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阅览| 舌尖上的鲜花

作者:郡  主

主播:梁龙跃

编辑:王 斐

花,亘古以来,就是美好和幸福的象征。

中华古典传说中,盘古开天、女娲造凡后,最初的三界是没有花的,只有树和草。

玉皇大帝的胞妹花神仙子呕心沥血种出了盘古大仙留下的种子,长出了美妍惊人的植物,赐名为花。

花一诞生,就为遍尝百草仍无能为力的神农氏解救天下苍生于令人闻风丧胆的瘟疫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于花瓣入药,能清除瘟疫的美丽传说,正是华夏人民对自然界这种美好存在致以的最崇高最诚挚的敬意。

大千世界,爱的表现方式有多种。

花书,花诗,花画,花歌,花舞,花织锦,花工艺品以及花节,花神,花会,花语,莫不是国人爱花的表现。

以花入馔,花饮花膳,也是人们能够想到的一种爱花的方式。

丁香花可以健胃止呕,山茶花可以止血消肿,杜鹃花可以止咳化痰,木棉花可以清热、解毒,牡丹花可美白、调经……

如此神奇好物,初开即谢,岂不暴殄天物。不忍它们盛开时繁荣一时艳压万物,枯落后却萎缩腐朽华土为泥,入馔便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采花入菜,作为我大中华之国粹,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屈原《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

自武则天于花朝日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制成百花糕分赐臣下,食花之风在唐宋时期便盛行于皇室。

此后,文人雅士把食花看做是一种高雅的生活享受,不仅有东坡松花酒等“秀色可餐”的佳话,还著作《山家清供》《养小灵.餐芳谱》《养余月全》等烹调鲜花的“花馔谱”;

而慈禧太后以鲜花为食得以花容月貌、青春长驻的坊间传言,使得这美容养生与风雅怡韵并存的花膳“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中国的菊花茶、茉莉香片、百合莲子汤到日本的樱花冷面、韩国的杜鹃花煎饼、西方的郁金香色拉、三色菫糖浆、玫瑰果酱、罂粟籽蛋糕……

花的色、香、味,早已成为现代都市人赏心悦目、芬芳可口、健康休闲的美点佳肴中不可或缺的一隅。

正如中国古代那个嗜好吃花的文人袁枚所讲“春食玉兰、夏食荷花、秋食菊花、冬食腊梅”,在吃货的世界里,一年四季都有花可食。

有道是“春萌养生花宴、夏生保健花宴、秋收美容花宴、冬藏滋补花宴”,说得是食花之道,也是自然之道。

春日里,杏花、玉兰花、槐花、兰花都可食,还可做点心。

据传女作家凌叔华在北平的春天宴请泰戈尔,用的就是玫瑰花饼和藤萝花饼。旧时代文人的诗情与才情,想必和着这花点心的香韵也更加浓郁了吧。

炎炎夏日,百合花炒鱿鱼、晚香玉烩鲜贝,南瓜花炒鱿鱼,薄荷绿豆煮红枣,无一不是清凉爽口,消暑生津的佳肴。

满城尽飘槐花雪的时候,京城里的文人墨客还会结伴直奔妙峰山,采回成筐的玫瑰花做玫瑰酱,烤玫瑰饼,酿玫瑰酒。

成熟丰满、花果飘香的秋天,菊花、南瓜花、木槿花和桂花又相继送来了食材。

入秋的第一顿菊花火锅,撕下条条花羽,配上鸡脯、鱼肉、蘑菇和炸酥的粉丝,定是免不了的曲目。

就连大妈们用石臼捣烂如泥的韭菜花儿也是京城少不得的秋味儿。

小雪时节,腊梅花、墨兰、梅花、家养山楂花等又装扮了餐桌。

即食的成菜和鲜汤,随意撒上几瓣梅花,便有挡不住的香味馥郁来撩人食欲;

采滋补功效的茴香花,取低脂的牛羊肉,烹一碗香汤,阵阵暖意便在这休眠的节日里弥漫开来。

除了做花膳,紫苏花、佛手花、野蔷薇、牡丹、芍药花、桅子花、玉簪花和兰花等可以饮用露浆。

桔梗根、小丽花根、鸡冠花、香千头菊花等可以泡制花酒。金银花、茉莉花、玫瑰花、野菊花、苦丁等可以制作茶饮。

鲜花食品含有十多种微量元素,14种维生素,80余种活性物质。

花香抚慰心灵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桂花的甜味能消除身心疲劳,紫罗兰、玫瑰的香味令人清新爽朗,杏花香惹人唤起美好回忆,丁香、茉莉幽香能缓解疼痛。

食用花蜜花粉还能防衰老,增食欲。

餐桌上的芳踪丽影,怎能不受食客青睐。

但入口之物,必要慎之又慎,某些花如一品红、曼陀罗、五色梅、蝴蝶花、凌霄花、铃兰等,却各含程度不同的毒性。

作为食物链最高级别的吃货们,且要绕了这些美丽的陷阱,才能尽舌尖上的花事, 品花饮花膳花满堂,享花香花梦花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