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被大臣逼迫,不能决定太子人选?相信这种话,你就输了!

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立储风波,本质是万历皇帝抛出的一个强化君主集权、分化打击官僚集团的诱饵。表面上看,这所谓““国本”事件,只是因为万历皇帝偏爱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厌恶宫女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而文官大臣们要坚决维护“国立长君”的礼法和祖训而引发,持续数十年之久,无数重臣参与其中,也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头等大事。

皇长子:朱常洛

皇三子:朱常洵

文臣官僚们维护的是“立储以嫡,无嫡立长”这条约定俗成的皇位继承秩序本身。从他们的角度,皇位继承顺序,必须在娘胎里就定好,才能避免皇室纷争,再引发类似明成祖靖难之战,明武宗时宁王起兵那样的国家内战,以致战火纷争。

事实上,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实权皇帝,当真连换个太子也不能随心所欲,会被所谓的“嫡庶之别”“长幼之分”所限制了。嫡不嫡,庶不庶,后不后,妃不妃,对实权皇帝来说,没有改不了,只有愿不愿,不过是一言一念而已。

比如汉武帝刘彻出生时,只是汉景帝的庶出第十个子,按礼法皇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可是汉景帝偏爱这个幼子,因此废掉无子的薄皇后,改立刘彻的生母王夫人为皇后,这样刘彻就变成了他的嫡子中最年长的了,因此便顺利立为太子,此后继承皇位,这就是“母以子贵,子亦以母贵”。

而类似汉武帝这样因母亲被改立为皇后,而变成太子第一人选的例子,历史上不胜枚举。比如汉明帝刘章、唐敬帝李弘,都是如此,甚至在明朝本朝,就有现成的例子。

明宣宗宣德帝,不喜欢祖父明成祖给他指定的胡皇后,偏爱孙贵妃,有意废后,大臣们不但不加反对,甚至主动帮忙,内阁所谓”三杨“之名相杨荣,空口白话,开列胡皇后二十条大罪,连稍有天良的明宣宗自己都看不下去,大骂「怎么能这样说?你不怕宗庙神灵怪罪么?」

【(杨)荣怀中出一纸,列中宫过失二十事,进呈,皆极诬诋。曰:“即此,是废之因。”上览二三事,遽拂然变色,曰:“渠曷尝有此言?宗庙无神灵乎?”】

即使明代宗景泰帝这样的藩王入继大统,政治基础远不算巩固,废掉发妻汪皇后,而改立杭皇后,也不过是一念之间。 何况是万历帝这样从小就被立为太子的正统天子?

明代宗汪皇后与明宣宗孙皇后

何况万历帝的王皇后(孝端皇后),并非如唐高宗王皇后那样出自世家大族,更没有长孙无忌那样的元老重臣撑腰,本身也根本不是什么贤德之人,她不但长年酗酒,更喜欢无故殴打宫女,致死者多达百人,可谓残暴不仁。

因此,若万历帝真的非常想让皇三子,也就是福王朱常洵来做太子,继承他的皇位,那么废掉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王皇后,而立郑贵妃为后,对他而言又有多难?

郑贵妃

这样一来,生母变成皇后的福王,就变为名正言顺的嫡子,成为太子是理所当然,此前反对的大臣就再无任何反对的借口。甚至他们可能全都会转变立场,而成为皇三子的支持者,否则便将为天下人风评所不容。

大臣们其实并不当真在乎下任皇帝是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福王朱常洵,诸如皇长子与皇三子个人的品性贤愚,这对他们而言完全无足轻重,而就是“立储以嫡,无嫡立长”这个大明王朝的程序正义。

甚至如果万历帝实在不愿废皇后,那么就给随便加个诸如忤逆、不孝之类的罪名,把他据说一直很讨厌的皇长子朱常洛废为庶人,剥夺其继承资格,而皇次子朱常溆生下来便夭折了,因此,皇三子朱常洵做为剩余皇子中的最长者,被立他为太子,也同样符合程序正义,足以令所有大臣无话可说。

万历帝有生之年不愿废后、易储,只能说明他对郑贵妃和朱常洵的喜爱,尚远远不及明宣宗对孙皇后罢了。而不是当真被大臣们限制了权力,当真连个自己真正心仪的储君都立不了。

那么,万历帝非要这么折腾几十年,真正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效其祖父嘉靖帝“大礼仪”之故智,籍着“大礼仪”案清洗朝堂那样,培植出一个真正效忠自己的文官势力。

万历皇帝:朱翊钧

举历史上一个著名类似例子,东吴皇帝孙权,立太子孙和、却同时故意宠爱鲁王孙霸,挑起“二宫之争”,最后废孙和、杀孙霸,将卷入争储的两派朝臣尽数打击、甚至诛杀,包括丞相陆逊都被他气死,才暴露出孙权只为藉此打击东吴士族的本心。

孙权与陆逊

同样,万历帝的如意算盘,也是希望能以皇储之位为诱饵,将文官集团分化成“皇长子党”和“福王党”,就如当时年轻的嘉靖帝,将文官集团分化成了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和张璁、桂萼为首的“议礼派”,终于赶走了大权在握的首辅杨廷和,并牢牢将权力掌控在手。

但是万历帝料想不到的是,满朝文臣饱读经史之人,前车之鉴如此,又怎会轻易中计?只要看看议礼派诸臣张璁、桂萼、杨一清等,乃至于王守仁之门徒,他们在帮助嘉靖帝斗倒了杨廷和父子后,又落得了什么好下场?

文官集团们同样汲取了前车之鉴,吃一鉴长一智,不再上当,而是死死地维护宗法“立嫡立长”,谁都不敢去当“福王党”,因此光明正大,理直气壮,无懈可击。大家支持的从来不是皇长子,而是帝国的秩序正义;反对的从来也不是福王,而是万历帝破坏秩序正义的企图。

万历帝不按正常程序去废后立储,意图无外乎是希望有不顾礼法、不要节操、唯其是从的朝臣组成“福王党”,但文官集团们经过嘉靖“大礼仪”案的惨痛教训后,这是注定难以实现的事了。

一直到他孙子天启帝任用魏忠贤,“九千岁”门下聚集一帮毫无廉耻的文臣,组成所谓“阉党”,才算是达成了万历帝的未了心愿,然则此时的大明,君主固然可以为所欲为,士风亦从此彻底败坏,大明之亡国亦成定局了。

理由很简单,士大夫集团变得毫无廉耻,为了权力而无节操跪伏于朱家皇帝的时候,这些人反过身去将王朝与国家卖给闯军的李皇帝、满清的爱新觉罗皇帝,当然也是同样毫无顾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