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学的弟弟小赵在一次相亲时,被女方父母一票否决了,原因是对方认为小赵在银行工作有随时失业的可能,他们担心自己的女儿将来受苦。我听了之后并不觉得意外。暂且把女方父母的私心放在一边不论,银行裁员早已不是什么新闻,AI时代到来最早受到波及的便是银行业。其他行业也好不到哪儿去,超市有了自助收银机,收银员减少;坐公交车直接手机扫码,售票员基本看不到了;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被机器代替……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未来越来越多需要中等技能的职业将逐渐消失,所谓的「技术性失业」将加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呢?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布林约尔松教授在自己的著作《与机器赛跑》中建议通过「创业」来应对失业,因为挑战创业和创业公司这种需要创造力的领域,人工智能暂时无法取代。这个观点也是马田隆明在《创业思维》这本书中提倡的。不过你别担心,虽然从书名来看是一本写给创业者的书,但是作者的目的不是教创业者如何取得成功,而是让非创业者,尤其面临失业危机的人群也有创业思维,做好准备去应对不确定的未来。而我更想把这个人群的范围扩大——这本书适合每一个人阅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当成一间创业公司去经营,运用创业思维去思考和努力工作,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也是作者写《创业思维》的初衷。以下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是一本不止写给创业者的书。首先它教你要有创业思维。在大部分人的固有印象里,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毕业之后考上公务员或者进入一家大公司任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也是父辈们认为的最佳职业选择。可是时代在变,捧着一个「铁饭碗」安稳过一辈子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就算你不去创业,了解有利于创造新价值的创业思维也不算一件坏事,还能保留将来创业的选择。当你有了创业思维之后,就有了勇于挑战自我,让自己创造出更大价值的想法,在无形中激发了你的潜能。毕竟相对于一份安稳的工作或者花大价钱去获得 MBA 学位成为一名专业管理人员,独立创业并体验着一份快速成长的事业对你更有吸引力。其次是让你有了像经营创业公司一样去打磨自己。即使你不注册公司,不去创业,当你把自己想象成一间创业公司时,也开始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从0到1得到别人的认可,进而慢慢变强。这时你就得一步步打磨自己,哪怕进步慢一些或者暂时被人忽略,你也得努力去经营。就像书中提到的莱特兄弟,他们也像创业公司一样坚持小规模生产,前期不勉强发展客户,而是专心去打磨自己的产品——动力飞机,以此来吸引一些客户的关注并成为他们最忠实的布道式的客户。你也可以借鉴莱特兄弟的做法,专心去打磨自己这个产品,由弱变强。再次是找到细分市场,实现垄断。战略论专家迈克尔·波特说过一句很反直觉的话:「公司不能参与竞争。」彼得·蒂尔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竞争是为丧家犬而存在的。」实际上彼得·蒂尔所说的丧家犬并不是那些在竞争中失败的人,而是参加竞争的人。我引用他们的话,是为了告诉你去找细分市场时,不能有竞争。不管你是为了创建个人品牌,还是创建公司,你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在找准之后就快速实现垄断,让别人没有赶超你的机会。而这点也是这本《创业思维》最有价值的观点之一,它教会你从创业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从而在个人和公司层面都受益匪浅。最后想办法让你的产品广受欢迎。别看这几个字说得轻巧,却是大多数创业公司倒闭的根本原因,尤其那些融资之后钱没花完就宣布失败了。因为他们没有制造出客户想要的产品,而是自己想制造的产品或者认为客户想要的产品,完全从自身的想法出发。这一点给你的启示是不管你以创业公司制造产品,还是经营你的个人副业,都要以客户的角度去考虑他们想要什么。而大多数客户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并不重要,你要追求的是少数人真正爱上你的产品,慢慢地才形成口碑,你才会迎来更大更稳定的爆发点。当然,这本《创业思维》集中介绍的三点,即创意、战略和产品都是涉及创业公司的知识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创业初期的公司想要成功,就有具备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反直觉性,它是指大多数人看上去不合理,经过检验之后是真理的东西。它不仅对创业公司,对个人同样适用,正如看到一个不被许多人认可的点子,你就应留意它带来的机会;或者一本被大多数人打低分的书,可能是一本改变你命运的好书……这种反直觉性是每一个人需留意的,它也是《创业思维》这本书一直强调的——是对每一个人,而不止是一本写给创业者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