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论语》讲习录之摘录《子罕》第九

《子罕》

本篇还是孔子教育的引申,重点就在第一则。《乡党》是记录孔子当时的生活,有些还值得借鉴,所以选取几则为参照。

47,子罕言利、与、与仁。从《论语》及孔子著作中我们也能看出来,孔子很少谈这三方面:利、命、仁。现在世界的情况是:反复谈某种东西,要么是他一再强调,要么就是他缺少这些。孔子不谈利,因为他不以利为重,而不谈命与仁,是他不想做哲学家而自认为是个“御者”。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孔子主张的是:安命敦仁以为利。好比一棵树,扎根泥土,长大成荫,自成一方生态。关键是怎么长!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达巷为地名;党人,有一种共同观念的乡人;无所成名,不以某一方面成为名人(专家)。孔子自我解嘲,也自我认定了“御”。“吾执御矣”,是说自己是个御时代、催进步的人。孔子做到了什么?

4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通无,和“勿”意思也差不多,但“勿”禁止的语气和态度更坚决一些。臆想、“必然”、固执、自我,这四种毛病真正想做到没有,很难很难!“毋我”好比佛家讲的“我执”,有我这个执念在,就会有烦恼。孔子为什么要努力做到这些?因为他以“传道”为己任: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若此,孔子有了自信,有了勇敢,有了决心,有了“仁德”。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记得鲁迅笔下“孔乙己”的话吗?这一则,除了古人贵贱的思想外,还有“人生需要更多的阅历”的意思。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联系上文,我们知道孔子的意思是:做学问不是试着得到名、利什么的,所以我的兴趣成为我的艺术。这里最搞笑的是:孔子“我本无心向功名”,儒家经典却成了别人取功名的工具。庄子说:“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真的学而知多吗?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问头问尾,循因追果,帮助他自己得出结论——这就是孔子的回答。是有如斯感慨: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齐衰,zīcuī,丧服。见丧有同情之肃静,见官有威仪之肃静,见瞽有怜悯之肃静。孔子之德,细微处成大行。颜渊(回)如此评价(赞扬)老师:

4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末由,没有办法。孔子为人处世,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有所为有所不为。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病间,病情减轻。秦始皇帝出巡,项羽和刘邦都看到了。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是针对别人,犹如“你没什么了不起!”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是针对自己,犹如“我也可以做到!”而孔子之内修为圣,超过帝王。

孔子的幽默: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贾,gǔ,商人,买卖。这也似孔子的感慨。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记得《陋室铭》吧,“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也对,也不对。圣人心趋同,虽不相闻于耳,恐许口出同一言。佛本无名号,因为佛都一样。孔子教人,以身行: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不为酒“困”: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难)啊。吕洞宾有诗:“浮名浮利浓于酒,醉得人间死不醒。”

5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老子讲“上善如水”;佛家把人心比作流水而不能止;孔子的意思颇似《易经》乾卦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这里主要说女色,但也包括对好看东西的“物欲、嗜好”。这里咱不说孔子对女子的态度,他只是以此作比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已。

5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当时谈话的情形及上下文咱们都不知道,所以此一则我有两种看法:一是:做学问,“未成一篑”而不能登峰造极;“虽覆一篑”而能渐渐进步。这都是讲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主,而不要归结为外来的因素。二是:错事,即使马上成了,发现错误也必须停止,在我;好事,虽然高远,但只要能慢慢进步也当行进,也在我。第二点仅供参考。

孔子又表扬颜回,然后对人有感慨:

5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虽如此,有些“后学者”不可轻视。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然后,他鼓励学子: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法语之言,符合规则的话(规劝);巽与之言,顺从恭维的话;绎,演绎分析。所以,只要学子知错能改,肯定有好朋友: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无友不如己者”,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的,起码某些方面超过自己。有“以友为师”的意思。

人之有骨气:

5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节”,也在生活中:子曰:衣敝袍,与衣狐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忮,害怕;臧,好。有结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修成三点:

5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与人共,明了三种情况:

55,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可与不可,聚散之间全在一心: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这一则,我的理解是:“唐棣之华”,团结的象征。“偏其反而”,花偏离位置,翻转过去了。联系上一则知道,他在说“心近,身远亦近;心远,身近亦远。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还是只供参考。

《乡党》选则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便便言”,善于言谈。此为说话的不同场合:在公家,言多是为了做事;在乡党,言少是为了处身。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ài,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xiù,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这些是限于当时的条件,孔子才有的一些应对行为。估计你会批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此非追求奢靡,是因为当时的工具及生产力决定的。“唯酒无量,不及乱”,孔子还是挺能喝酒的,但不会过量。

食不语,寝不言。孔子要求做事得体、专注。反观现在,人际陌生。在家里,家人聚会,我倒提倡多说话,多交流。睡觉嘛,就不要多说话了,也别看手机。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请托别人,出于礼貌及感谢,我们都要学习孔子这点。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学学孔子,别乱吃补品。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人命关天!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孔子对朋友多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