焦的证候,中焦的胃燥的证候。“必自愈”,当然有的可以自己好,月经一过它就自己好了呀,不能自己好的,在发作的时候用刺期门穴的方法来治疗。
思考:
谵语无犯二焦:是指无犯上焦及中焦。上焦指心包,中焦指胃。
上焦出现谵语的情况 :热陷心包出现谵语,热盛神昏而说胡话。
中焦出现谵语的情况:阳明腑实证,这个谵语出现在日哺。
而热入血室的谵语:出现在日暮,夜晚说胡话。
热入血室的谵语不能用治上焦和治中焦的方法来治疗,故谓无犯二焦。
216 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邪气的来路,和上面的三条不同,上面三条邪气都来自于太阳,
现在的邪气来自于阳明,是阳明之热趁血室空虚的时候,内入血室,和血相结。
和血相结以后,血热上扰,肝不藏魂,出现了暮则谵语。
这个下血应当是指的热迫胞宫之血妄行,月经量增多。热迫血行,经量增多。
“但头汗出”,我们又一次遇到了但头汗出,这是血热互结,热不得越。
治疗:刺期门。
因为这是影响了肝经气滞血结的问题,当然也还应当有胸胁下硬满疼痛如结胸状这样的临床表现,用刺期门穴的方法随其实而泻之,它是个实证,所以我们就用放血的方法来泻实,放血以后还可以出现濈然汗出则愈。
那个热呢还可以从表而散,汗出了以后,热邪还可以从表而散,
归纳热入血室证的这四条,基本能够概括《伤寒论》原文中所说的热入血室的临床表现和治法。
热入血室证邪气的来路是阳明或者是太阳,来路没有少阳。之所以附在了少阳病篇来讨论,
1、因为血热邪气互结于胞宫以后,反过来影响了少阳,或者厥阴肝的气机的疏泄。
2、治疗热入血室证用到了小柴胡汤。
所以把它附在少阳病篇,严格来说它不是少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