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

站得稍微远一点……我最近老是在想一个问题:作为股民,我究竟想赚谁的钱?如果我想赚上市公司的钱,那么我就必须选择那些从长远来看有成长潜力的好公司,耐心等待它们成长(毕竟,草长出来也是要花时间的)。如果我想赚其他股民的钱,那么,我就必须学点心理学,或者学会打听消息,试图先人一步,着重分析短期的经济数据和公司的财务数据,以及猜测其他人对这些短期数据的反应(求二阶导数)。

股市在中长期并非零和游戏:

1. 短期投资就是想赚其他股民的钱;长期投资就是想分享上市公司在生意中赚的钱。

2. 短期投资只需要研究股民,研究股票;而长期投资者才需要研究上市公司。

3. 我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比大多数人聪明,而实际上,我们就是大多数人。

4. 短期投资者需要关注价值洼地,而长期投资者关注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结果,不需要太看中间的过程。

5. 上市公司的董事们经常被迫赚钱,因为他们的买卖受到限制。

6. IPO(首次公开募股)是一场热闹,亏钱容易赚钱难。

7. 总的来说,做PE股权投资的人们比做二级市场的人们好像聪明一些。做PE股权投资的人们跟做二级市场的人们相比,赢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投资的企业也许能够上市,也许终究不能,所以他们一般被迫留足了空间,而二级市场的人们总是指望“见势不妙,撒腿便跑”,可是我们总是在还没有来得及跑掉之前,资金就不见了一大半。这时候,于心不甘,继续持有,于是我们就亏了更多。

8.最好不要做预测;如果你一定要做预测,那就只做长期的、模糊的和方向性的预测。预测几个月以后的物价、金价、铜价、汇价或者股价,实在是不明智的。

作为一个群体,股民的回报只是等于大市的回报而已,大市的回报在扣除货币贬值因素之后,无非也就是4%~6%。扣除费用(调研成本、交易佣金和税收),股民作为一个整体,必然跑输大市。多数基金也是跑输大市的,挖黄金的不见得赚钱,但生产和销售铲子及铁锹的人可以大赚其钱。不如购买指数基金。

股民们经常犯的六大错误:第一,过分看重一次性的利好或者利空。第二,过于看重名人效应。第三,容易忘记企业的业务控制能力。第四,喜欢忙碌的公司。第五,期望过高,反而导致回报率过低。第六,过分轻信公司和专家。

高瓴资本的张磊说过:You  do not have to do anything.(不是每件事你都必须去做),他就天天研究问题、思考问题,既不买,也不做空,一直等着把钱用在刀刃上的机会,美国投资界称为 High-conviction Ideas. 只做把握非常大的决定,惹不起,躲得起。

要用正确的态度投资,高标准选股,例如“只买能赚10倍的股票”。

选股可以简单粗犷,例如看中长期的存款利息率,倒数即为市盈率,留足空间,风险分散。

买股票就相当于建合资公司。用创业投资的眼光选股票(是否愿意收购这家公司,潜在的上升和下降空间,市净率、重置成本、机会成本、营销网络、品牌都要辩证考虑)。

工厂需要研发和资本的持续投入,转向困难、现金流一般,另外有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和营销投入,相对不如轻资产的企业和服务性企业(找外包)。但有独到的生产流程的企业,可以赚“好工匠”的钱。

“长期投资者希望股市越跌越好”这句话猛一看有悖于直觉,但仔细想一下如果投资者能符合下面3个条件,这倒确实是有道理的说法。

* 坚信股市长期上涨,下跌只是暂时的。

* 在股市下跌时不缺生活费,不需要卖股票套现。

* 甚至这时还有充裕的现金流(如工资)继续买进股票。

这基本上是对上一段“重要前提”的另一种表述。

股票投资有两个最重要的考虑:一是判断一个行业或者企业的利润在未来三四年会不会有较快的增长(如每年15%-20%的复合增长率)。二是判断股票的价格是不是太贵(如超过25倍的市盈率)。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有没有护城河呢?

第一,品牌被认为优秀或者可靠,公司的产品可以卖出高价,因此公司利润率高于同业其他公司。懒汉和傻瓜也能管理得不错的公司。

第二,它的产品无法替代,或者客户很难离弃。如果离弃,客户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叛逃费)。

第三,公司有明显的网络效应(互相照应,或者众星捧月的好处,边际成本下降)。

第四,公司的业务由于地点、工艺方法、规模、营销网络,或者某种长期协议而使得成本便宜很多。成本低、规模大、或自然垄断。

高资本回报率是判断有没有护城河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当一只股票正在往上涨的时候,问自己它有没有可能跌一半?如果有可能,我怎么办?敢不敢冲进去加仓?

由巴菲特的朋友, Carol Loomis 编辑的一本书收集了巴菲特几十年来的文章,有些涉及到投资哲学,有些涉及到企业管理的道理。从中摘录出15条精华,算是读书笔记。

(1)巴菲特说,他每天踩着舞步去上班,因为他开心。他只跟他喜欢,尊敬,和仰慕的人们打交道。I tap dance to work. I do business with people I like, respect and admire. (He leads an unhurried, unhassled, largely unscheduled life.)

(2)有人说,'我很讨厌我现在的工作。我准备只干十年。然后,我就....'。对此,巴菲特说,'这种话就象等到老了再做爱一样奇怪'。That is a little like saving up sex for your old age.

(3)巴菲特引用某人的话说,投资者的不幸都是由于他们不能安安静静的等待。... All men's misfortunes spring from the single cause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stay quietly in one room.

(4)巴菲特认为,企业向投行征求配股和并购等方面的意见,投资者向经纪人征求股票买卖方面的建议,就象问理发师,'我应该理发了吗?' Do not ask the barber whether you need a haircut.

(5)巴菲特认为,上市公司用自己本来就低估的股票作为货币(对价)去收购别的企业,简直不可理喻。

(6)巴菲特认为,不要见上市公司管理层。见他们有害。你会被他们的忽悠所影响。我怎么发现中国石油(PetroChina) 这只股票的投资机会的?潜心研读。We read - that's about it.

(7)巴菲特说,如果企业处境困难,不要指望能干的管理层扭转乾坤。只投资傻瓜也能管理的企业,因为傻瓜迟早会来当政的。

We have not learned how to solve difficult problems. What we have learned is to avoid them. I want to be in businesses so good that even a dummy can make money .... Someday a fool will (come to run the business).

(8) 巴菲特认为,资金最紧张的时候就是投资的最好时候。The best time to buy assets may be when it is hardest to raise money.

(9) 巴菲特认为,买便宜货你好像占了便宜,但是它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如果你需要持有很长时间才能变现,你的持有成本就会要你的命。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烂公司的敌人。 Any initial advantage you secure will be quickly eroded by the low returns that the business earns... Time is the friend of the wonderful business, the enemy of the mediocre.

(10) 巴菲特发现了企业的'机构通病'。

(一)企业转向其实很困难。(二)企业只要账上还有钱,就有人会想方设法把它花掉。(三)很多投资项目本来很愚蠢,但是企业内部策划部总能找到采纳的理由。(四)大家都爱模仿同行。

(11)巴菲特认为,投资的要诀是,买的东西好,价格合适。何时卖不重要,因为你本来就留足了空间。Never count on making a good sale. Have the purchase price be so attractive that even a mediocre sale gives good results.

(12)  怎样发现好企业?巴菲特说,你碰到时就会知道。就像碰到美女一样。The truth is, you know them when you see them. 在算账时,不要算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

(13)投资者一定要控制风险,不能把种子烧掉了。巴菲特在他的公司的墙上有个帖子:You only need to get rich once. (你只需要发一次财。)

(14)巴菲特说,投资者不应该关注某个行业未来会怎样改变社会,怎样高速增长。重要的是,投资对象(企业)究竟有无持续的竞争优势。

(15)上个世纪,道琼斯指数从66点涨到11497点。在100年的时间里它涨了174倍。但是,平均每年的复合增长率是多少?你猜猜吧。只有5.3%! 现在投资者所期望的年回报率总是太高,结果当然只有失望。

分析企业最重要的变量无非是三个,一是诚信,二是商业模式,三是执行力。商业模式总的分类无非是轻资产型还是重资产型,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自营或代工,顾客是集中几家还是面向大众,成本如何确定,产品价格是受管制还是完全放松,业务量可以放大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比如审计、理发、系统集成),具体有租金、返点、存货、信贷、专利、风险等因素。

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前期投入太大,风险太大,遇到经济下滑时,这样的公司容易出大问题。

另外资本市场喜欢软件公司而不喜欢系统集成公司。在一定范围内,零售企业有点放大效应但有限,批发企业就好多了,银行业的放大倍数算是不错的,房地产业也是如此,但建筑安装业的放大效应就很差。

执行力的好坏在国企和民企有不同的表现。民企可能是因为大股东变懒了,性格上有问题,事无巨细限制了众人的工作积极性。国企可能是因为几个高层各有后台,不太和睦什么事也做不了,或政府干预过多董事会做不了决定或决定了也易被上面推翻,还可能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合适的激励机制,或者没有惩罚制度,所以形成了铁饭碗和大锅饭,不干活的人太多,让干活的人很不开心。

价值陷阱类的企业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夕阳行业的公司,二是不思进取的公司。不思进取的公司又分几种情况,包括民营企业家缺乏接班人,老一代隋性增长或者正在经历人生迷茫(比如枯燥,激情丧失,中年危机或者第二次中年危机等),国有企业的制度不允许管理层进取或者管理层自己不愿意卖力,没有动力或者能力受限等。通过销售额在最近几年的变化和毛利额的变化可以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懒惰,进取的公司热火朝天,不思进取的公司一潭死水。

企业的主营业务不是“宗教枷锁”。

第一类是自然垄断型企业。自然垄断在经济学上的严格定义,是说独家垄断经营的总成本小于多家分散经营的成本之和,其特征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且前期必须投入大量不能收回的沉淀成本,常见于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除了大家通常所提及的收费公路、港口、桥梁、机场、有线电视、供水、供气和电信等行业的企业,还包括像微软、英特尔这样的公司,以及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化学和医药公司当然,这种公司在中国不多。有少数工业及消费品企业在开工初期或者刚刚进行了技术改造、收购、扩大产量之后的一两年内,也会类似于自然垄断型企业。这类公司有一些共同特点:耗资巨大,前期风险很大,建设期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利润为负或者很低,现金流更是负数。可是,一旦它们的工程竣工,资本投入停止,风险就大大下降。这类股票往往市盈率很高,但股票市值除以现金流并不高,因此看起来很贵,其实不贵。加之由于其垄断地位,这类企业的定价能力比其他工商企业强,对管理层的管理水平要求也更低,而且不需要太多的研发支出。因此在我看来,自然垄断型企业永远是最佳的投资目标。

第二类是昙花一现型的企业。这类公司一般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新技术的发展、新矿藏的发现、名人参股、环保概念、珠江三角洲概念、西部开发概念、奥林匹克概念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是,股民进去容易,出来且难,一套便是几年;进入时交易量活跃,一阵风吹过,交易量便停了下来。还包括一些工业和科技企业,它们只要某一个产品大卖,股价就会飞涨,但一旦竞争者加入,价格立马下跌。此外,新的发明、新的监管规则以及消费者的新口味,也可能使本来正常的企业昙花一现。

最后一类是疲于奔命型的企业。大多数工业企业,包括消费品制造企业,均属此类。这类企业需要大量资本支出,面对的是变幻莫测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市场。收款难令人头疼,质量控制更令人头疼;因为没有进入障碍,每天都遇到新的竞争者,因此必须进行没完没了的研发和设备更新。他们有了第二代产品,就要担心第三代产品,然后是第四代、第五代;今年赚了2亿元利润,必须投资3亿元进行研发和设备更新,明年再赚5亿元,又必须再投6亿元。这类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一般很差。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一些做了多年股东的人回头一看,公司越做越大,股东却什么也没得到,而新股发行已经进行了很多次,直至现金流越摊越薄。哪怕是具有“知名品牌”的此类企业,日子也同样不好过。品牌虽然很重要,但却十分脆弱,全球范围内众多品牌公司的倒闭即是明证。何况在中国现今的制度环境下,纯粹的品牌建设几乎难以生存。说到底,对企业而言最实在的是利润,特别是现金流,而且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疲于奔命型企业缺的就是这个。

因此,昙花一现型公司的股票无疑风险较高。我们应该购买现金流强劲的股票,以及能削减成本的股票,包括零售股、地主股(不是地产股)、自然垄断及自然资源股。

“高收入的穷光蛋公司”,销售收入很高,但利润很低,而且,可怜的一点儿利润还被应收账款占用了,所以现金流很少,甚至为负。这类公司虽然众多,但还不是我讨论的重点。我所指的收入高但财富低的公司有两类:

一类是那些只会重复做同一种产品,而不会提升技能的公司。比如那些只会生产纽扣但不会革新的企业。某一天大家都不再用纽扣了,它就完蛋了,因为它至多只有“卖油翁”的手熟而已。

另一类公司更隐蔽,它们要把每年赚的钱用来更新设备和技术,大搞研发,只有如此,才能生存,只有快跑才能保证不落后。大量的制造业和科技类公司都属于此类。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但也常常是股票投资的陷阱。世界上不少科技公司每过几年便发现它们的厂房、设备或失败了的研发项目需要因技术进步而撇账注销,或者花天价收购来的公司或资产要摊销或撇账。科技公司和制造企业特别喜好溢价收购,收购时出价高于净资产的部分便在会计上成了商誉。

可以象巴菲特一样,只投已经被证明了的好公司(把前半场的钱让别人去赚)。

虽然通胀时有些行业或企业可能是赢家,有些是输家,但总的来说,整个企业界不可能获得明显的好处。一家企业要增加股本回报率,无非五个办法:1,增加资金周转;2,获得更便宜的负债;3,增加负债;4,降低税负;5,提高利润率。2,3,4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来说,根本没可能。

利润率高的公司并不需要太多的负债,而利润率差的公司永远缺钱。管理层整天在融资,无暇管理企业,高负债的公司的股票往往看起来便宜,实际上不便宜。

通胀就是一种税,增加税收,股市当然好不了。当然,拥有企业即使在通胀的情况下也比其他的可能性要好得多。

通胀对短期持有股票的人是一个重创,而在中长期内,这种创伤可能被股市消化。相对于债券,股票不失为在经商之外的最佳金融资产。

经济高增长的阶段也是公司利润高速增长的阶段,如果不能皈依这个机会奠定退休金的基础,等到经济放缓和大萧条到来时,你的机会就会少很多。

我觉得看如何股票投资的书之前,应该先想清楚一个重要的前提:用业余时间投资最重要的是控制风险,不要期望意外的回报(当然大盘特别好的时候也会水涨船高)。想要高回报不能靠炒股票,而要靠印股票(上市)。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年青时把自己的专业工作做好,多挣些工资早买、多买股票,保证小康生活。工作经验多了以后如果自己的专业能力确实出类拔萃,可以自己开公司上市,用别人的钱替自己做生意。

引用的书:

先锋500指数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创始人约翰·博格(John Bogle)的《长盈投资:打败股票市场指数的简单方法》(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够了》(Enough)。

波顿·麦基尔(Burton Malkiel)、查尔斯·埃利斯(Charles Ellis)《投资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Investing),《投资艺术》(Winning the Loser’s Game)

美国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帕特·多尔西(Pat Dorsey)的《寻找投资护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