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做好学习安排和选择
孩子在学习上,要靠自觉了,催是没有用的。家长发现了没有,该学得时候,孩子很专心。不想学的时候,就是催也不太容易听话。家长明知道是没有用的,还是要做,希望孩子能够听话。孩子听习惯了,也就习惯了,并不能有太多的帮助。启蒙阶段,教孩子做好学习的计划和安排,统筹学习和休息时间,选择好努力的方向,对将来成长是有用的。孩子的选择,是经过和家长的沟通,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如果孩子不和老师交流,就不能准确理解知识和技能;如何孩子不和家长沟通,就无法接受教育的滋养。如果孩子不和同学交流,行为和表达能力就无法舒展。
教孩子在学习上有所选择,就是为了能够有清晰的方向,明确目标,持之以恒,就不会觉得辛苦。事情结束之后,还能够知道如何开始。自律就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从基础的穿衣,吃饭,行动,表达。家长无不表现了耐心,孩子取得成果,家长比谁到高兴;孩子做错了,家长比谁到担心。孩子在快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是很容易接受,参与到活动中,主动跟着学习。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主动给予孩子的很多;也要培养孩子主动性,这样,到了幼儿园或小学,也可以热情交朋友,懂礼貌,处事方法和表达方式。培养孩子主动性,就要善于倾听,积极引导。
很多事情,可以让孩子来选择。对于学习的计划,事情的选择,需要从实践中,结合规律,才会逐渐恰当。家长如果替孩子选择,就会失去主动性,不太容易结合客观规律。对事物的判断,容易建立在对人的情绪上,而非客观规律上。不太容易成功,就会在做事上,变得艰难一点。有时候,看起来是正确的,未必是合理的。就家长催促孩子学习来说,是正确的,但方法未必恰当。善意的提醒,要比厌倦的催促,作用要强一点。反复的催促,会让孩子有恃无恐,不过如此。对于学习的目标,就落在了家长的安排和选择上。将来会落在老师的要求上。当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情况。当孩子在做判断的时候,能够考虑到父母,同学,老师;参考他们的意见,做决定也会稳妥些。
家长为孩子做决定,是因为孩子还没判断意识。随着阅历的增加,生活经验的丰富,也要教会孩子,怎么做选择,自己做决定。学习上,之所以分不同科目,就是为了有分别和选择。这样,就可以判断出来,哪个方面薄弱,哪个环节优秀。该在哪个地方增补,该在哪个地方提升。对于孩子来说,哪个科目有用,孩子就越喜欢哪个。因为有用的东西,会让孩子做事和表达,感觉很顺利。没有用的东西,就会味同嚼蜡,怎么不令人困倦呢?怎么在学习中,找到有用的部分,就会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比如,听故事能让孩子感到充实,听的动作就有用,就会认真倾听。课本上的知识,如果是零碎的,怎么连贯呢?听故事多了,可以让孩子给家长讲故事。这样,故事越多,家长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