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比八珍汤十全大补还好的方子你知道吗?

提起补气血,有些中医知识的往往选择八珍丸。

诚然本方气血双补,益气养血确实好方,但是还有一张方子比这个要好许多,很多名医喜欢用她,就是人参养荣汤。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文可以治疗:

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吸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乾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

人参养荣汤是由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五味子,远志,肉桂,陈皮组成的方子。

人参养荣顾名思义,必须用人参,人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营养卫;自古医家重视,甚至用来续命。比如著名独参汤,在金庸武侠小说当中,乔峰为了给阿朱疗伤,除了输入真力,还给他服用人参;救阿紫时候在长白山也是吃人参。可见金庸老爷子也是深谙传统中医药知识。

最早记录人参药典是《神农本草》,其中说人参味甘微寒。显然不是指现代东北人参,或者朝鲜人参,因为现代人参偏温,好多人跟我说喝了人参汤温补导致鼻子出血,或者口干舌燥。

因此不能随意进补,否则应用不当,产生其他副作用反而不美!

从其药性微寒来看《神农本草》记载人参类似现代西洋参,性凉不温不燥适合清补。据考证,古代人参出自陕西,又叫上党人参。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写道:“人参味甘,微寒”,并指出“上党人参”供不应求。上党,位于今山西省东南部。

唐代诗人周繇在《以人参遗段成式》一诗中写道:“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紫团,就是太行山的高峰紫团峰。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到了明代,太行山系的人参濒于灭绝,长白山区人参才逐渐开发。至今,参产长白已为世人所知。

我们在看其他功效,主补五脏,显然人参可以补肺补脾补肝补肾补心,如此才算大补,不亏补中之王。

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开心益智。这几句显然治疗心脏为主病变。因为这些都是跟心有关系。

明目补肝之意。

除邪气,在外感当中,小柴胡是典型除邪之方,因此有扶正达邪含义。

久服,轻身延年。说明人参需要久服,才能有特殊功效。

西方医学认为人参营养跟萝卜差不多。我就不服气了,如果谁敢打赌,拿出百年人参,让他吃一根,我估计死不了差不多了,鼻子出血是肯定的。所以人参不能乱服,必须适合才能“久服”。岂可以营养论述,这岂不是跟某网红医生一样说粥不能喝了。变成一个笑话!

再说第二个药,黄芪,这个药有个特点,治疗皮肤表面疾病较多,比如生疮,久治不愈,那你弄点黄芪煮水喝就可以促进疮疡生长恢复。

再比如容有些人易感冒,气喘吁吁,自汗,这时候就常用黄芪,玉屏风散最适合了。如果气虚夹湿,怕冷怕风,甚至水肿,那就用黄芪防己白术等,益气祛湿固表止汗。目前治疗肾病现代研究也有专门用黄芪消除尿蛋白,效果也好。当然前提是辨证论治。

白术茯苓是健脾药,也能祛湿,因为脾助运化水湿,脾虚自然产生水湿,所以白术茯苓最为常用两个药。

在看方子中用了四物汤,但是去了川芎,这就看出人参养荣汤其实来自十全大补汤,加了黄芪肉桂五味子远志,去了川芎加陈皮。

那么为啥去川芎加陈皮呢?川芎是个动药,抽象说 就是走窜,不太符合虚人,可以耗气,这就人参养荣好于八珍汤地方。

另外在看加了五味子补肺肾收敛,配合远志还能安神,加肉桂温肾暖肝,陈皮少用尤其精妙,大队补脾药之中加点理气,可以不至于气机拥堵。

著名老中医焦树德先生认为:“本方与八珍汤的双补气血有所不同。八珍汤以四君子汤补气,四物汤补血,好像如此气血得以双补。然而进一步分析,四君子汤补气过于呆滞,四物汤补血却含川考芳香燥烈之品,不适应于久虚之证。本方加陈皮以行气,去川芎之芳燥,再加远志、五味子,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药相得益彰,故可养荣而强身。方中虽有酸甘化合生阴之意,而酸收之中又有辛温之品通

达,甘缓之中又有渗运之品行利,因而无壅滞碍胃之弊。

功主于奉养心营,适于久服。十全大补汤为八珍汤中黄芪、肉桂而成,虽然亦能双补气血,但仍存在上述八珍汤的缺点。如气血两虚欲长期服药者,或遇气血两虚中兼有心虚,症见惊悸、自汗、健忘、失眠诸症者,则不如本方五脏互养互荣之效佳。

本方虽然是从十全大补汤加减变化而来,但从此方的加陈皮减川芎,另加远志、五味子这一加减中,即可体会到中医方剂的加减变化,相须配伍,实寓有旋转造化之机的妙用发人深省。”

现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毒副反应、贫血、低血压、体虚感冒、脱发、慢性肝炎、厌食症、老年性痴呆以及小儿智力偏低、多动症等病症。

(0)

相关推荐