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当悉尼渐渐变成一座“围城”,你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AFN
本篇共4037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前言
一提起悉尼,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壮丽的歌剧院,巧夺天工的悉尼大桥,和浪漫的情人港。
悉尼,不仅是整个澳大利亚、大洋洲及南半球第一大港口城市,也是世界公认十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优质的教育、发达的经济、优美的景色,甚至是那没有雾霾的天气,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来此移民定居,其中更能看到无数华人的身影。
是的,悉尼到处充满奇迹,这是一座恢弘的巨大的城,整个城市高楼林立,总让人喟叹其充盈的活力,光鲜亮丽的人群,现代与古老的水乳交融。
这座闪闪发亮的城市,改变了所有投入她怀抱的人。她散发出的梦幻影版的五光十色,“迷惑”着所有怀揣着人生理想远离故乡,义无反顾想要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人们。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无限的可能,也遇到了无数的竞争,更面对着无尽的挫折与挑战。
在某个负能量爆棚的瞬间,想过离开吗?想过。有人离开吗?有。
不像国内“逃离北上广”仅仅是媒体为了博人眼球造出的话题,澳洲人是真真切切在逃离越来越压抑,越来越让人喘不过来气的悉尼。
悉尼就像一座围城,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阅读导航
一、海外移民最爱的悉尼,本地人却纷纷逃离
二、住在悉尼的“切肤之痛”
三、离开悉尼,更多人选择南下墨尔本
四、悉尼如何攻克危机,成为更伟大的城市?
一
海外移民最爱的悉尼,本地人却纷纷逃离
最新人口普查显示,在过去45年里,迁出悉尼去往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人数,超过了迁入悉尼的人数。自1971年以来,悉尼本地人口净流失大约72万人。
据悉,平均每天有85人搬来悉尼,同时却有129人离开。
悉尼一直是海外移民的首选地之一,海外移民的涌入和本地居民的流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悉尼的人口机构。1976年,当时只有不到25%的悉尼居民是在海外出生。40年后,约40%的悉尼居民出生于海外。
持续的本地人口流失,明确显示出悉尼存在着一些问题。
不可否认,悉尼是一座很棒的城市,有诸多令人着迷的地方,但对当地人来说,也有很多令人痛苦的地方。
自1971年起,有约210万人迁出悉尼,搬到了澳大利亚其他地区,其中近半数的迁出人口搬到了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其他地区。人们搬到悉尼工作或接受教育,又在生活的不同阶段搬离,循环往复。也就是说,离开悉尼的人比搬到悉尼的多了34万人。
墨尔本也经历过起伏,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经济低迷时期。但过去20年,更多的澳大利亚人搬到墨尔本居住。许多人据此预期,墨尔本有望在2056年超越悉尼,成为澳洲最大的城市。到那时,墨尔本人口的预期中位数将为820万,几乎是目前460万人的两倍。
过去20年里,只有悉尼和阿德莱德的人口是净流失,达尔文保持平稳,布里斯班人口剧增——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悉尼人的涌入——自1971年以来,50多万人从悉尼搬到新州北部临界的昆州,其中近一半涌向布里斯班。
当他们离开这个地方时,悉尼人不会放弃城市生活,他们刚刚放弃了这个城市。
从区域看,过去10年内人口流失最严重的是悉尼西城区。资深社会研究员马克·麦克林德尔(Mark McCrindle)认为,西城区并没有提供足够吸引人的生活方式让居民留下来,虽然与悉尼北区及东区相比,那里的生活成本较低。
从年龄构成看,选择搬离悉尼的居民年龄大多在25岁至44岁以及0岁至14岁之间,这意味着迁出人口通常为举家搬迁,而非退休老人想搬到其他地区过平静的生活。悉尼人口增多的唯一一个年龄段是15岁-24岁,主要是受教育、就业和娱乐驱动。
2015年8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本地居民对悉尼未来的预期大多悲观。在接受调查的1000多名悉尼人中,有64%的人表示悉尼比五年前更糟了,66%的人认为五年后会变得更糟。
当问到生活在悉尼有哪些困难时,73%的人表示生活成本是个很大的挑战。其次是住房开销(59%)、交通通勤时间(52%)、工作就业(29%)以及生活节奏与压力(29%)。
二
住房、生活成本、交通
住在悉尼的“切肤之痛”
有分析认为,悉尼激增的房价是本地人口流失的主因之一。一项最新的年度国际住房可负担性调查表明,澳大利亚在全世界房价最难负担得起的国家中排名第三,而房价居全国之首的悉尼房产价格的中位数,比除了墨尔本和堪培拉以外的其他首府城市高出一倍多。
房地产数据公司CoreLogic最新公布的全澳房产报告显示,截至05月05日,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悉尼房屋价格下跌了3.5%,尽管如此,悉尼的独立屋中位价格仍远高于100万澳元。平均下来,在悉尼买一套房子几乎相当于人们年收入的13倍。
居高不下的住房成本吞噬着人们的收入,在无形之中加重了日常生活其他方面支出的压力。而我们都知道,澳大利亚是一个物价昂贵的国家,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此前发布的全球各国物价报告(Mapping the World's Prices)显示,澳大利亚多项物价均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综合平均物价连续四年都排名第一。
其中更瞩目的是,澳洲的公交费用同样排名首位,其次是邻家老铁新西兰。
上路你就得付钱,看病也得付钱。悉尼的生活成本相当可观,尤其是停车费。而就算你停得起,却不一定能找到停车位!
澳大利亚自由撰稿人斯特里特(Andrew Street)说:“我期待着阿德莱德广阔的天空,在那里我们将有足够的空间,去度过我们的周末,而不是刚从前一周的压力中恢复过来,就要迎接下一周的压力。”那些离开悉尼的人,也许怕的就是这样一天一天的过下去。
三
离开悉尼,更多人选择南下墨尔本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数据显示,悉尼人口在2016-17年间增长了2%,达到510万人,增加了101,600人。 但其中海外移民就达到85,000名。但是数据还显示出,去年有超过1.8万本地居民逃离了悉尼。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悉尼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不平衡城市”。悉尼人要买一套负担得起的房子,需要跑到市中心外的远郊,比别的首府城市的人跑得都要远,这给在市区上班的通勤者们造成了极大不便。
西悉尼大学建筑学系主任Chris Knapp说,
“悉尼CBD所在的海港区域非常美丽,但却让通勤成为了众人的噩梦。比如很多人要经过海港大桥和隧道才能到达那里,超长的交通时间和距离让通勤者压力倍增,无比痛苦。”
墨尔本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相对较低的房价,以及维州政府的优惠政策,正在吸引著大批的人才和企业迁入墨尔本。相较于悉尼持续的人口净流失,去年,来自全澳各地超过9000人涌入了墨尔本。
根据CoreLogic的数据,墨尔本独立屋中位价为83万澳元,悉尼则高达103万澳元。
比较网站finder.com.au的研究表明,在墨尔本只需要大约25公里的路程,就能找到大约80万澳元的房子,坐火车到市中心大约需要半小时。 但除了几个分散的郊区,想买一套悉尼中位价的房子,一般要在CBD外35公里的地方,比如西区Blacktown附近的Glenwood,或南区的Loftus,距离CBD上班大约要50分钟。比较之下,墨尔本距离CBD15-20公里的房产价格可能比悉尼便宜约40%。
澳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虽然一直大力推行“30分钟城市”理念,即从家门口到办公室的通勤时间只要半小时。但悉尼人想要享受这种“特权”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
位于西悉尼的Lidcombe,到达Wynyard火车站只要30分钟左右。Lidcombe的独立屋平均价格约为120万澳元。 墨尔本西部的Sunshine,距离Flinders St也同样只要30分钟,那里的房价不到80万澳元。 而要想在悉尼买到这个价位的房子,就得跑到悉尼的Yennora,两个火车站出发到达的时间都在45分钟以上,更别说从家门到公司门口了。
四
悉尼如何攻克危机,成为更伟大的城市?
据预测,悉尼在未来三十年内新增人口将超过240万人。过快增长的人口使城市密度越来越小,飙升的房价,拥堵的交通,怨声载道的居民——这一切都反映出悉尼陈旧的基础设施已经跟不上城市快速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为此,在2016年底澳洲政府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草案-《Greater Sydney》。该草案长达170页,9个大章节,可以说是澳洲政府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份官方报告了。
在这份草案文件中,政府将大悉尼分为三个主要城区,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民住房可负担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平衡发展,进一步改善整个地区的自然环境。这三个城市分别是:Eastern Harbour City(东部海港城),Central River City(中部河流城)和Western Parkland City(西部绿地城)。
大悉尼委员会针对这个一分为三计划给出的理由是: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提高居民住房可负担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平衡发展,进一步改善整个地区的自然环境。
可宜居性的概念,联系着交通、房屋、社会经济及政策等各方面:交通方面,不单只讲求交通网络的建设,亦着重交通的选择性;房屋方面,不只讲求可负担的房屋,亦关乎房屋政策是否公平;社区方面,不单讲求设施供应是否足够,更重要的是对市民心理需要的支援。
事实上除了悉尼之外,也有很多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在为解决这些城市问题而努力。面对交通拥堵,伦敦、新加坡和斯德哥尔摩向进入拥堵区的车辆征收拥堵费;纽约提出“Housing New York”计划,为城市中的中等收入者以及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可负担的住所;阿布扎比建造了零碳零废物的全球首家环保城Masdar City,探索新型城市的未来。
改造现实中的城市格局容易,更具挑战的是,如何改变人们内心已有的对城市的看法,在居民心中,“悉尼”意味着什么?生活在城市意味着什么?虽然大悉尼计划还有待改进,但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
END
悉尼是如此辽阔,如此立体,如此丰盛、包容、自由,它是无数人追梦的热土。可是,也残酷而冷漠,势利而疏离。
如同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讲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悉尼欢迎理想,人们在这里学习、打拼,不断奔跑着追逐内心的火苗。最新数据显示,全澳超60万的专业人士——包括律师、医生、会计师、工程师等都云集在悉尼, 而悉尼具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的人已达2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多百分点。
悉尼也欢迎堕落,这里有领着低保福利就满足的无业者,有夜夜笙箫、门门挂科的留学生,有成天控诉命运不公却从未想过改变的情绪主义者。
大都市有着更多机会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充斥着令人窒息的压力。工作、房价、交通、生活成本,每一项都让我们分分钟想逃离,又真舍不得。这意味着想要在这里立足,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行。而梦想实现时的成就感,只有亲自体会过,才知道这成倍的努力多么值得。
不过,悉尼未必是唯一选择。27岁的公关人士劳拉·布卢(Laura Blue)跳槽从悉尼来到了墨尔本,她很喜欢墨尔本的公共交通系统,咖啡文化和“良好氛围”——闲适稳定,悠然妥当,有你一切熟悉的岁月静好。
Paul Graham在那篇著名的《Cities and Ambition(市井雄心)》里说:
是不是你胸怀大志就一定要去一个伟大的城市居住呢?非也。所有的伟大的城市都激发着某种雄心,但是它们并不是唯一的地方。只是如果你壮志在胸,就得反覆试验去找到去哪里生活。你要是在一个城市过得很自在,有找到家的感觉,那么倾听它在诉说什么,也许这就是你的志向所在了。
人只要有经营生活的心,在哪儿其实都一样。无论留下或者离开,你需要做的是,把这座城市散发出的耀眼光芒,变成你踏出舞台时背后的聚光灯。
致始终拼搏奋斗的你。
参考来源:SMH,news.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