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文/郑仁岳
《我的母校》
文/郑仁岳
文/郑仁岳
38年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在当时来说规模颇大的中学,那就是我的母校……江西省玉山县八都中学。
门口高挂一块象征学校标记的大木板,几幢老旧的砖瓦房,一块破烂的操场,一个简易的食堂和一截吊在树上敲击作为上下课声的铁轨,支撑起了当时5个乡镇壹佰多个莘莘学子的求学梦想。
门口高挂一块象征学校标记的大木板,几幢老旧的砖瓦房,一块破烂的操场,一个简易的食堂和一截吊在树上敲击作为上下课声的铁轨,支撑起了当时5个乡镇壹佰多个莘莘学子的求学梦想。
当年的学制是小学5年,初中2年。所以,当我们来这里就读高中时的大多是只有14一15岁之间的是懵懂少年。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幼气未脱的孩子,为了心中的梦想,步行或10公里,或15公里,甚至有20公里的崎岖山路一起齐聚这里度过了3年的美好时光。
今天,带着对母校难以释怀的无限眷恋,两鬓都已微微泛白的我们又齐聚在这个即陌生而又熟悉的校园里,当年的一幕幕情景又在脑海中浮现。
今天,带着对母校难以释怀的无限眷恋,两鬓都已微微泛白的我们又齐聚在这个即陌生而又熟悉的校园里,当年的一幕幕情景又在脑海中浮现。
曾记得,校门口的小路上,我们身背书包,肩扛米袋,手提一筒咸菜姗姗而来的身影。
也记得,当星期六放学时,我们一拥而出,在这小路上互相追逐的笑声。
曾记得,门口高高挂着象征学校标志牌匾的威严。
也记得,校园内参天枫树秋来时片片枫叶的红艳。
曾记得,铁锤敲打铁轨叮叮着响的上课铃声。
也记得,课间操操场上排列着的整齐队形。
曾记得,破旧课桌前一双双求知的眼神,
也记得,土筑讲台上老师谆谆教诲的语言。
曾记得,擦试黑板时粉笔扬起的阵阵灰尘。
也记得,老师吸入这灰尘的声声咳声。
也记得,当星期六放学时,我们一拥而出,在这小路上互相追逐的笑声。
曾记得,门口高高挂着象征学校标志牌匾的威严。
也记得,校园内参天枫树秋来时片片枫叶的红艳。
曾记得,铁锤敲打铁轨叮叮着响的上课铃声。
也记得,课间操操场上排列着的整齐队形。
曾记得,破旧课桌前一双双求知的眼神,
也记得,土筑讲台上老师谆谆教诲的语言。
曾记得,擦试黑板时粉笔扬起的阵阵灰尘。
也记得,老师吸入这灰尘的声声咳声。
曾记得,骄阳下,我们在教室里流下的闷热汗水。
也记得,雨天中,破旧瓦片缝儿漏下的条条雨线。
曾记得,狂风暴雨夜老师巡查寝室时的点点手电光亮。
也记得,那夜里,老师挂着无限担忧的揪心脸庞。
曾记得,男女同学见面不敢说话的羞涩纯真。
也记得,毕业后,互相碰面时表现出的无限热情。
曾记得,门口古老水井里的甘甜井水。
也记得,井旁边水塘的丝丝清凉。
曾记得,成绩提高时老师表扬的神采飞扬。
也曾记得,成绩下滑时老师批评的暗然神伤。
曾记得,曾记得……有多多少少的曾记得啊,在我们的心中难忘
也记得,雨天中,破旧瓦片缝儿漏下的条条雨线。
曾记得,狂风暴雨夜老师巡查寝室时的点点手电光亮。
也记得,那夜里,老师挂着无限担忧的揪心脸庞。
曾记得,男女同学见面不敢说话的羞涩纯真。
也记得,毕业后,互相碰面时表现出的无限热情。
曾记得,门口古老水井里的甘甜井水。
也记得,井旁边水塘的丝丝清凉。
曾记得,成绩提高时老师表扬的神采飞扬。
也曾记得,成绩下滑时老师批评的暗然神伤。
曾记得,曾记得……有多多少少的曾记得啊,在我们的心中难忘
怀
‘吃饭了’,同伴的一声叫唤,打断了我思绪的飞翔。现任学校老师们很好客,留我们这些游子吃午饭。
在席间,我提议:让我们端起酒杯。第一杯,敬我们已逝的尊师,愿他们在天堂之上没有烦恼,一切安好。第二杯,敬我们健在的园丁,愿他们长命百岁,幸福永远。
第三杯,敬我们已逝的青春年华,它将成为我们最美的证忆之花。最后一杯,让我们仰起头来一干而尽。然后,以宝刀不老的精神奔赴祖国的各行各业努力奋斗,永远前行。
2018/8/24于母校
郑仁岳,江西省玉山县人,1964年生,毕业于玉山县八都中学。曾从医二十余年,今供职于杭州市环境集团。职业,司机。兼从企业文化报导。爱好以笔耕代游戏,并乐此不疲。
素材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更多文章视频微信搜索公众号 xueyue666999
平台新建,将逐步完善,欢迎各位老师赐稿投稿,期待您的参与哦
更多文章视频微信搜索公众号 xueyue666999
平台新建,将逐步完善,欢迎各位老师赐稿投稿,期待您的参与哦
稿酬事宜
1、一周七天内,作者所得“赞赏”金额的60%为作者稿酬(有诵读的,作者35%,诵者25%),20%用于图文制作者制作费用,20%用于平台维护,
2、赞赏金额低于5元(含5元)不进行结算。无赞赏则无稿酬。文章发出7天后结算,以红包形式发放,后续赞赏将不再发放。红包发出两天不领取的,视为自愿赞助平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