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径关、西径关,雁门本来是两关
提起雁门关,就我这的脑子里杂想起一大堆又相连,又似无关系的东西,什么天下无双地、蒙恬、李牧、汉高祖、赵襄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李广、卫青、霍去病、杨家将、潘仁美、陈家谷、降龙木、匈奴、契丹、外三关、北魏、辽国、西夏、后汉,燕云十六州、雁门郡、雁门太守行、雁过留名、乌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顾炎武,傅山等等等等。
太多历史和故事的地方,越挖越深,越想知道,所以这篇文章费老劲了。干脆买了一本869页的“雁门关志”,结果东西太多,又无从下手,写出来太多,少了写不透,前前后后搞了小一个月了,凑合发了吧。看了书感觉在这一代走的时间太短,要有个十天半月的,可能基本如愿。
往北边的来路看,一条山沟,两山对峙,古关道蜿蜒而来。这可是扼守天下险要的所在。
看一下山西地形图你就知道,从大同盆地下来就恒山山脉是险阻,跨过恒山以后,往南边沿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就到到黄河边了,这一线基本没有天然险阻,过黄河可以奔洛阳了。而雁门关是恒山山脉西段勾注山最窄处的捷径。所以,可见其是战略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网摘图片,侵权立删)
站在现在的关城上,感觉很壮观。
其实这里只是雁门关的一半,此处古称勾注山,为恒山山脉的西段,在168平方公里面积上设两关、四口、十八隘口,所谓双关,一为西陉关,一为东陉关,合称雁门关,现在的景区是东陉关所在地,西陉关在此处的西边不到十公里吧。魏晋南北朝以前主要是走西陉关,西径关又称“铁裹关”,现在能看见当年人工开凿的一段长50米,深20米的关路,并在此有关城的遗迹,据说曾经用铁皮包裹城门的大门。
(摘自雁门关志,侵权立删)
南北朝以后才分为两关,到唐朝始有雁门关一说。西径关路比较高,路面干燥,比较东径关水比较多,冬天冻冰。所以原来走西径关,但山路比较险,石头坍塌。明朝以后以东径关为主,西陉关逐渐废了,看网上的照片现在遗迹很少了。
沿着这恒山西段的山脉基本是东北——西南走向,有30——50公里的宽度,大大小小百多条可以横跨山脉的山沟,当然雁门关的东、西径是两处最大的山沟,其东西两边200公里内还有比较大的山沟形成了十八个隘口。明代《代州志》记述:“雁门、平刑(平型关)、盘道梁为阨塞,由雁门东顾则平型,西顾则盘道梁。介乎东者则水峪、胡峪、马兰、茹越、小石、大石、太安、团城、凌云、葫芦焉,介乎西者则太和、白草、八岔、小莲、夹柳、燕水、雕窝、玄岗焉,是所名十八隘,此也。”不过这个说法已经把西径关的两个口算进来了,说明明代只以东径关为主。而同时没有算平型关和盘道梁,当然这只是当时的说法。
这个两关、四口、十八隘口和关内外的城、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可能在中国历史上是首屈一指的了,说到这里,我有点体会罗哲文先生题雁门关为“天下第一关”的意思了。
现在整个体系是明洪武七年(1374)吉安候陆仲亨贬于代州所建。明景泰、正德、嘉靖增修,万历复修,已经600余年。看来吉安候陆仲亨真是干实事的人,贬到这里修了这么大的边防工程,没白从17岁跟着朱元璋打天下。
现在大家玩的是东径关这条山沟,当年杨家将守的是西径关,跟现在的雁门关不是一个地方。要说现在景区可不愿意把这事搞得这么清楚。
东径关沟长有30公里左右。景区在山沟里有南北两个门。
山沟南面正对着代县城。南门在前腰铺驿站,南门游客中心也在那里,直接从代县过来很近,据说20分钟车程。从南门进,要步行1个多小时才能到关城,估计还有个一两百米左右的上升。 下图是南边山沟。
北门在后腰铺驿站,208国道旁边,离二广高速6公里。进去到景区的明月关有2公里吧,这段路没有景观,有景交车,但来回要30元车费,老人也不免票。下图是山沟的北面。
景区门票90元,60岁以上免票。实际景观玩的这一段就是从明月关到天险门外面的镇边祠。没多远,一般玩1——2小时吧。但你要爬关城里三个制高点的话,需要2——3个小时。
景区里面的明月关过去是雁门村,有不少农家乐,可以吃住,但条件一般。景区南北两门所在的前、后腰铺驿站有雁门关大酒店,住宿现在好像都没营业,后腰铺驿站有饭馆,我们在那吃了一顿饭,真难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