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反思之共情处理:要像挖井一样,在常识共情基础上继续下挖
有句话这样说的,“一个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优秀,而是因为人家优秀,因为人家会尊重遇到的所有人”,如果我们自己因此沾沾自喜,小心贻笑大方。
这种尊重别人,尤其尊重不如自己甚至激惹自己后,仍能够保持平稳心态理解他人的心理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情能力。这种说话方式看似是会说话,谁与之打交道都有“如沐春风”感觉,但不仅仅是“人喜会说的,狗喜刷锅的”,还有更加深层含义。
也就是说,共情不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而是真正尊重一个人,积极关注这个人,换位思考这个人,能够以别人为中心,承认别人与自己与任何人一样都有同样欲望需求。
当然,做到和颜悦色已经不容易,能够换位思考更加困难,尤其被攻击时候,更会关键时候“掉链子”。
李克富教授举过一个极端故事,咨询中被来访者突然指着鼻子说,“你不是个东西”“你放屁”,这时候移情理论开始保护自我,防御机制发挥作用,“这个人骂我不是因为我的缘故,而是他过去经常这样骂他爹,移过去亲子关系到现在互动关系”“人家都把我当成他爹了,我还能生气吗”!
当然一般场合没有这样极端,这个极端例子是要我们警醒特殊情形下也要稳定情绪,别乱了阵脚,也许对方就是故意找茬,看看你的反应模式与其他人是否类似。你的共情功夫到位,一旦通过测试,接下来的咨询推进会意想不到的顺利。
一般咨询中,我们必然会有表达共情机会,这时候需要恰当把握火候,不可太深也不能过浅。
比如来访者诉说自己悲惨遭遇,或者不良关系互动遭遇心酸,或者经历痛苦故事,都会直接或者间接攻击别人,可怜自己,这是常态,没有人会自我攻击,除非抑郁症患者。
尤其亲子关系或者夫妻关系咨询,太常见了,这时候我们本能感受是“好可怜”“不容易”“好感动”,这种“同情心”几乎喊出来,忍不住想拥抱人家给到安慰。
这只能叫做同情,因为人皆如此,毫不稀奇,因为在被催眠,掉入陷阱。这时候一旦被故事或者叙述打动,沉浸在感动中,小心咨询走向失败。
因为来访者非常清楚这个反应,完全在其意料中,咨询师与普通人毫无区别,也就不会瞧得起你,咨询关系建立难度加大。
这时候,把我们同情说出来,就是常见共情话语,“都不容易”“你真是不容易”“你遭受好大罪”“你吃了好多苦”。这种共情人人会说,就是所谓“超我共情”。
深度共情要像挖井一样,在超我共情基础上继续下挖,先到达本我深度,“你自己在坚持自己在扛着”“你是怎么走过来只有自己知道”,再到本我深度,“你希望放松一点,自由一点,快乐一点,渴望被爱,被尊重,被认可”。
如何刻意练习共情呢?以前提出过“两点一线三步走”,即处理情绪由不正常到正常,处理需要由正常到更好,以别人为中心,走进去感受,走出来表达。
但,前提基础是要尊重别人,接受自己局限,这就不得不复习许又新教授的话,“一个精神科医生只有真正接受自己内心深处确有不太健康或者很不健康甚至病态的成分或方面,才会由衷的尊重坐在面前的这个病人”。
这句话里的医生与病人,完全可以替换成我们与别人,或者别人与自己,如此方有可能训练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