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如果你害怕做这3种事,说明骨子里极度自卑
心理学家:如果你害怕做这3种事,说明骨子里极度自卑
很多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内心明明早已惊涛骇浪,但表情却依旧波澜不惊,明明内心早已五味杂陈、怒火中烧,冒着憋出内伤的风险,也要不被察觉,以便不被他人称为弱小的人。
在这个崇尚强者的社会里,软弱、无能、情绪化都是不被人们所接纳的,这使得他们无法全然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但这些压抑起来的感受,会像泥沙一般堵在心灵的河流之中,直到哪天过多,堵住心灵的流通,最后使得一个人彻底崩溃。
“自卑”就是一个人最容易产生的情绪。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孩”,当这个小孩跑出来的时候,自卑情绪便被激活。那么,让我们感觉自卑的情况有哪些,此时的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1. 不敢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是自卑的表现
每个人在跟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让自己委屈的事,比如被恋人背叛、被上司抢夺功劳、被朋友利用等等。当这些事情发生后,正常人都想要做出一些行动来发泄负面情绪、让对方尝尽苦果,然而,有的人却畏畏缩缩,不敢表达自己的攻击性,这就是一种自卑的表现。
一个人出现了攻击的情绪,但又不敢向外寻求出路的时候,这个攻击性为了寻求发泄的路口,就一定会转向内部的自我攻击,导致受伤的就是自己。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要学会拥有让人“讨厌的勇气”。
《人间失格》作者太宰治就是其典型代表。小说中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就是一种对内进行自我攻击的典型表现。在他行文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羞耻”的痕迹,而这种羞耻的内核,就是“我不是一个很好的人”,这份自卑带给了他太多的无助与无能。
在《人间失格》中,主人公阿叶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友被他人奸污,但懦弱无能的他却没有采取任何的保护行动。这就是他“自卑”心理最深刻的反映——即便是他人对自己做了伤天害理的侮辱行为,他依旧觉得低贱的自己是没有资格反抗的,更别说攻击那个侵犯女友的人了。
攻击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之一,是一个人在某些固定场合,为了保护自己而拥有的“精神器官”,如果这个“精神器官”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后果可想而知。
当一个人在幼年时期,向照料者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时,如果迎来的是照料者充满敌意的强烈反击,这份攻击性就会因为害怕再次被强烈反击,而被深深地压抑在内心。即便是在必要的时候,需要释放这份攻击性,也很难释放出来。
内观自己的内心,觉察当我们想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时,害怕的究竟是什么,是在害怕曾经的照料者打压你的感觉,还是此时的你,确实没有合情合理地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察觉到这一点,你就知道究竟该怎么做。
2. 对于分离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只因害怕被他人抛弃
在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客体关系流派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作客体恒常性。通俗地说,就是在人的内心里,能否一直感受到有个温暖的母亲在照料自己。如果内心一直缺少这份温暖的感受,人就会产生恐惧和焦虑,当你感到恐惧、焦虑、没有安全感时,人际关系就容易出问题。
如果要说因为“分离”而产生自卑,太宰治就是典型代表人物。婴幼儿时期便与母亲分离的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又陆续和乳母、叔母等别离。这使得他的内心始终没有一个稳定照料者的形象存在,而对于女性丧失的伤痛,又造就了他对女性的母性渴望,以及因此诞生的被抛弃的恐惧。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在今后的人生中,太宰治就一直在分离的伤痛中求索和治愈自己,这就造就了他的“讨好型人格”:每当生命中遇到某些特殊的人,他便极尽可能地讨好他们,从来不敢反抗,其原因就来自于“害怕被抛弃的恐惧”。
如果你也是一个害怕被抛弃的人,那就需要寻找一个能够给你疗愈、给你温暖,真正能够不厌其烦给你安全感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体验中获得疗愈——即在内心里重新获得一个温暖而恒久的客体。
3. 离群索居、害怕与他人接触,害怕被他人吞噬
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在亲近——疏远、爱恋——恐惧中反复纠结。
他们既渴望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连接,又担心一旦产生关联,就会陷入恐惧中。他们渴求亲密关系,但又害怕被吞没。他们既与他人保持距离,又难耐孤单寂寞。
在痛苦中反复徘徊的他们,将自己包裹了起来,退回到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沉溺在自己的玩乐、幻想当中。当今社会的宅文化盛行,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内心有一个弱小的自己,他们真正害怕的是,当自己与人接触过多时,那个弱小的自我会被他人的强大所吞噬。
原因可能是,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因为照料者的接触带来过伤痛,照料者是一个严苛、偏执或控制欲非常强的人。这使得当他们长大后,害怕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再次体验到照料者带来的创伤,外人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激活他们内心深深的自卑和无助感,因此便开始了离群索居的生活。
想要从离群索居当中走出来,就需要正确识别自己的体验,当我们再次与他人接触时,哪些是照料者带给我们的创伤体验,哪些是他人带给我们的真实感受。很多人往往把他人的普通行为,误解为坏的照料者带来的恶意感受,因此,只有学会正确识别他人的情绪,才能渐渐走出阴霾。
结语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自卑都是不可避免的情绪体验之一。一个人的觉醒,并不是被想象中的那束光照亮,而是对黑暗有所体察,而“自卑”就是我们内心的一片黑暗,只有看清它、照亮它,才能真正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当人们看见了内心黑暗角落的真实面貌,便可以对它进行理解,从理解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有所领悟。于是,改变也从领悟的那一刻悄然发生了。
在适当的场合施展攻击性,能让一个人不再受委屈。在合适的人面前传递自己被爱的需求,便能疗愈对分离的恐惧。大胆地走出去,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都对他人抱有恶意,要学会主动地迎接阳光与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