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收割秋天 文/曾海春
站在岚山之巅,举目四望,湘江古镇与龙光宝塔尽收眼底,三水六桥,步云飞虹历历在目,远山崎岖连绵直奔八闽百粤,湘水绵水在山下汇为贡江蜿蜒九曲,飘然西去,车水马龙田园村舍,风景如画使人心醉神迷,宠辱皆忘,禁不住引颈高歌"风景这边独好"!
又是一年秋收时节到了,又是一个繁忙时节到了。上午十点钟,母亲打来电话说,叫我傍晚早点回来把割的稻子装回家。听母亲的语气很是担心着急的样子,于是我立马答应下班早些回来。
其实,母亲的着急是原因的。每年到农村的春秋早稻与晚稻,都是繁忙紧张的季节。早稻大约在芒种节气,人们要忙于赶紧犁田、莳田,晚稻大约在大暑节气,人们要忙于赶紧收割早稻、莳下晚稻,赶在夏季雨水到来前后晒收稻谷,大约在霜降来临时又得赶紧收割晾晒。
母亲眼前担心的或许是,傍晚稻子来不及装回家。今年秋收晚稻比较以往有很大不同,不用再抬打谷机,也不用再挑谷子,而是请了收割机,一袋一袋打捆,然后背到田岸的公路上,来回三两趟用小车就可以装回家。
若是放在以前八九十年代,一开始收割稻子只有那种脚踩的打谷机,两三家人轮流共用一台。制作一台打谷机,是选取深山老林中上好的坚硬的老松树材质,砍下由几个壮汉抬回祖堂大厅,请木匠师傅前来锯成板,刨成料,小住约十来天,一台踩踏式的打谷机总算成形!这种打谷机,牢固扎实,约有一百八十斤重量,使用年限二三十年,也不至于会生虫腐蚀。
记忆中,每到夏秋农忙时节,这么一个大家伙仅由大家庭里的两个男人才有力气抬到田岸上。而妇女们,只负责挑箩筐,负责割稻子,踩打稻子交由男人们,三五成群的孩子兴高采烈地来回摁禾茬。
收割稻子,最繁重的任务就是挑谷子回家,几十里路,来来回回,脚不停休,肩不转换,腰酸背痛是常有的事!一担箩筐,一百来斤,有时候还要放上一个三两的娃儿,真的是要有力气,和很大的耐力!
当我十五岁时,跃跃欲试开始了抬打谷机、挑谷子的任务,因为不想父亲太辛苦。可是,几个来回下来,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浑身早已是散了架的一样,再也挑不动,走不动了啊!
这样过了几年,随着新一代打谷机的产生,轻便式的代替了重踩踏式的,柏油水泥路也代替了黄尘马路!年轻人呈现一股南下的打工潮,每家每户留下种田就是老人和小孩!毕竟,老人体力有限,整个田塅,听到的是有气无力的打谷机声!难得一家有一个年轻人在家,他家的打谷机就听起来更有点劲!
不远处,有一对七旬老夫妇,相互搀扶着踩踏着的仍旧是一台旧式打谷机,沉重悠长,仿佛在诉说着半世的沧桑和苦难!
老人家是一对贫困户,一辈子以种田为生,孤苦伶仃,相濡以沬,这台老打谷机或许还是上辈人遗留下来的传家宝!与这萧瑟枯黄的秋成了显明的对比,他们衬托秋天,秋天也在衬托他们!
这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农民父母亲的真实写照!当半自动柴油打谷机的产生,当全自动柴油收割机的产生,年轻人选择快捷的种田方式,耕田用拖拉机,莳田用抛秧机,收割用收割机,辗米用剥谷机,而老人们仍然使用旧方式种田!对比老黄牛,打谷机,这是时代进步了吗?还是回归了原生态呢?
不管怎么样,秋天是收割的繁忙季!老人如同母亲一样,焦急着赶在雨来霜打之前收割稻子,小心翼翼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画面,再现了八九十年代的场景!
顿时间,令人记忆,令人怜悯,让人苍凉,那就上前帮助他们收割吧!把那个打谷机用力踩响一点,让他们更省力!也让旧时的亢亢哇哇的声响再次回荡在田间、山谷、空旷……
伴着收割机的轰隆声,几天下来大片大片的稻子收割完毕!空旷萧条万分,牛儿悠闲地啃咽着稻草,嗅着泥土的芬芳,还有几个小孩子在田间追逐翻滚,这又会是我当年的影子吗?
看着母亲苍老佝偻的背影,更添一阵阵悲伤!辛苦操作为儿女,到老亦挣扎着急于田间,是我作儿子最大的不孝啊!唯一能做的就是,我用力地背着一袋袋稻谷上岸,尽快把它们打包回家!这或许了却母亲的少许忧心吧!
收割机,现代机器确实让农民轻松了许多,也让母亲轻松了许多,只要在家负责晒收谷子就行了!让这个繁忙的秋天早点结束!黄昏漫漫,人途渺渺,这一生还要经历多少这样的场景!只要是秋收,有母亲的呼唤,哪怕是工作再忙,我也要第一时间回家收割稻子!手工收机械收也好,也要早点了却母亲的着急!
作者简介
曾海春,笔名天涯一支剑(恍若流年),小学教师,江西省赣州市作协会员、会昌县作协会员、会昌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会员,2016年创办《岚山诗话》《荷塘月色》公众号网刊。近年来在网络纸刊杂志上发表诗词散文累计达数百篇作品。任时光静美如流,内心永保从容恬淡。喜欢与文字对话,从中感受生命的激情与思想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