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工后,林徽因询问碑文谁写,彭真:周总理字不赖

前言:

1949年9月30日,也就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那就是为在天安门前建立一座纪念碑,来纪念在革命斗争中牺牲人民英雄。

图 | 人民英雄纪念碑

实际上,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想建立这样一座纪念碑,遥想从1927年上井冈山时期开始,有多少战士为了革命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就像是粟裕将军曾说过的,如果井冈山时期很多战友没有牺牲,新中国的封帅点将,必有他们。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决定,为了纪念在反对内外的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天安门前建立一座纪念碑。会议当天毛主席便提议,当日就进行奠基仪式。毛主席亲自铲下了第一铲土。

图 | 毛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上

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代表,全国政协原常务委员会委员杨拯民回忆说:“9月30日下午6点决定举行奠基仪式,当日决定兴建,当日决定奠基,这样的速度在全世界都很少见。”

征集设计方案,梁思成参与

“纪念死者,鼓舞生者”是建立这座纪念碑的目的,那么这座规划宏伟的纪念碑,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造型完成它的使命呢?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成为这个专家组的成员,为这次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出谋划策。

当时的设计要求有三个:(l)建筑造型要能承载“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神圣使命;(2)作品风格要突出庄严肃穆的主题和时代精神的特征;(3)纪念碑表达的内容和形式要能体现广博宏大的思想。

图 | 毛主席在参观设计方案

方案一出,引起国内许多专家的关注,甚至国外也有响应,要知道,国家建立纪念碑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纵观很多国家的纪念碑,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历史意义,所以很多人也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借鉴世界上的纪念碑,最后还是决定自我创新。

最初的方案是,建立一个空心的纪念碑,在里面装上台阶,人们登上以后,可以俯瞰北京全城,这也意味着以后可以在里面装上电梯,然后成为了整个北京最后的建筑,但这样并不妥。要知道,美国的华盛顿纪念碑就是这种形式,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也有70秒到顶端的高速电梯,游客登顶后通过小窗可以眺望华盛顿全城。

图 | 林徽因和梁思成

梁思成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既然是碑,就应该是中国的碑型为主,这是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案,而且石碑就象征着中国人民对革命先烈伟大的崇高精神的敬仰,而不是做成了一个景点,让人们进入内部参观内景。这一点很快得到了毛主席等领导人的认可。

梁思成出生于1901年,他的父亲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1919年,梁思成和林徽因相识,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和林徽因一起去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后来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如果让他参考美国建筑其实不难,但梁思成认为,应该用中国传统的纪念方案。

图 | 毛主席在中南海看碑文

不久,毛主席到颐和园的万寿山散步时,曾看昆明湖畔的石碑很好,觉得这种古老的方式就很好。这个意见传到梁思成这里,可谓不谋而合,最后在多大方案中,选出了3种方案,让北京市市长彭真选定。

梁思成在信中提到:“彭市长,都市计划委员会设计组最近所绘人民英雄纪念碑草图3种,因我在病中,未能先作慎重讨论,就已匆匆送呈,至以为歉。现在发现那几份图缺点甚多,谨将管见补陈。”

图 | 最初的设计方案

尽管方案很多,但总体是以传统石碑的形式,第一种方案是下面有三个桥洞,上面立上纪念碑,但是梁思成觉得,这3过门洞违反了结构常理,这样会让纪念碑不稳定,不结实,缺乏“永垂不朽”的品质,另外台子太大,显得碑瘦小,所以这个方案被淘汰,最后选定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

梁思成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它的风格应该是简洁庄重的,它的造型应该是质朴庄严的;不仅要区别于西方纪念碑和中国传统碑碣的设计,也不应与任何类似的碑体重复。

梁思成当时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以对国家和人民无限的忠心,对英雄们无限的崇敬,不能不汗流浃背,战战兢兢地要它千妥万帖才敢喘气放胆去做。”这封信让纪念碑的设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确定,纪念碑按照梁思成确定的方案,在下面绘制上浮雕,前后是碑文。简单,庄严,肃穆。

图 | 人民英雄纪念碑

采碑石运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劳动力还没有机械化,要想找到一块非常大的石头,然后运到北京,这并不容易。根据兴建委员会的要求, 像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建筑,其材质一定要足有足够的重量和要求。

由于纪念碑的设计图上有30米,所以有人建议,用4块巨石拼接起来,前后每个石头的重量是215吨,再加上侧面的石头,更加重。对此林思成和林徽因认为这样不妥,应该用一块完整的石块,至少前面的碑面必须用一块完整的石块,而且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这个石碑应该是一个整石,不能拼接。

这件事很快传到周总理这里,周总理马上给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必须要打磨的非常干净漂亮,第二,要保证这种石头不易风化,第三,只要来自我国的大好河山的石头,都可以。

图 | 周总理

周总理的三个要求可以说点点俱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多少战士用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总之要用国内的石头。最后确定,选用中国的花岗岩,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决定从山东青岛浮山选择这里的花岗岩。

中国花岗岩闻名于世,曾被世界石材组织评定为“全球四大名牌石材”之一,是中国玻璃的重要原料,其实质坚硬,还有70%的水晶体,而且色泽均匀,不易风化,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开始开采巨石。

资料显示,从1953年4月1日开始,工作人员为了保证这块石头开采的顺利,放弃了用炸药炸的方法,而是采用中国古老的“愚公移山”的方法,从岩石四周往下挖,然后打上孔,最后几十个人同时用锤子敲打铁楔子,可见其艰难程度。

图 | 工人在青岛采石

经过3个月的时间,成功开采了一块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300吨的毛坯石头,然后用枕木和滑轨,通过青岛市的货运站,经过崇山峻岭,运送到了北京,1953年10月13日上午10时30分,挂着专列牌子的火车载着巨大的碑心石,缓缓驶进北京前门西车站。

朱德总司令亲自带队在车站迎接碑心石的到来,站台上鞭炮齐鸣,一派欢乐的景象。从前门火车站到广场纪念碑工地,不足几百米的路程,工人们在路上用钢管交替铺垫,滚动运输,3天之后,重达百吨的碑心石石料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工地。然后便开始打磨和刻字的工作。

图 | 人民英雄纪念碑修建中

碑题和碑文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早期的设计和创作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在讨论,那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是什么。最后经过讨论和决定,毛主席书写纪念碑正面的碑题。在前提的决定中,毛主席曾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当时有人说,毛主席当时一共写了3幅让大家看看哪一幅可以用,当毛泽东的手迹送到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设计组的时候,大家极其高兴,因为这可是领袖真迹,毛主席交过来的时候,是写在信笺上的,从左至右共五排,经过重新编排以后,这几个人组成了一个竖排。

但当时具体什么情况,无人得知,总之毛主席的这几个字可以说是一气呵成,铿锵有力,最后设计组决定就用这几个字。那么,碑文写什么呢?

图 | 纪念碑这个面是毛主席写的八个大字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回忆说,当时关于碑文正面的八个大字,确实是请毛主席撰写的,至于背面的碑文,毛主席早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就已经拟好了。

在奠基仪式上,毛主席还曾读出来了他拟好的碑文,即三个“永垂不朽”全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最后确定,碑文就用毛主席已经拟定好的,那么碑文让谁来写呢?要知道,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具有超高的历史意义,让毛主席来书写,完全合情合理,但考虑到毛主席的书法适合气势磅礴的情景,碑文正面已经用毛主席来写了,碑文应该用楷体来写。

图 | 纪念碑背面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把这件事和林徽因商量了一下,林徽因认为,碑文应该用楷体来写固然没错,但也应该让最高领导人来写,才更具历史意义。无奈之下,二人还是建议让毛主席来写,就在这时,负责纪念碑总体建设的北京市市长彭真提出了一个不错的想法。

他说:“周恩来总理写的字不赖,他写的一手漂亮的'颜体’字,周总理书法浑厚凝重,工整大方,可以问问周总理。”

建议一提出来,便马上报告给毛主席这个想法,毛主席觉得可以。事情传到周恩来这里,周恩来吃了一惊。周总理是个十分谦虚的人,彭真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后,周总理虽然日理万机,但还是欣然答应了。

要知道,新中国刚刚成立,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周总理不想把这件事用在工作时间,他便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闹钟,每天早早起床,专门来练习这150个字。练习了大概十多遍,他才开始认真写。

图 | 周总理写的碑文

写了一遍,觉得不好,再重来,写了一遍不好再重来,前前后后写了好多个版本,经过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周总理终于写了一件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他高兴地把这件作品拿给雕塑家刘开渠看。

“怎么样?这个行不行?”周总理拿着一张纸说。

刘开渠走近一看,惊讶地说:“以前只看过您给别人的题字,还从来没有见过您写这么多的字,这么工整的作品。”周总理赶紧点点头,满意了就好,很显然,刘开渠对周总理写的字是非常满意的。

碑文有了,接下来就是如果把这些字刻在碑上的事情。把毛主席题写的八个大字和周总理写的150个字刻在如此大的石碑上,是非常不容易的。经过研究,大家决定用镀金的手艺,把这些字放大,然后镀上去。

图 | 人民英雄纪念碑

毛主席写在信纸上的字只有核桃大,既然要把这些字刻在碑上,就要把他们放大,首先要放大20倍,也就是说,一个字就有一人多高。刘开渠的夫人程丽娜曾回忆道:“当时刘开渠亲自动手,每一笔每一画都需要很久很久,因为要写成和原字体一模一样。”

而负责镏金的师傅更是几个亿求精,据说纪念碑正面的镏金5次,背面的碑文镏金共3次,使用黄金130多两,可见其一丝不苟。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源于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敬仰,以及对英雄先烈们的崇拜。

浮雕用真人模特参考

当时负责雕塑的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刘开渠当时担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曾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

图 | 刘开渠

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决定在浮雕上拟定中国历史中的大事件,结合毛主席所写的碑文内容,最后以“虎门硝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和“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

那么问题来了,纪念要做浮雕就要画图纸,在最初的图纸上,画出来的人物毕竟都是初稿,怎么办呢?即便是用泥捏出来的浮雕模型也不够栩栩如生,最后决定用真人模特做参考。

为了让人物形象更加的逼真,专家们找来了很多战士,在还原历史的时候,也会让战士脱了衣服,以做到百分百还原。有着“民国第一才女”之称的著名建筑大师林徽因参与设计,纪念碑上浮雕的花纹就是出自林徽因之手。

图 | 林徽因

在装饰花环的花卉品种上,林徽因也是一再斟酌,最初她选用的是木棉花,咨询花卉专家后得知木棉并非中国原产,便放弃了这一构想。最后选定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作为高贵、纯洁和坚韧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10块汉白玉浮雕,雕刻着172个和真人大小一样的英雄人物,但其中没有一个是历史名人或者是领袖人物。其中有工人,有学生,有战士,有农民,也正是他们,展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也说明了我国的革命历史的不容易。

实际上,在当时在创作浮雕的时候,其中有林则徐和洪秀全等历史名人,还有领袖等,但是毛主席认为,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更多的是弘扬人民的革命精神,所以要在有限的空间去展示人民英雄,也不去强调敌人的残暴。最后,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去掉了名人和领袖,也去掉了初稿里的反面人物。

图 | 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这也恰恰说明了,毛主席是一个真正的人民的领袖,他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基本都得到了实行。

此外,还有为英雄纪念碑奉献的设计师,以及劳动者,据统计,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林徽因除了对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作出贡献,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以及景泰蓝工艺革新,北京市革命公墓建筑格局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从1949年最初的设计,到1955年纪念碑吊装刻字,再到1958年4月22日的全部竣工,这块汇集了无数人心血的碑心石,可谓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情怀,凝聚着无数建设者们坚韧不拔的意志。

图 |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58年5月1日,首都5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欢度“五一”劳动节,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在万众瞩目下举行了庄严的揭幕仪式,据不完全统计,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3亿余元。1961年3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