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李劼人故居 2024-08-04 02:50:15 李劼人(1891-1962),原名李家祥,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报刊编辑等。1912年发表处女作《游园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曾任《群报》主笔、编辑,《川报》总编辑,其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大河三部曲”。因此,李劼人先生被誉为“成都真正的历史家”“川西民俗的百科全书”。《死水微澜》以1894年甲午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为时代背景,以成都郊外一个小乡镇为场景,将普通人蔡大嫂、罗德生等放在历史转折关头,详细描写社会各层次的变化、反应,使主角的个人日常生活与重大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描绘了四川社会各种历史力量的冲突激荡、发展演变以及川蜀历史的风土人情。 《暴风雨前》展现的是知识分子的锤炼、锻造与变化。以半官半绅的地主郝又三的家庭为核心,讲述了四川诸多新事物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的新变化,包括宣扬维新思想的文明合作社的成立,申报、沪报在成都的落户,东渡日本的留学潮,川汉铁路的建造,省城第一届运动会,四川郫县“打毁教堂,殴毙教民”等大案,红灯教进城,江安事件,逮捕革命党人等历史真相,预示着暴风雨必然到来。《大波》是以保路运动为核心历史事件,叙述了其原因、发展的经过及最后导致辛亥革命爆发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本人创作时感觉“胸中奔腾不能自已”,其刻骨铭心的切身体验、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严谨求真的史料调查,以主人公黄澜生出生于新潮的半官半绅家庭为依托,正面描写了历史事件、发展规律,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清晰再现,将枯燥沉寂的历史档案加工成曲折跌宕的精彩故事。 恰巧成都文友也很喜欢李劼人先生的作品,也多次提到与他一同前往,了却仰慕已久的一桩心愿。只见老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眼前一幅幅浮雕把人拉进了几十年前的场景,民国时期东大街赶集的场面、兴顺号杂货铺、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了陌生感,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和自然。顺着这条笔直的巷子往前走,右侧所有的浮雕艺术墙,不仅刻画栩栩如生的叫卖小贩和驼满货物的耕牛,还能看到不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糖人、剪纸、面塑,以及各种琳琅满目的店铺。在一个僻静的小巷子里,我们终于找到了李劼人故居——菱窠(kē)。走进“菱窠”的小门,里面还真是别有洞天,一个绿意盎然幽静的小院落。 走在独立清净的院落里,几棵开枝散叶的古樟树,周围依次为乔木、灌木、修竹、绿篱……汉白玉雕琢的李劼人先生半身塑像,基座背面有张秀熟撰文,马识途书写的铭文:“巴蜀天府,地灵人杰;劼人先生,一代文哲;锦心绣口,冰清玉洁;微波大澜,呕心沥血;山何巍峨,日何烨烨;缅怀斯人,高风亮节。”赞誉之辞,和塑像风格正好冷热均衡,动静相宜。塑像左右花木交映,环境舒适优雅。左侧有一小湖,湖边有水榭、亭台和游廊。据记载,1939年,李劼人先生在友人资助下,在成都东郊的狮子山下沙河铺修建了几间茅草房作为居所,因门前有一水塘种着菱角,所以李劼人先生将自己的家命名为“菱窠”,意为菱塘边的居巢。 最初的“菱窠”是一座土墙草顶的房子,坐北朝南,隔为3间,东为客厅,西为卧室,中间书房,书房中一张书桌,数架图书,几幅宋画。1957年,故居进行了翻修,将草顶换成小青瓦,阁楼升高为一楼一底,楼上楼下均以走廊环绕。底楼布局、功能不变,为餐厅、客厅、书房、卧房,楼上为藏书楼。藏书楼中存放并收集4万余册中外文图书和千幅古今字画。现在房屋的格局并没有变,当年的家具也保留了下来,庭院小巧雅洁,院子里还保存着李劼人先生亲手所植的一棵银桂树。因李劼人家属早已将其全部藏书捐献,所以现在的藏书陈列,都是管理人员照单搜集的现代版本。 客厅的墙上挂有几幅字画,其中一幅兰石图,逸笔草草,酣畅淋漓,运笔着色均不俗,原来是号称“川西孔子”刘止唐之子刘豫波的画。他是清末民初成都有名的“五老七贤”之一,曾经是李劼人在石室中学读书时的国文老师。画上题跋:“既淡养心,坚定立学,三十余年此心空谷,一笑相通,还持旧说。”有赞许,也有期望,还有沉淀着古风遗韵。室外的墙上是根据李劼人先生“大河三部曲”创作的木刻画,沿着木质楼梯上到二楼,这里是介绍李劼人先生生平的陈列室,陈列了大量照片,同时还有李劼人先生各时期著述。文友对版本颇有浓厚兴趣,便仔细浏览起来。我站在木楼板上,手抚栏杆,菱窠尽收眼底。 李劼人先生生前作厢房用的屋子已改为办公室。门上悬额云:浓春阁。想来是从李劼人先生自撰浓春难谢碧桃花一句中拈出,意思自是极好。而阁旁悬挂的对联则更有趣。联曰:敢有文章惊天下,莫叫鸡鸭恼比邻。上联讲抱负,何等襟怀;而下联又纯用土语,表现了李劼人先生家居的趣味生活。李劼人先生是成都历史的忠实记录者,甚至在细枝末节上也力求准确,在《死水微澜》中写到天回镇赶场的盛况时,插入一大段关于川猪的描述,体形、重量、饲料,甚至猪圈的修建方法、防病措施等等应有尽有。为了写作,他大量收集本土的各种社会资料,包括家谱、族谱,乃至介绍四川风土民情的信件;为了一句话的准确性,常常不厌其烦地走访事件的当事人,动辄(zhé)翻阅了10余万字的有关资料。在作品中描写的名胜古迹、街道、河流、设施、日常用品、生活习俗都是当时成都地区原始风貌的描摹。 漫步在街市小巷,映入眼帘的是民国建筑风格的小洋楼、青砖黑瓦的川西民居和店铺,传统而古老的拼接式门板,青石板铺垫的路面……在东门市井,“菜市坝”“天回镇”“水津街”这样的老街名和老地名格外醒目,沿街可见怀旧的浮雕和泛黄的老照片,若隐若现的视觉引人浮想联翩;补锅匠、纺织匠、剃头匠、打铁匠,曾经存在于街头小巷的民间艺人,再度出现在古老的街市。东门市井最吸引人的要数菱窠茶舍,川西建筑穿斗结构开放式回廊、瓦屋顶、老虎灶、蓝底白字茶幡、竹编工艺水瓶、竹圈椅木茶桌、盖碗、铜壶、老三花茶,样样都是老成都记忆里的标志性元素,在这里可以吃本土小吃和幺姑儿豆花饭,地地道道的老成都风味。 李劼人先生不仅是文学家,也是美食家,能够烧得一手好菜。1930年夏季,李劼人先生辞去大学教授一职,在成都指挥街寓所开设取名“小雅”的川菜餐馆,亲自掌勺,一度非常有名。东门市井里,就有一座特意复原了“小雅”餐厅,现成为街区里的具有代表性餐饮门店,这里的菜式都是复原了李劼人先生的菜式:酒煮盐鸭、豆瓣葱烧鲫鱼、怪味鸡、黄花猪肝汤、厚皮菜烧猪蹄……“哈哈茶铺”是老成都戏院茶铺的格局,室内看戏,室外喝茶,茶铺里摆有小方桌、木椅子、盖碗茶,正中设有极小的戏台,台上只摆一张桌子,在这里可以听相声,也可以看曲艺表演。“菱窠”读书会也吸引了不少读者,有自我陶醉的老年人,有时尚流行的年轻人,有踊跃购买李劼人的书籍,有不少游人利用笔记本,直接感叹李劼人先生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拓展了自己文学领域的视野。 由此可见,依托名人故居,激活了一整个街区的繁华与完美。东门市井与李劼人故居比邻而建,是文化艺术赋予了消费的绝佳街景,而文化消费反过来拉近了普通人和外省游人文化交流的距离,让城市的记忆和传统的文脉得以延续和传承。 赞 (0) 相关推荐 付金艳:李劼人与叶圣陶——从新发现的档案谈起 李劼人以小说而闻名.不过就其个人职业来说,文学创作只是他的副业,他真正执着并为之投注大量精力的是实业.放眼李劼人的朋友圈,文人朋友并不是太多,并且与文人的交往常常并不是为了诗词唱和,而是出于实业发展需 ... 东中环新增3.8万㎡公园,集齐成都人最爱的三大元素 正在建设公园城市的成都,人们对公园的喜爱是不容置疑的,近日,UP君收到粉丝爆料,说东中环正在悄悄咪咪修一个公园,集齐成都人最爱的三大元素:人文.市井与自然,这个就霸道了,走,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 先来 ... 成都宽窄巷子:中国首个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街区 引言 成都宽窄巷子,是最具典范性的成都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也是中国首个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街区,它体现了成都独特的市井生活文化,最终成为了成都市的旅游地标. 前言 成都宽窄巷子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商圈 ... 如何在成都最美茶馆里 “ 寻宝 ” 官宣!各位UPer,下面这个黑底的logo,相信你们很熟悉了,中文成都向上在前,英文在后,微信号ID:UP_chengdu,这是我们的流量号,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注. 现在UP君正式推荐,我们的 ... 参观李劼人故居 今年买了一本书<川园子>,介绍川派园林.过去只晓得崇拜苏州园林,看了此书,对于四川的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都历史悠久,自古休闲风气浓厚,但是保留至今的园子实在不多,历史记载,曾经的天府广 ... 行走丨李坑小记 在茶香弥散街市的仲春,我步入郁郁葱葱的李坑,那是江西婺源县城与江湾镇之间的古村落.斜叼烟斗.满面含笑在村口树下喝茶的老者向我比划着说,此地原名"理田",因山溪流聚于此,日久成泊,被 ... 李劼人:一切的一切,只有怀念了 白昼无休止,我这么想: 我们有为白昼的亮光而存在的头发: 但最终黑夜的平静水面将上升 而我们的皮肤,像在水下,将看得很远. by 勃莱 李劼人: 一切的一切,只有怀念了 "在我们身处 ... 行走丨乡村说书人 想当年 手中的一把三弦 十里八乡的庄稼人被勾得 像是丢了三魂七魄 不是东家拉 就是西屋拽 伶牙俐齿 电光火石 才子逢佳人 武将保家国 忠贤沉冤来 千百来年沉淀的故事 在一张嘴中精彩复活 贫瘠而单调 ... 李劼人收藏民国时期的书法欣赏 李劼人收藏民国时期的书法欣赏 我当然没有资格到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去一一拍摄,尽管离我家不过1公里的距离,我上大学时就常常到哪里去徘徊-- 这些书法作品的图片依然是从锦江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精品选中 ... 纪念李劼人诞辰130周年 | 起笔兴风雨 ——李劼人《暴风雨前》手稿 李劼人 (1891-1962), 原名李家祥 , 笔名老懒.懒心.菱乐等 , 四川省成都市人 ,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 文学翻译家,曾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政府副市长.他一生著述丰富 , 长于现实主义描写 ... 行走丨那村,那人 有人告诉我,很多地方,很多人,一辈子只能遇见一次,擦肩而过就是杳然一生. 此刻,窗外夜雨淅沥,檐滴走心.我告诉自己,那个离天堂最近.而坠落凡尘的仙境,那个浑身英气.而眼眸里闪着希望之光的藏族小伙,于我 ... 名家丨李敖:成为一个有光彩的人 十点名家读过的书藏在你的气质里 关注微信号收听我们的消息 每晚十点为您推送精品阅读 1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曾花了许多气力来把自己锻炼成钢铁.锻炼的方法,不论是东海圣人的,还是西海圣人的,我都一网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