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第四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译】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译】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20、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0)

相关推荐

  • 《论语》经典五十句

    来源:网络 本文选自<论语>,让我们重温先贤智慧,传承传统中华文化. 1.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即便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便 ...

  • 里仁大义

    里仁篇居于论语第四篇,是君子如何在一个礼崩乐坏的世道里修身成仁的.大环境不好,搞好小环境.由小环境影响大环境.个人与小环境的关系,也是这样的一种互动.里仁,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选择好的居住环境,有仁者 ...

  • 里仁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居处在仁爱的邻居乡里中才是最美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一个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子曰:&q ...

  • 跟着勇哥学《论语》:《里仁第四》文字版+语音版

    里仁第四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ì)?" [释意] 孔子说:"居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选择住处的时候,没有仁德,怎么算是聪明呢?" ...

  •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2/2)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第14章,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有仁德的人有谦让之德,但不会埋没自己.没有仁德的人,即使争也争不来. ...

  •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1/2)

    [原文朗读]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的,记载了孔子一生主要的言语和事迹.编者将<论语>分为20篇,共492章,大约两万五千字左右.每一篇有一个篇名,这一篇的各章都是 ...

  • 读《论语·里仁篇第四》

    读<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活了73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他这一辈子,逆境时多,得意时少.甚至受困断粮,命悬一线,累累如丧家之狗. 今天有人因讲<论语>获名获利,成功者甚夥 ...

  • 论语里仁篇第四

    里仁篇第四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

  • 素说《论语》:里仁篇(四)

    一原文里仁第四4.04 子曰:"茍志于仁矣,无恶也."[试解]孔老师说:"一个有志于仁德大道的人,心中自然会有一股敬畏.恭敬.谨慎小心的力量在引导着他,使其向着仁德之大道 ...

  • 《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1仁者安仁非义不取

    <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1仁者安仁非义不取 题文诗: 孔子有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为智? 不仁者不,可久处约,不长处乐.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子曰仁者,唯能好人,唯能恶人. 苟志于 ...

  • 《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2礼让忠恕君子喻义

    <论语>卷4里仁篇第四诗解2礼让忠恕君子喻义 题文诗: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逐利而行,子曰多怨.子曰能以,礼让为国, 何难之有?而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哉? 孔子之 ...

  • 日常练字 | 小楷 论语·里仁(十四)

    论语·里仁(十四):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 每日学一句论语里仁篇全集王自成主讲及每天学习讨论荀卿庠读书会整理

    每日学一句论语里仁篇全集王自成主讲及每天学习讨论荀卿庠读书会整理 视频声明: <论语>视频单纯是荀.王两家族的家学,因家族人数众多,分别各地难以聚集,做视频单纯为两家族后人学习之用,作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